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制造业信息化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04-05年中国制造业ERP产业研究报告 |
|
http://cn.newmaker.com
8/23/2005 10:27:00 AM
e-works咨询
|
|
2004年,中国制造业ERP市场规模较2003年增长了22.28%,达到23.93亿元。根据营业额核算,国产ERP软件占有55.18%的市场份额。但是,我国ERP软件厂商整体效益不佳,盈利能力仍有待提高,ERP市场仍存在恶性价格竞争。发展我国ERP软件产业任重而道远。
一、2004年中制造业ERP产业技术发展综述
2004年,中国制造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客户需求日趋个性化,国内市场国际化的趋势加剧,国际资本加速进入中国制造业,这些因素共同促使中国制造企业更为关注信息化建设,希望借助信息化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实现精益化管理,加强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制造企业的数字神经系统,2004年,ERP在中国制造业获得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应用效果较2003年有所改善,中小型制造企业成为ERP应用的热点。2004年,中国ERP市场少了一分炒作,多了一分务实,无论是政府部门、制造企业、软件公司还是媒体均以务实的态度来推进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的进程。
在国家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我国ERP软件厂商在符合中国国情的ERP系统和新一代ERP产品的研制和应用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在ERP软件的体系构架、ERP系统的内外部集成、行业解决方案已经实施服务方面实现了迅速提升,重点提高了软件系统的控制功能;同时,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也使更多的示范企业应用了ERP软件产品,包括咨询、开发、实施、培训和售后服务体系等在内的ERP产业链已初步形成,许多示范工程项目已顺利通过验收。
二、2004年中国制造业ERP市场总体分析
调查表明,2004年中国制造业应用软件及服务的市场总容量约为56.73亿元(包括渠道收入与咨询服务收入),其中,制造业管理信息化市场为27.51亿元(包括ERP、CRM、SCM、协同办公等软件),技术信息化市场为15.79亿元,其它专业市场为13.43亿元 。中国制造业ERP软件市场为23.93亿人民币,较2003年的19.57亿元 增长22.28%,约占全球ERP市场份额的1%。
与全球ERP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04年,中国制造业ERP市场并没有很多兼并收购,这表明,中国制造ERP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制造企业迅速增长的需求,使得众多中小型ERP厂商仍有生存空间,能够靠自己的特色和关系渠道赢得一定的客户群。的调查表明,我国收入在500万以上的制造业ERP厂商达到60多家。
从市场分布来看,各软件厂商之间的市场份额有所波动,但波动幅度不大,前5家ERP软件公司占据了整个市场份额的55.37%,前10家ERP软件公司占据了整个市场份额的70.83%,而这种局面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保持,整个市场的集中度还不高。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的ERP市场还不成熟,在未来几年内国内的ERP市场将会重新整合。
2004年,国内外厂商纷纷将中小企业ERP市场作为重点,大力发展渠道成为2004年ERP市场的突出特点。同时,一批依托于大型制造企业成长起来的ERP软件及咨询服务商获得了蓬勃发展,如一汽启明、上汽信息、深圳联友、武汉东浦、上海宝信、石化盈科等。
从国内、外ERP软件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来看,国外软件在高端市场上占据了优势,而国产软件则在广大的中小企业上有绝对优势,用友、金蝶等厂商在该市场的收入远远超过国外厂商。2004年,我国ERP软件厂商的营业额占整个中国制造业ERP市场的55.18%。
三、2004年中国制造业ERP应用状况
总体而言,ERP在中国制造业的普及程度还很低。整个制造业ERP普及率仅为10.4%,在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的机械行业,ERP普及率也只有15.7%。
调查表明,2004年中国制造企业已由原来被动接受ERP厂商的理念灌输逐渐过渡到能够理性选择ERP系统,制造企业对ERP的应用预期变得更加理性。35%和8%的应用ERP的制造企业认为ERP系统的实施达到或超过了预期,但仍有45%的企业认为低于预期,12%的企业认为远低于预期。总体来说,中国制造企业对ERP应用的满意度较2003年有一定增长。
从ERP软件的整体效益方面,最显著的效益是降低库存,其次为降低成本。同时也给部分企业降低了流动资金占用、提高决策水平和效益、缩短交货期、提高产品质量等效果。整体上看,ERP系统已经帮助中国制造企业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应用效果。
2004年中国制造业ERP应用的效益分析 调查显示,2004年中国制造企业应用最多的仍然是ERP系统中与财务与物流相关的模块,其次为生产与成本相关的模块管理,使用较少的是车间管理与决策支持等系统。而在制造企业中应用了生产与成本系统的主要管理基础较好的大、中型企业。在ERP的深化应用方面,如车间作业管理、及时生产、决策支持系统等,在本世纪才刚刚得以推广,所以在我国制造企业中应用程度不高。
2004年中国制造企业应用ERP功能模块的情况 从制造业ERP的整体效果来看,财务与物流模块的应用效果相对较好,至少不少企业通过实施该系统初步理顺了物流和资金的情况,初步做到了实物帐与财务帐的统一,此外供应商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模块的应用效果较好,生产管理与成本管理则应用效果一般,而人力资源、分销管理等模块由于软件所提供的功能相对简单,没法满足企业深层次的应用,应用深度不够,企业的整体满意度也不高。
