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发电机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发电设备上半年冷暖体验报告》 |
|
http://cn.newmaker.com
10/10/2009 6:32:00 PM
电气中国
|
|
当“回暖”的声音在发电设备行业四处游荡,你的企业回暖了吗?
也许你的订单正被这个有点糟糕的市场裹挟着前进,也许你的奋斗正从这个带点风险的经济环境里换来一点契机。有变化就有希望,生旦净末丑,金融危机暗涌的中国你有更多的机会来换妆。
这是一个变幻莫测的危机时期,也是异军突起的绝佳时刻。它轻易地将经济的定义从我们的金融扩散到我们每一个行业,甚至我们每一个企业的喜怒哀乐。
根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电设备中心最新出炉数据,我们记录下身边的一个行业和每一个企业间的变幻表情,形成这份《发电设备上半年冷暖体验报告》。
欢笑,惊惧,忧伤,淡然,你脸上的每个表情,都映射着这个波动市场的身影。
当国内市场还在电价上涨、能源波动、海外抄底成风之时,沿着长年不变的轨迹缓步前行的时候,发电设备行业已如一个经历大风大浪的冲浪者,在一个大浪过后的最高处细细品味着精疲力竭后的放松。
进入第三季度,“回暖”的声音已如潮水般在发电设备各分行业汹涌。“疯”不可挡的风电,稳步前进的电站汽轮机,呼声正隆的核电……大落之后的市场似乎正在慢慢复苏。
但是,在我们看到增长的同时,我们始终不应放松警惕:在被国际经济大潮裹挟的时候,我们的回暖是稳固的吗?
全局:注意回暖背后的暗流
装备工业上半年同比增加值增长9.2%,与全大行业的增速一致。相比第一季度的惶恐,发电设备显然已多了几许从容。“企业稳回暖迹象明显,总体形势好于预期。”这是中机联执行副会长蔡惟慈在此前会议上的评价。
但他也不忘敲响“警钟”,这个数字比上年同期回落15.1个百分点,是近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无论如何,在一片萧条的市场形势下,电气行业近年来“飞奔前进”的形象不得不暂时转换了。
回暖浪潮的过程往往伴随着可期的愿景和诡秘的暗流,如果实现突围,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所在。中机联发电设备中心马桂山给我们行业突围提供了五条“锦囊妙计”:
妙计一,防范风险,这是企业在变幻市场形势下最为关键的一点。
包括通过分析多方面的因素来确定项目排产计划,控制机组的生产节奏。同时控制产能扩张速度、为了调整产品结构,在逐步收缩火电产能,按照国家能源政策合理投资,扩大核电机组、风电机组产能。
妙计二,与时俱进,跟对政策发展才是“上上之道”。
继续鼓励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建设项目。同时积极发展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新产品,尤其是在常规火电领域,除发展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外,还应当将注意力转向热电联产、空冷发电机组、循环流化床锅炉、对现有服役机组进行高中压通流改造和热力系统优化,达到提高出力、降低单耗,同时节能减排。
妙计三,发电设备原材料的国产化仍应是我们不断提升的目标,“危”中更具“机”。
加快重机企业技术进步,使大型铸锻件生产能力尽快提高,以满足发电设备制造的需求。
妙计四,出口才是观察回暖表情的重要指标。应加大对发电设备产品的出口补贴。目前,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出口产品数量所占比重越来越大,2007年出口机组500万千瓦,占当年产量的4%,2009年按合同将生产出口机组1800万千瓦,比重将达到18%,上半年已完成904万千瓦。而近两年人民币汇率的变动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兑汇损失,在此方面国家有关部门应适当考虑给予出口企业一定的政策性补贴,提高出口退税率。
妙计五,在电力需求增速低于电力装机增速的情况下,调整生产经营策略,弥补在引进技术的消化和吸收、国产化能力和开发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欠缺。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及核心技术,这是休养生息时刻不容缓且必须要做的事。
仔细分析这五条妙计,我们不得不多一些忧虑。以电力市场为依托的发电设备行业,在全国发电量自去年10月份连续大幅下滑以来,今年二季度首度转“负”为“正”之后,用电量的复苏并未成为发电设备增长的动力。
在这危机关头,市场并购重组现象值得重视,海外抄底的“欲望”也在很多企业心中蠢蠢欲动。那么,我们的市场回暖是稳固的吗?我们的风电、电站汽轮机带来的回升现象,是真实的吗?
