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工机电网 在线工博会 我的佳工网 手机版 English
关键字  
  选择展区 >>
您的位置: 首页 > 管理咨询/认证展区 > 管理咨询与服务展厅 > 产品库 > 技术管理 > 新闻 > 正文 产品 会展 人才 帮助 | 注册 登录  
管理咨询与服务
 按行业筛选
 按产品筛选
本产品全部新闻


e展厅 服务项目 视频 新闻 技术文章 企业库 下载/样本 求购/论坛
  市场动态 | 技术动态 | 企业新闻 | 图片新闻 | 新闻评论 佳工网行业新闻--给您更宽的视角 发表企业新闻 投稿 
制造企业谨防技术创新陷阱
http://cn.newmaker.com 8/5/2009 11:16:00 AM  中国工业报
欢迎访问e展厅
展厅
3
管理咨询与服务展厅
企业文化, 战略管理, 生产管理/工业工程, 营销管理, 知识管理, ...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大国,并很有可能成为新的世界制造中心。但是以劳动力成本优势为主要支撑的比较优势,使中国制造普遍面临着低利润的尴尬和可持续发展的危机。从长远看,中国制造想要由大变强,必须完成由制造向创造的飞跃,而技术创新能力则是众多制造企业的短板。

我们渴望更多的华为、比亚迪等中国创造的奇迹,使中国可以游刃于国际竞争的前沿舞台。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虽然技术创新是趋势、是必然,但并不是企业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企业的经营来不得半点虚浮,企业家必须谨防技术创新的陷阱。

创新不等于领先

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公司顾问包仲南认为,残酷的市场竞争,逼迫企业必须要成为行业的领先者,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技术领先是多数企业能够想到的最直接和有效的路径。于是,许多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不遗余力,比如华为、奇瑞、诺基亚等企业的研发投入都超过了销售收入的10%。

但是,事实表明,企业即使率先完成了技术创新,但并不能保证其就能取得领先优势。比如传真机率先创新者是美国,但在市场领先的却是日本的企业。这就表明从技术创新到市场领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其中会受到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干扰。

从外部而言,大部分的创新产品投放市场之后,并不能迅速被市场所接受,而需要一个逐步被市场认可和接受的过程。

从产品投放市场到获得商业成功的漫长沉默期中,企业能否有效保护技术专利,保持市场垄断位势,能否挺过漫长的产品投入期赢得最后胜利,都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

从企业内部而言,即使企业从技术上完成了技术创新,但是新技术的应用可能需要新的专有设备的投入,员工需要培训新的技能。

包仲南说,巨大的技术转换成本,以及企业技术学习的路径依赖,都形成了企业技术能力的刚性,这种刚性将自觉不自觉地排斥新技术的应用。企业于是在原有技术和新技术之间面临着艰难而痛苦的选择。选择的结果,常常是一种四不像的妥协,严重阻碍制约了新技术的发挥。而那些还没有形成技术刚性的追随者,可以通过模仿迅速掌握新技术,并进行应用性的改进革新,反而成为新产业的领先者。

另外,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并不代表商业化运作的成功。产品的商业化运作还需要企业投融资能力、制造能力和营销能力等的配套支撑和保障,甚至需要巨额的市场培育广告宣传投入。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或者薄弱,都无法实现创新的领先。

创新不是成长的惟一途径

包仲南分析了大量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企业的崛起经历,他认为,作为市场曾经的追随者和落后者,他们大多都经历了从模仿到创新、从代工到创造的艰难成长历程。近30年来,中国制造业也在积极地进行技术引进,但是我们的引进却存在两个致命的偏失,一是重硬件轻软件(技术和管理),二是重引进轻吸收,结果往往是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

因此,尽管中国企业经历了30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还没有真正出现一批世界级的制造企业,中国的整体制造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对多数中国制造企业而言,当前最迫切需要的或许不是技术创新能力,而是以持久战的心态进行脚踏实地的模仿与学习,积累提升设计技术、可靠性技术、制造工艺流程、基础材料、基础机械零部件和电子元器件、基础制造装备、精益制造、柔性制造等方面的基础技术能力与制造能力,实现企业的茁壮成长。

