汽车与公路设备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自主品牌减震器未来路在何方? |
|
http://cn.newmaker.com
3/29/2010 12:27:00 PM
佳工机电网
|
|
2009年全球汽车行业整体萎靡,而中国市场一枝独秀,汽车产销突破1364万辆,赶超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和消费国。就在业内人士为2009年的汽车整车产销业绩欢欣鼓舞,为2010年市场前景摩拳擦掌时,却忽略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同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而汽车零部件产业技术壁垒更高、市场规模更大。就在外资零部件厂商大肆扩张中国汽车市场时,国内厂商仍然在中低端市场进行你死我活的拼杀。咨询将以汽车减震器为例,分析解读中国零部件企业的现状和出路。
行业现状:外资厂商唱主角自主品牌边缘化
中国汽车减振器市场上,自主品牌厂商同外资厂商存在着巨大差距。根据调查结果,2009年中国整车OEM配套市场,9家外资减震器厂商占领82%市场份额,而中国自主品牌厂商所占市场规模被压缩至很小的空间。中国自主品牌厂商虽然数量众多,大约100家,仅前20家汽车减振器生产企业的年总产量就达到3000万支,但是主要面向汽后市场,低价竞争,利润微薄。
除了整车厂商OEM配套市场,中国自主品牌厂商同外资厂商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产品研发实力和技术能力方面,欧洲、美洲、日本、韩国的减振器工业起步早,发展较为迅速,技术研发和生产实力也较强。在关键技术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方面,如消除振动源冲击、同其他相关部件配套、产品密封等,都领先于中国自主品牌厂商。中国自主品牌厂商大部分厂商则处于产品和技术复制阶段,自主开发能力较弱,缺少独立地位,基本上依附或从属于汽车制造业。
发展出路:以中低端产品为突破口拓展海外市场
目前,国内的汽车减振器生产水平仍不高,产品仍以中低端为主,而且国内市场已经呈现出产能过剩之势,但是国际市场的需求量却较为稳定。那么对国内企业而言,如何进入出口国际市场,并使出口业务保持稳定增长呢?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认为:中国汽车减震器自主品牌厂商可先将成熟的中低端减振器产品作为敲门砖,以“质优价廉”赢得海外订单,然后再利用海外业务的高标准,积极提升企业自身的技术和管理实力,从而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
根据研究结果,目前海外市场对我国的中低端减振器产品较为青睐,比较稳定的需求集中在中东、东南亚等技术不发达地区,这些地区对产品的技术指标、安全标准要求不太严格,而且我国的整车出口也集中在这些地区,因此国内企业能够较为容易的进入该区域。但是如果企业仅将产品定位在出口海外不发达地区,将不利于企业海外品牌树立,也会削弱企业技术的持续提升能力。
针对这一情况,目前,国内已经有不少出口企业开始瞄准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售后维修市场。这一市场的特点是:汽车保有量高、产品类型多,而且对中低端减振器产品的价格更为敏感。因此国内企业可凭借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开发多品种的海外车型减振器产品,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海外收益。同时,随着企业逐渐进入欧美市场,并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减振器产品,企业的产品研发实力将在无形中获得提升;另一方面,通过与这些发达地区的企业合作,能够促使企业在产品技术指标、安全标准、进出口检验等方面获得较快改善。
以国内的浙江超阳集团为例:市场定位以出口为主,产品定位为国外产的进口车型减振器。分析认为:进口车辆的配套件价格较高,从事这些产品的国外维修市场对国内企业来讲比做国产车型的配件利润空间更大,而且由于公司具有自营出口权,在行业中做海外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竞争对手也少一些。另据对万向系统有限公司调研结果:虽然目前万向的零部件出口量仅占配套总量的20%~30%,但是从市场收益来看,出口利润远高于国内市场。
综上分析,认为,面对国内趋于饱和的减振器市场,中国自由品牌的减振器生产企业在强化自身内功的同时,不要局限于国内市场,应该把握机会,主动出击海外市场,化劣势为优势,以使企业获得稳定而持续的发展。
|
对 汽车与公路设备 有何见解?请到 汽车与公路设备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