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模具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亚洲模具工业及其经营特点 |
|
http://cn.newmaker.com
2/4/2009 10:47:00 PM
日本《素形材》杂志
|
|
编者按:日本《素形材》杂志设立以‘亚洲诸国的模具工业及其经营特点’为题的专刊,共刊载了七篇文章,现择其要点进行编译,我们相信,这可能对我国模具企业思考如何发展有所帮助。
一、综述
2000年左右开始的制造业向‘中国一边倒’的动态,现在将告一段落。以洗衣机、冷冻机为代表的一般家电商品和日用杂货制品所需的模具技术,向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地区转移,除特殊的以外也可划了句号。一方面质量管理、环境污染再加上专利、知识产权等问题浮了上来。另一方面,中国货币‘元’的汇率变动,再加上中国基础产业的发展,海外基础产业企业,难以从中国市场取得利益。故而将目光转向下一个有大型顾客消费市场的印度,无论是汽车工业、家电行业、日用百货行业等都向新的市场印度发展,因而这些行业所必须的模具行业也在印度开始有了迅速发展。印度模具的经营可概括为‘理论的经营’为主体的个业经营,不是空谈‘模具是重要的产业因而制造贩卖’,而是‘模具的经营如何才能使投资见到利益’和‘重要的是如何优先得到流动资金’。在此理论基础上构筑了在亚洲地区所未见到的新型模具工业。它不是作为一过性的行业,而是从长期着眼的基础性产业。因而印度模具工业这种经营方法,从长期观点来看,亚洲模具工业的主体向印度转移的可能性很高。亚洲各国模具分别用图表,对其技术水平和售向国际国内市场进行了评价,详见下附图。亚洲各国的模具生产经营形式主要是‘自制自用’的形式,并以中小零散企业为主体。模具生产企业以零散中小企业为主体,不仅亚洲也是全世界的倾向。主要区别于‘自产自用型’还是‘外贩型经营’。日本在五、六十年代自产自用率达到70%以上,但到2006年时统计其比率仅为25.5%。亚洲的其它各国不一定都走日本经过的路,在中国以出口为主的模具生产企业正在摸索完全不同的生产方式。亚洲地区各国今后模具行业将日益加速发展,对其发展和经营方向进行预测是很重要的但确有难度,只能从几方面的因素作些分析。向工资等费用更低的国家转移问题,迄今为止模具行业的转移,由日本向韩国、台湾,然后再向中国、马来西亚、印度转移,其主要动力是‘向工资更便宜的国家’。今后向工资更便宜的越南、印尼、柬埔寨等国转移将是需更长的时间,这是由于市场对模具要求不仅是‘便宜’,更主要的是高质量劳动力的,人才的不足是更大课题;在亚洲自由贸易的开展,不可能像欧洲那样的零关税,但向零关税方向走是肯定的,菲律宾的事例可以证明这一点,因而模具在现地生产供应将出现大的变化,在竞争中取胜的将是有‘特长的制造’;亚洲模具工业的发展必将走向全球化,因而准确掌握汇兑的经营是非常必要的。亚洲各国过去多半以美元结算,现在欧元的形式正在发展,中国正在走向世界经济的核心,人民币的动向也已引起重视。十年前美元的变化左右了亚洲的经济形势已成为过去,例如印度的模具工业受欧元左右的事例很多,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都正在根据汇兑变化开展有利于自己的经营;欧洲的技术已从亚洲的西侧开始进入。日本和中国系统的时代,日语、中国话不好的欧洲企业市场很小,对亚洲地区也不那么关心。但从印度经济的发展并占据了亚洲的一角,再加上其英语系统,欧洲各国逐步从西侧进入,特别是德国、荷兰,不仅是像在斯里兰卡投资企业直接进入,而首先从基础产业的教育入手战略性进入,已在印度、泰国等地开展以教育培训设施为主体的活动。今后亚洲的模具工业将有可能逐步增大欧洲(德国、荷兰、葡萄牙等国)的方式;机床行业与模具行业有着密切的关系,机床行业兴旺的国家模具行业发展也快,迄今亚洲的机床行业以日本、台湾、中国、韩国、泰国为中心,2006年以来印度以着手于机床的发展,机床已CNC化。印度有发达的软件,对发展CNC机床很有利,更有利于模具的发展,将有可能改写亚洲模具生产地图;谁将掌握亚洲模具生产的主导权?掌握主导权不仅是技术,经营、决策、语言、资金都是重要因素。在技术上日本是拨群的,在经营方面是中华系企业,规划决策是新加坡,语言则是印度系企业,在资金上则是三国抗衡状态。今后谁能在这几个方面连动起来,则将可能掌握主导权。