中国的市场,是个多层次多结构的不平衡市场。西部的差距、城乡的差距以及日益融合的国际市场,为国内企业提供了大纵深的市场舞台。在这个舞台中,既需要能够挺进欧美的创新产品,也需要大量基础性的传统产品,这些传统产品比拼的不是创新性和科技含量,依然是传统的成本质量。面对如此纵深的市场需求,技术创新不是企业成长的惟一选择。

包仲南认为,从产业分工看,个性化的过剩经济,导致了企业的竞争是柔性和速度的竞争。规模不再是优势,单个企业的能力也越来越难以支撑日益复杂而残酷的柔性与速度的要求。于是,企业开始专注于自己核心竞争力的构建,而把不擅长的能力通过供应链的强强联合予以弥补,通过供应链形成虚拟企业来提升竞争的柔性和速度。这其中技术研发、制造、营销、服务都是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当然,能力的稀缺性造成了供应链每个环节的利润分享并不均等,出现了所谓的“微笑曲线”。

但是,企业若想立足于自己的核心能力做强,至少应有稳健的生存和发展能力,而若在价值链上全线作战,则极有可能面临腹背受敌的危境,对于成长中的企业,必然是一场胜算不多的恶战。如何做强自己的核心能力?包仲南觉得创新不是惟一的选择,就像柳传志所说的,华为和联想都在攀登珠峰,华为选择了技术创新的道路,就像从珠峰陡峭的南坡登顶,而联想选择了贸工技的道路,就像从相对平缓的北坡登顶,道路不同,但殊途同归。

创新是刀尖上的华尔兹

事实上,技术创新的成功率是相当低的,即使在美国,基础性研究的成功率仅为5%,技术开发的成功率也仅为50%。据对美国三家大公司的调查分析,60%的创新能获得技术上的成功,但只有30%的项目获得商业上的成功,而最终只有12%的项目给企业带来了经济收益。

而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具备雄厚的研究开发实力,需要投巨资于研究开发中,需要保持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在创新完成后,企业需要自行研制相关的专用设备进行量产,需要自行培训特殊技能的员工。产品上市后,还需要巨资进行市场培育宣传,等等。更为苦恼的是,新产品能否为市场所接受,什么时候才能商业化成功,以及能否创造经济效益都还是一个未知数。

创新是一个如此高风险的冒险,就需要每个企业谨慎审视其练就的功夫能否承受创新之重:比如企业是否有明确的创新战略及有效的创新机制?能否识别出真正有商业价值又适合企业能力的创新机会?是否有能力进行创新的持续投入?

包仲南将创新比作是在刀尖上跳华尔兹,成功的创新,能够让企业实现华丽的转身,甚至跃升为产业的领跑者。但是如果没有扎实的脚底功夫,冲动的转身只会加剧刀尖的刺伤,甚至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发表评论】【新闻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更多有关技术管理的新闻: more
·麦肯锡全球调查:经济衰退中的研发 7/2/2009
更多有关管理咨询与服务的新闻:
·西门子进一步扩展 Xcelerator 解决方案组合,新增企业级质量管理系统 2/9/2021
·[图]亚琛工业大学E4TC发布极具潜力的新研究:《工程4.0》 10/4/2019
·克罗诺思携手翰威特举办弹性用工趋势和劳动力管理策略论坛 4/20/2010
·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用JMP提高轮胎性能 4/7/2010
·装备司组织召开“装备工业经济参考”专家座谈会 4/7/2010
·朱森第:未来十年中国制造业的六个判断 4/7/2010
·蔡惟慈:机械行业重组整合刻不容缓 8/3/2009
·确定全球竞争策略 英国制定战略提振制造业 8/2/2009
·盈飞无限助全球最大瓶装水公司实现更高质量追求 7/28/2009
·盈飞无限助全美电动液压解决方案领先供应商树立更高质量标杆 7/28/2009
查看与本新闻相关目录:
·管理咨询/认证展区 > 管理咨询与服务展厅 > 技术管理 > 管理咨询与服务新闻

对 管理咨询与服务 有何见解?请到
管理咨询与服务论坛 畅所欲言吧!





网站简介 | 企业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English | Showsbee | 会员登录  
© 1999-2024 newmaker.com. 佳工机电网·嘉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