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工机电网 在线工博会 我的佳工网 手机版 English
关键字  
  选择展区 >>
您的位置: 首页 > 电力设备展区 > 太阳能发电展厅 > 产品库 > 多晶硅生产设备 > 新闻 > 正文 产品 会展 人才 帮助 | 注册 登录  
太阳能发电
 按行业筛选
 按产品筛选
本产品全部新闻


e展厅 产品库 视频 新闻 技术文章 企业库 下载/样本 求购/论坛
  市场动态 | 技术动态 | 企业新闻 | 图片新闻 | 新闻评论 佳工网行业新闻--给您更宽的视角 发表企业新闻 投稿 
多晶硅行业提高门槛 划定3000万吨生死线
http://cn.newmaker.com 2/12/2010 4:28:00 PM  佳工机电网
欢迎访问e展厅
展厅
4
太阳能发电展厅
太阳能发电机, 光伏发电设备,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多晶硅生产设备, ...
记者 李晓辉 邢佰英

《多晶硅行业准入标准》(下称《标准》)出台已经进入读秒倒计时。国内一家大型多晶硅生产企业负责人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尽管把多晶硅准入门槛设定在3000吨一直存在争议,不过,该准入标准最终还是会通过,目前方案整体已经成熟,春节后应该就会下发执行。

3000吨,直接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无疑大大提高了中国多晶硅行业未来进入者的门槛,必将直接引发行业的一场大地震。“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标准指的是新进入者的标准,很多想来参与的企业玩不起了,对已经具有产能的企业,则要靠市场来淘汰。”上述企业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确定单线3000万吨生死线

继2009年9月、11月工信部、科技部等数个部委就《标准》进行两轮广泛征求意见后,2010年1月19日,工信部再次召集无锡尚德、江苏中能、赛维LDK、洛阳中硅等主流多晶硅企业探讨《标准》。

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锦标向中国证券报记者介绍,1月19日的座谈再次讨论了规模、能耗、物料利用率等指标,相比之前的几次征求意见,这次座谈还特别提到了主管部门的监管政策,包括在土地、金融等监管方面的工作机制。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即将推出的《标准》确定了“新建多晶硅项目单线规模必须大于3000吨/年,占地面积小于6公顷/千吨,还原电耗小于80千瓦时/千克,还原尾气中四氯化硅、氯化氢、氢气回收利用率不低于98.5%、99%、99%”等众多准入标准。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表示,《标准》经过了多次讨论和修改,目前已经基本确定,预计很快就能够出台。目前看来,难点在于落实。一方面,单线产能3000吨,技术要求高,普遍推行有难度;另一方面,落后产能要淘汰,退出补偿机制需要明确。

在一家地方多晶硅企业看来,如果是“单线产能”达到3000吨,就意味着众多小企业被淘汰几无悬念,但如果不是“单线产能”,规模较小的企业可以自主“联合”,“跳一跳”,就能够着这条红线。

“设定的是单线3000吨/年,否则,如果是多线产能叠加,本身就没有意义。”吕锦标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目前国际上的主流厂商都是5000吨/线,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已经时不我待。

“这对于我们这样的企业是利好。”吕锦标介绍道,江苏中能现在是国内最大的多晶硅生产企业,产能为1.8万吨,2009年产量7000吨,今年预计产能将达到1.5-1.7万吨多晶硅。他指出,公司在实践中发现,单线产能在1500吨的项目,成本到40美元/公斤,就已经再也下不来了,成本控制有限,相比5000吨/线项目30美元/公斤的成本来说,在规模经济性方面差距甚远。

对于行业龙头来说,3000吨的红线并不算高标准。多次参加标准设定内部讨论会议的江苏中期曾提出过5000吨的标准,但最终未获相关部委采纳。

中国多晶硅业需“挤水分”

2006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对多晶硅的投资逐步升温,截至目前,已建成产能接近5万吨,大大小小的项目以及规划项目不下40个,江西、四川、江苏等省已经成为国内多晶硅项目的主要分布地区。

比如四川,其一省的多晶硅产能就已经达到1.5万吨,投资27亿元的成都天威硅业公司年产3000吨的项目于2009年9月正式试产,投资15亿元的四川雅安市永旺多晶硅有限公司3600吨多晶硅项目一期600吨也已经投产。

不过,国内多晶硅行业的实际情况并不像外表的数字那样光鲜。有业内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介绍,事实上,实际产能具有一定规模的项目也就20个左右,很多项目产出的都是纯度不达标的非成品,或者还只是规划产能。2009年,中国多晶硅的实际消耗在3万吨,而实际的国内产量只有1.6万吨。

吕锦标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目前很多多晶硅项目都是规划产能,与实际产能相去甚远。对于整个多晶硅行业来说,真正过剩的部分只是低端产能,过度投资效益低下的低端产能,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

