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2009年1季度车用发动机回暖势头明显 |
|
http://cn.newmaker.com
4/17/2009 11:47:00 AM
中国工业报
|
|
自2008年3月市场达到高点以后,经过一年的时间,国内汽车单月总体产销在2009年3月又恢复到100万辆之上。车用发动机经过2009年头3个月的连续环比增长,单月产销也回升到100万台级水平,在汽车市场刚刚回暖之际即创出新的历史高度。
小排量发动机受益明显
根据最新一期的《中国汽车工业产销快讯》统计,2009年1~3月,纳入统计范围的55家国内汽车发动机企业,累计生产发动机243.61万台,累计销售发动机240.19万台,与2008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1.74%和7.08%;但3月份单月同比分别增长4.28%和0.06%,而比今年2月更是分别增长了32.20%和28.44%。
截至2009年3月底,总计55家发动机企业中,广西玉柴、重庆长安、柳州五菱柳机、一汽-大众、北京现代、奇瑞、一汽集团、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安徽全柴、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昆明云内、东风日产乘用车、上海通用动力总成、上海大众汽车和东风本田发动机,位居一季度累计生产量排序的前15位。
与一年前的一季度相比,广西玉柴仍然保持了第一的位置,但从其产销数据发现,相比其以台数计的11.45%的累计同比增长率,以千瓦数计的累计同比则为3.36%的负增长。这一变化说明其产品结构随市场进行了较大调整,中型车柴油机明显好销于重型车柴油机。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一汽集团的产品数据中。
由于国家支持小排量汽车和汽车下乡补贴政策的影响,重庆长安与柳州五菱柳机两家以微车为主的汽油机厂家分别占据发动机累计生产量前2、3名的位置;以前从未排在前15名之内的安徽全柴和云内动力两家以轻型柴油动力为主的厂家,则分别进入到第9名和第11名;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也因以生产小排量汽油机为主,名次有所上升。
此外,北京现代的发动机销量从去年的第11名一举上升到今年的第5名,与其红火的整车产销形势一致;广汽丰田发动机和一汽丰田(天津)发动机,则掉出了前15的位置;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皆因将各自的动力部门分拆成两块,各自名次均有所下降。
轻型柴油机整体好于重型柴油机
柴油机方面,前3个月共计分别完成70.67万台和67.43万台的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2.34%和-4.11%。由于市场逐步回暖,柴油机企业因产大于销而进行回补库存的意图明显。
从柴油机企业的表现看,2009年前3个月统计在内的26家柴油机企业中,平均月产量达到1万台的企业有7家,与去年同期持平。居于累计生产量前7位的厂家排序为:广西玉柴、一汽集团、安徽全柴、昆明云内、潍柴控股、东风朝柴和中国重汽集团。其中,去年排在前7名之外的安徽全柴一举进入到前3名;东风汽车股份则由于产品结构原因掉到了前7名之外(11位)。
在第一季度中生产量较大(平均月产在5000台以上)的企业中,表现为增长势头强劲的是:安徽全柴(累计同比增长61.31%)、山东莱动(51.59%)、昆明云内(16.63%)和广西玉柴(11.45%);表现不尽如人意的有东风汽车股份(-51.54%)、潍柴控股(-30.07%)和北汽福田(-19.68%)。与一年前相比,轻型柴油机和重型柴油机的风头正好对调了过来。
国家鼓励政策利好小排量汽油机
汽油机方面,2009年前3个月累计产、销量分别为172.83万台和172.66万台,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3.33%和8.19%。
在统计的40家汽油机企业中,重庆长安、柳州五菱柳机、一汽-大众、北京现代、奇瑞、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东风日产乘用车、上海通用动力总成、上海大众汽车、东风本田发动机、吉利、上海大众动力总成、广汽丰田发动机和上海通用汽车居于生产量排序的前15名。
从一季度累计生产量可以看出,生产量较大的企业(平均月产量1万台以上)中,与去年同期相比势头较好的有:上海大众动力总成(82.00%)、重庆渝安淮海动力(75.71%)、北京现代(36.32%)、重庆长安(24.12%)、吉利(12.00%)、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11.33%)和东风日产乘用车(10.93%);表现不尽如人意的有:上海通用汽车(-44.68%)、一汽丰田(天津)发动机(-43.54%)、上海大众汽车(-34.98%)、广汽丰田发动机(-24.25%)和上海通用动力总成(-24.20%)。当然,以上产销数据的变动与企业分拆和中汽协报表调整等因素都有关系。尽管如此,仍然能够看出:生产形势较好的企业基本都与政策受益因素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从一季度乘用车销售数据看,分车型中交叉型乘用车以34.78%的累计同比增幅排在首位,而受影响较大的MPV车型(以商务为主)则成为惟一负增长(-15.41%)的车型大类。以发动机排量计,排气量小于、等于1.0升和1.0~1.6升之间的车型受益明显,增幅分别为26.52%和20.78%;而排气量在4.0升以上和3.0~4.0升之间车型则受影响最大,分别下降93.68%和60.49%。这些与国家各项政策措施所要达到的效果一致。
|
对 发动机 有何见解?请到 发动机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