政府投资拉动经济,不仅是上半年国家GDP增长的重要动力,也已成为发电设备各分行业增长的共同点。我们应提防的是,政府单边投资过热会严重透支发电设备市场的未来潜力以及海外竞争能力,并带来比通货紧缩和一般性通货膨胀更为可怕的“滞胀”。
发电设备的回暖,从口号到实践,依然任重而道远。
水电、火电:难兄难弟不同的回暖解读
发电设备传统的两个“老大哥”——水电、火电,上演了一出有趣的“难兄难弟”。上半年,两个分行业的发展数据几乎如出一辙,水电、火电上半年的总产值增长分别为-15.1%和-20.7%。这种表现是在近6年来发电设备高速增长和金融危机双重因素叠加影响下的回归,在这传统“双电”中,可能回暖之言仍不可轻言。
从能源产品结构来讲,经过市场调整之后两个分行业开始出现变化。其中,火电机组(按发电机)生产完成3809.78万千瓦,占发电设备总量72.2%,比2008年比重减少4.8%。清洁能源水电机组完成1039.79万千瓦,占19.7%,比重增加2.4%;风电机组427.26万千瓦,占8.1%,比重增加3.6%,同比增长135.7%。
其次在发电设备中,大型机组比例逐步上升。2009年上半年,在火电大机组中,100万、60万、30万千瓦级汽轮发电机生产完成68台2994.5万千瓦,占火电机组的78.6%,比2002年增长30%。
那么,两个分行业中企业又是如何反应的呢?火电设备生产企业表示,金融危机对经济下行的压力仍未得到有效缓解,火电设备的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依然较大,尤其是内需不长,工业生产受到较大冲击,回升乏力。而从下降20.7%的数字显示火电设备企业度日如年的艰辛。
而水电设备企业则显得比较乐观,虽然同比下降15.7%的不小幅度,但他们似乎已经学会了捕捉经济学的那套增长理论,到底是“U”还是“V”的市场曲线已经开始在水电企业间争论。
或许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火电更加沉稳,深谋远虑,而水电更有底气,颇有“笑对人生”的英雄气概,未尝不可闯出一条路来。
风电:争“风”凶猛 下半年面临转折
虽然金融危机的寒风已经肆虐半年多了,但在风能投资领域丝毫感觉不到一丝微风,各路资本仍像潮水一般涌向风能。
2009年上半年,我国风电设备产量达427万千瓦,同比增长135.7%。“按照原先的规划,我国的风电产业到2010年是500万千瓦,但现在就已经达到2000万千瓦了,这只能用火箭速度来形容了。”对于这组新鲜出炉的风电数据,中国风能协会理事长施鹏飞感慨颇深。
据数据显示,今年全国新增风电装机为800万千瓦,仅金风科技[26.90 6.03%]、大连华锐、东汽集团和上气集团等国内4家企业的产能就达到1200万千瓦。另外,维斯塔斯、西班牙歌美飒、美国GE风电等国际风机制造业巨头纷纷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市场竞争之激烈前所未有。业界专家一致认为今年将是风能制造市场出现转折的一年。
“最近的几年,我国风能发电场的大规模建设让风电市场处于一个卖方市场,风电设备也一直是供不应求,但在今年将出现的情况是供需之间可能会出现平衡,明年肯定是供大于求。”
“目前,仅风电的上市公司产能每年就以30%~50%的速度增长,到了2010年,我国风电厂商的总产能大约能达到2000万千瓦,到时候需求也就只有1000万千瓦,剩下的1000万千瓦如何寻找出口?”
“如果按照目前的这个状态发展,到2010年,在风能制造领域也将会出现像钢铁业那样的情况,停产、停工、大量的产品库存、企业开始倒闭。这股风潮会像秋风扫落叶般席卷整个行业,到时候,这70多家企业倒闭60多家都是有可能的。现在,企业和投资者都应该冷静下来,进行适当调整,避免这种危机发生。”
……
虽然上半年风电设备业的发展势头相当良好,但“内忧外患”依然困扰着整个产业,这也使得整个产业的未来发展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在从没有过下降的风电市场,回暖无从说起,但是迎接有可能到来的极寒,风电设备企业得打起精神了。
出口:风向标呈螺旋上升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出口成为衡量发电设备发展及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参考指标。
入世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虽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较低,面临着诸多压力和挑战。据商务部发表报告强调:“我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电站设备制造国,但还远非设备出口强国。”
在此多方面因素汇聚的2009年,我国今年上半年出口到国外的水电、火电机组119套,共计903.63万千瓦,占发电设备产量的17.1%。其中,60万千瓦亚临界机组6套、30万千瓦级机组7套。
位居出口前四名的企业除了传统三大动力:哈尔滨电站集团、东方电气[47.95 2.04%]集团、上海电气[9.35 4.00%]电站集团之外,此次北重的异军突起在业界引起了一阵小旋风,合资阿尔斯通后,北重似乎慢慢适应了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以上四个企业分别出口11套/271.5万千瓦、9套/241.2万千瓦、3套/150万千瓦、2套/55万千瓦(汽轮机、发电机),这些设备主要出口的地点也较去年上半年来得更加宽广。
从印度、美国、印尼、泰国、苏丹、巴西、越南、土耳其、巴基斯坦……一直到马来西亚等国。在金融危机后蓄势待发的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有底气,走出去抄底的同时,出口也跟着大步迈进。
三大动力:传统巨无霸也扛不住风电的脚步
三大动力的一举一动一直都是我国发电设备行业市场冷暖的一个重要体现。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三大动力发电设备产品生产集中度也较去年有所减少。哈尔滨电站集团、东方电气集团、上海电气电站三大集团2009年上半年生产完成发电设备3725.2万千瓦占全国发电设备产量的70.6%,比重降低4.4%,产量同比降低16.6%。其中火电生产3085.65万千瓦,占全国产量的81%,其中30万千瓦级以上机组占火电机组产量的93.3%;哈尔滨电站集团、东方电气集团生产水电503.77万千瓦,占全国产量48.4%,其中10万千瓦以上机组产量占全国水电产量的41%。
相对于三大动力的中规中矩,风电在过去的上半年里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和震撼,而随着风电水涨船高的风电设备企业也一举超过大多数传统发电设备制造强手。“风电双雄”大连华锐和新疆金风也凭借此“风”一举闯进上半年工业总产值前五名,在逆势中创造了令人难以置信358%和171%的超额增长。纵观上半年工业统计数据,凡是和风电设备有关的企业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快速增长。风电犹如前几年的牛市一样,让人不得不“疯狂”。
|
对 中小型发电机 有何见解?请到 中小型发电机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