这次《标准》的制定过程,实际上也是一次对多晶硅行业现实情况的摸底过程。自去年9月份以来,工信部就多晶硅“产能过剩”问题进行了数次调研。前几年行业的高利润率,吸引各路资金纷纷涉足多晶硅,造成低端产能迅速膨胀;又由于缺乏必要的政策引导,真正有市场、有需求的高端产能发展相对滞后。而且,“结构性过剩”之势还在恶性发展,目前各地还在大量规划新上多晶硅项目,其中,3000吨以下的中小型项目几乎占到80%,申报3000吨项目的则寥寥无几。

《标准》的推出,将对多晶硅行业来一次挤水分的“消肿大手术”:借助新建项目的红线,那些已经规划但未报批的项目多数将被直接拦在市场之外;借助环保能耗标准及市场之手,众多已建中小型项目也将淘汰出局。

存量退出由市场说了算

“还需要注意的是,此次《标准》虽然是新进产能的门槛标准,但是对于现有产能也会在环保指标和能耗指标上卡死。”有业内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标准》规定,到2011年底前淘汰综合电耗大于200千瓦时/千克的多晶硅产能。”

这一点意味着国内多晶硅市场洗牌会相当剧烈,很多环保指标不能达标的企业要么再投资进行设备改造,要么等着退出市场。

江苏一家多晶硅企业人士表示,对于能耗标准,别提规模实力较小的厂商,就连千、万吨产能的厂商都感到发怵,不少厂商因为没有多晶硅生产尾气的配套回收设备,生产每千克多晶硅的综合能耗远超过200千瓦时/千克。

而赛维公司有关人士表示,希望标准可以再高一点,这样,行业进入者都是规模技术较高的企业,有利于提升行业整体的竞争力。据了解,赛维目前拥有的3条多晶硅生产线都是5000吨的产能标准,2009年预计能够实现太阳能级多晶硅还原电耗约40千瓦时/千克。

在无锡,有一家多晶硅厂商,在国际多晶硅价格高达400-500美元/公斤的时候进场,当时该厂的产能只有几百吨,生产成本为170美元/公斤,即使如此高的成本,在当时依旧能够实现暴利,随着多晶硅价格的回落,该厂选择了获利退出。

目前多晶硅的价格已降到60-70美元/公斤,已高于国内一些项目的生产成本。吕锦标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很多300吨、800吨的项目在去年之前都算是中型项目,但这些项目的成本也在80美元/公斤左右,现在显然已经无法能够正常开工生产了,即使没有产业政策的限制,它们也无法在市场上存活。

自多晶硅价格持续近一年的低位徘徊以来,不少多晶硅厂商已经因利润大减而陆续减产或退出,但上面提到的无锡厂商却走了“回头路”。由于认识到设立门槛之后的行业会更有秩序,该无锡厂商决定,利用前期赚取的大量利润,斥资投建3000吨以上的生产线,重整旗鼓再杀入多晶硅市场。

“实际上,多晶硅行业还属于朝阳产业,只是现在进入门槛提高了,对于想要长期在此行业发展经营的企业来说仍然存在投资价值,而且,现在的整体投资成本已经明显低于2008年之前。”一大型多晶硅生产企业负责人如是说。

发表评论】【新闻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更多有关多晶硅生产设备的新闻: more
·统筹规划加强监管 推动我国多晶硅产业发展 2/11/2010
·能源局官员:多晶硅行业存过剩风险 12/30/2009
·全球多晶硅产能过剩50% 国内企业自保成难题 12/23/2009
·中国多晶硅产能超全球需求2倍 10/30/2009
·得可荣膺2009年欧洲太阳能光伏展享誉之太阳能行业奖 10/26/2009
·工信部:多晶硅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尽快出台 9/26/2009
·中国多晶硅产业迎来大洗牌 9/18/2009
·天威保变3000吨多晶硅项目试产 9/1/2009
·Tokuyama to build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plant in Malaysia 8/26/2009
·江苏大全集团万州多晶硅项目已正式投产 7/11/2009
更多有关太阳能发电的新闻:
·我国光伏发电成本变化及未来成本预测 8/1/2016
·意大利CDM公司将建成世界最大的CIGS光伏设施 4/20/2010
·西门子推动澳大利亚建造一座大规模的太阳能电场 4/20/2010
·从“SOLARCON China 2010”解读中国太阳能电池产业 4/6/2010
·统筹规划加强监管 推动我国多晶硅产业发展 2/11/2010
·宁夏银星能源加速光伏发电产业发展 2/9/2010
·Deutsche Solar晶圆厂成功实施Eyelit的MES解决方案 2/6/2010
·Displaybank:韩国太阳能电池厂商的设备开工率恢复至67.2% 2/4/2010
·友达光电太阳能模块产品通过全球独立测试认证 2/4/2010
·首个光伏技术国家实验室落户常州 2/3/2010
查看与本新闻相关目录:
·电力设备展区 > 太阳能发电展厅 > 多晶硅生产设备 > 太阳能发电新闻

对 太阳能发电 有何见解?请到
太阳能发电论坛 畅所欲言吧!





网站简介 | 企业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English | Showsbee | 会员登录  
© 1999-2024 newmaker.com. 佳工机电网·嘉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