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原材料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迟不得 |
|
http://cn.newmaker.com
9/4/2005 10:51:00 AM
佳工机电网
|
|
“按照《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要求,到2010年,我国钢铁冶金企业的数量要达到较大幅度的减少,国内排名前10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例达到50%以上;2020年达到70%以上。然而,2004年,我国产量前15家大型钢铁企业的产量份额却从2000年的60%下降到了45%。我国目前的钢铁产业集中度离《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要求还任重道远。”
在日前由本报与中国冶金工业经济发展中心主办的钢铁产业政策与价格形势研讨会上,中国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海民等专家向与会的钢铁企业发出了警示。
“我国钢铁产业在产量进一步增加的情况下,还面临着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产能过剩,价格下降,结构单一等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加快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显得尤为重要。”刘海民说。
产能已转向过剩
我国钢铁生产的总体产能已经由过去不能满足国内需要转向产能过剩,由长期依靠进口补充国内市场缺口,转变为进口、出口并存,总量上出口大于进口。有关部门预计,今年全国钢铁总产量将达到3.5亿吨,我国钢铁工业已经进入了供大于求的新阶段。
与产能过剩并存的是产需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先进产能与落后产能并存,低水平产能所占比重过大,整个钢铁行业有8000万吨左右,占现有生产能力20%以上的是高能耗、高污染、工艺装备落后生产能力;普通产品产能过剩与高端产品产能不足并存,以冷轧薄板为代表的高端产品产能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尚需要依靠进口,而一般产品的供大于求的矛盾显得非常突出。
从出口来看,我国的出口形势并不是很乐观。多年来中国是钢材净进口国,由于需求大,拉动国际钢铁产能增长;这几年中国钢铁出口逐渐增多,由净进口国向净出口国转变,这样势必会打乱国际供求格局,与世界出口大国产生激烈竞争。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世俊指出,中国钢铁工业应该警惕这种产能过剩的苗头,在这方面以日本过去的教训为镜子。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前半期,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超过30%,1973年达到最高值36.4%后,开始下降,而日本钢铁工业产能没能及时调整,导致生产能力过剩,而调整过剩能力花费了10余年时间,经过三次合理化裁减,才把过剩的产能降下来。
在产能过剩的同时,企业经济效益在逐渐下降。
目前,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已经由过去相对比较宽松的环境转向相对比较严格的制约,资源、能源、交通运输、环境容量等外部条件成为制约钢铁工业发展的突出因素。
而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我国原燃料价格不断上涨,钢铁生产的成本在不断上涨。中国钢铁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纳入统计的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完全成本2004年比2001年上升46.73%,今年预计将在2004年的基础上升15%。
随着成本的不断上升,在市场方面,从今年4月份起,国际国内的刚才价格同步出现下跌现象,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企业的盈利水平不断下降,经济效益也在不断下降。
产业集中度不升反降
近年来,中国钢铁企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我国钢铁企业的产业集中度却并没有提高,还有所下降。国务院研究室工交司副司长唐元说,2004年,世界钢铁产量在800万吨的前26家企业中,中国只占5家;年产在500万吨以上的51家企业中,中国只有15家;不足100万吨产量的共计有700多家。
而在世界范围内,世界钢铁工业的结构调整的步伐正在加快,发达国家钢铁企业间兼并重组与战略联盟的势头迅猛,从同一国家和地区内部向跨国延伸,从而形成了少数几个在全球范围内资源配置优化、生产规模巨大、产品竞争力更强的钢铁巨头,通过规模扩张和提高市场占有率来强化竞争力。
李世俊认为,要对中国钢铁企业集团的扩张模式进行反思。他说,国外大型钢铁集团一般不是集中在一个地区搞几千万吨的钢铁生产基地,而是通过重组、并购,由若干个布局相对合理、规模适当、分工明确、有统一企业文化的钢铁工厂,组成一个规模大的钢铁集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尽管目前我国鞍钢本钢实现了联合,我国的钢铁企业的联合重组的过程正在加快,但是联合重组的任务非常复杂艰巨,联合重组的步伐非常缓慢,致使我国钢铁工业产业集中度低,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市场混乱,而且严重制约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提高。
结构调整重在政策落实
钢铁产业集中度下降,是中国进入重化工业阶段呈现的特有现象。随着住房制度改革居民住房的消费升级,市场对普钢需求急增,造成大量规模较小的钢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产生。而由于地方财政收入需要,地方对提高产业集中度的热情并不是很高。这就需要国家通过政策引导企业重组并限制不符合技术和环保等门槛的钢铁企业。
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会长邹健提出,今后钢铁规模的确定要与矿石的供给条件相匹配,大型钢铁厂要建在沿海,内陆钢铁厂要以矿定产。他非常赞同《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对今后的产业发展方向有明确指针。
“下半年中国钢铁产业面临新增产能继续释放的挑战,企业要有所警惕。”中国钢铁协会副秘书长戚向东说,“2004年炼钢生铁成本比上年上涨46%,预计2005年成本上涨15%左右。一批中小企业难以消化,经营不善者将面临被淘汰出局的风险。”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明确提出,钢铁产业发展的重点是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对此,国家发改委工业司调研员骆铁军认为,落实钢铁发展产业政策,首先是实现指导思想的转变,不要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和片面追求增长速度,大力调整品种结构,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提高钢材总量中的精品比例,要从市场需求出发,压长线,增短线,努力保持市场供求关系的基本平衡,全面满足国民经济对钢铁产品数量、品种、质量的要求。同时要防止盲目扩张产能的倾向。
骆铁军强调,我国既是钢铁生产大国,也是钢材消费大国,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作好钢材进出口工作,搞好品种结构的调节是必要的。高附加值的产品是国际市场竞争的重点,也是我国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钢材进口要以国内市场需求为目标,防止盲目进口,以质次价廉钢材冲击国内市场。钢材出口要防止无序竞争,把握好出口节拍、数量、质量和品种。认真研究出口国市场的价格水平和承受能力,实现出口多元化,避免引起贸易摩擦。(资讯来源:中国工业报社
|
对 工业原材料 有何见解?请到 工业原材料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