2004年中国制造企业应用ERP功能模块的效果 随着软件成熟度的增加,以往反映的ERP内部模块之间的集成度较差的情况在2004年有很大的改观,28%的中国制造企业认为公司所使用的ERP系统各模块之间的集成很好,49%的企业认为集成较好,仅有3%和1%的企业认为较差与很差,这反映出国内外ERP软件供应商在软件技术水平方面有了明显提高。
四、2004年ERP技术的发展情况
2004年,我国ERP技术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突出特点:
1、 ERP软件的内部集成性实现质的飞跃
以用友为代表的财务软件背景的ERP厂商,在财务与业务集成方面进行了不懈努力,ERP系统的内部集成性在2004年有了显著提高。用友推出的U860 ERP软件成为其软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能够更好地满足制造企业的多样化需求。
2、 ERP与其它应用系统的集成能力显著提高
2004年,国内外ERP厂商都更为重视实现ERP系统与其它企业应用软件的集成。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实现与PDM和MES软件的集成。金蝶推出了自身的信息集成平台BOS,使ERP系统与其它系统的集成能力显著提高。
3、 ERP行业解决方案日益丰富
2004年,浪潮通软等国产ERP厂商进一步强调行业解决方案的建设,取得显著效果;QAD等国外ERP软件公司专注于汽车、电子等行业,在市场上收获颇丰;SSA、INFOR(MAPICS)、EXACT、IFS等公司也提供了多个行业的解决方案,满足了各行业制造企业的共性需求。
4、 应用平台化、构件化技术
国外厂商纷纷推出新一代面向服务体系架构(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简称SOA), SOA作为WEB服务的技术架构思想,基于松散耦合架构,将软件按照业务需求定义成“组件”,提高IT对服务的响应能力。ORACLE、SAP等国外企业在软件系统的构件化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而国内ERP软件企业,如用友、金蝶等公司也纷纷重构自身的体系架构,开发出基于Web Service的软件系统,采用多层体系架构,支持多数据库、多语种、多平台,实现了ERP系统的可配置,适应制造企业的个性化需求。科思等ERP软件公司也在软件的平台化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
5、 集成RFID 技术
由于RFID具有寿命长、读取距离大、可加密、存储数据容量更大等优点,因此,2004年,IBM、SAP、微软、QAD、SSA、思博等国际IT巨头纷纷推出RFID与ERP系统的集成方案。2004年,我国ERP厂商对该领域也开始进行关注,并研发相应的解决方案。
6、 ASP模式的ERP应用开始新的探索
ASP模式,作为基于互联网应用的一种新兴模式,在2004年开始了第二轮探索。艾旺公司推出的基于ASP模式的ERP在一些业务比较简单的按订单装配的企业得到了应用;广州天剑在东莞市的张槎镇推广了面向针织行业的基于ASP的ERP系统,达到实用水平。
7、 集成业务流程管理系统(BPM,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从面向企业的部门为核心走向以业务流程为核心是ERP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外厂商,如SAP、IFS、SSA等,已经在软件系统中集成了业务流程管理系统(或称为动态企业建模),实现了业务流程、数据与程序的分离,从而提高了ERP系统的可重构能力。在国家科技部的支持下,金思维等公司也开发出集成业务流程管理的ERP系统,提升了ERP系统适应制造企业未来发展变化的能力。
8、 应对SOX法案对信息系统的要求
2002年7月30日,美国针对安然等公司的系列财务丑闻案,紧急出台了公司改革法案《萨班尼斯----奥克斯莱法案》(Sarbanes---Oxley Act)。SOX法案强调企业的信息技术策略和系统中的内部控制,以及对审计过程存档的要求。这就意味着对信息系统的要求进一步加强,而企业也不得不加强对IT方面的投入。IBM、SAP、ORACLE、QAD等公司已经推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随着境外上市的国内企业越来越多,国内ERP软件公司也开始关注SOX法案所提出的要求,并开发相应的解决方案。
五、2005年至2009年中国ERP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当前,中国正处于一个极其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迅速增长的基础建设投资、外资加速进入中国等因素,带动了整个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的增长。未来五年,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制造企业将由前期的粗放式经营模式向现代管理的经营模式转换,因此,中国制造企业对ERP的需求迫切,国内ERP市场将保持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势头,将会有更多的国外ERP厂商进入中国市场。
预计,2005年中国制造业ERP市场将达到29.41亿元,增长率为22.9%。预测,未来五年中国制造业ERP市场的复合增长率将达23%。到2009年,中国制造业ERP营业额将达约67亿元,在全球ERP市场份额将超过2%。未来五年,中国ERP市场将逐渐开始进行整合,市场集中度将会显著提高。
中国ERP市场发展趋势 在技术发展方面,未来五年ERP技术将实现组件化、平台化、柔性化、可配置,基于SOA构架。ERP将更加紧密地与MES、PLM、CRM、SCM和BI进行集成,并与条码、RFID、工控、立体仓库等硬件技术实现集成应用,充分结合精益生产、及时生产、6σ等先进的管理理念,实现从计划、管理到控制的一体化。
在企业应用方面,制造企业将会更加理智地选择符合自身个性化需求的ERP软件。未来五年,ERP应用将呈现出成长型企业迅速实现普及和已实现局部应用企业加速进行深化应用两大特点。制造企业在选型、实施过程中,将越来越多的引入第三方信息化咨询、监理服务,从而促进专业咨询服务机构的迅速发展。
未来五年,中国制造业将为中国ERP软件产业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
|
对 ERP/制造业信息化 有何见解?请到 ERP/制造业信息化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