亚洲模具行业的状况是处于‘发展途中’的状态,要加速其发展还有许多课题有待解决。首先是人才培训问题。模具生产关键是高质量,人才是其核心,日本过去走的路是OJT方式(师傅带徒弟在日常工作中培训)培养好一个人约需10年左右时间,绝对量不足,很难在短时间累培训出很多人,这种方式在亚洲各国显然难行通的。如何培训好人才是亚洲模具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其次是质量管理问题。亚洲的模具生产企业都在努力取得ISO9000的质量管理的评定。欧洲的这项标准并不适合于模具生产企业。批量生产的质量管理形式和模具这种每个都不一样的质量管理方式是完全不同的,不是所谓‘管理中心’的质量管理,应是适合现场情况的质量管理。亚洲各国的模具生产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有脱离生产现场的倾向。第三是售后服务。外售模具基本上见不到售后服务。如何使外售模具生产企业对‘没有利益的售后服务’能积极开展,则是外售模具企业生产高质量模具所必需解决的问题。第四是保护机密的问题,模具由于很多是自产自用,因而对保护机密的认识度较差。在日本模具生产企业与用户建立有长期协作关系,即使没有签订保护机密的合同也有这方面的习惯,但也发生‘图纸流出问题’,受到经济产业省的通报。今后随同全球化的进展,用户与模具企业的地理距离虽远也能保持互相新人,‘保护机密’问题将更加重要。第五是职工跳槽问题,除日本外在亚洲各国的模具企业是普遍存在的重要问题、如何防止是重要的,但在这种环境下也能作好经营,在生产上不出现问题是更重要的课题。
二、中国的模具工业及其经营特点。
号称‘世界工厂’的中国,作为制作基础的模具其生产规模是凌驾于日本之上的世界大国。无论是作为由海外取得供应的用户、日本模具行业竞争的对手、或者可能陈伟今后合伙经营的伙伴,都不能忽视中国的存在。中国模具行业的概况:从最近公布的数字(2003年)来看,企业数2万个、职工50万人、产值450亿元(按1比15折合日元为6750亿日元),分别是日本的2倍、5倍和40%。模具价格约为日本的一半,生产的模具型数大体与日本相近。但这个数字是‘国营企业和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非国营企业’,实际上企业数在6~7万个。(编者按:上述统计数字和说法,均系日文作者本人的看法,与我国实际情况有很大出入)。这个数字是5年前的,考虑到这几年的发展趋势,其年产值与日本相近、其型数超过日本也不为过。按资本区分可将企业分成四类;国营企业,原为国营企业多数是国营集团下属的企业,例如一汽集团的一汽模具制造公司。其特征是职工在数百人以上规模巨大的工厂多,主要是生产中大型模具,其设备以中国造的为中心,近年也积极购进国外设备,其供应对象除本集团内部外,也面向社会和国外供应;部分民营企业,原为国营现在部分民营化的企业,民营部分增资时多为企业的领导干部或包括外资在内的投资公司出资,如海信集团的海信模具有限公司;民营企业,原国营企业为民资全部收买和设立时就全部为民间资本,既有以普通设备为主的家庭式工厂,也有引入最先进设备的工厂,其技术力量差别很大;外资系统的企业,在香港、台湾和日本的企业,日系的企业兼产的较多,现有261个公司(2007年9月止)。中国模具企业经营上的特征有以下五点:1、相当细致的分工和专业化。金字塔型组织系统又有相当规模的模具厂都有相当细致的分工和专业,一般都分有设计、机械加工、精整加工、更进一步如在设计工作上又分有CAD、CAM,在机械加工上又分别分担电加工、线切割、NC加工,在精整工作上又分有磨削加工和组装等细致的分工。为什么会如此,职工不稳定是其原因之一,如某港系的模具工厂每月离职的有4%,每年有四成人员要更换。人员不稳定就成了学习和掌握技术的障碍,在短时间能掌握技术就需有细致的分工专业化。这种状况使管理层与一般工人的工资更拉开了距离,但在实施计件工资的工厂里也有的工人可拿到二倍到三倍的工资。能这样的分工专业化,要人多工资更便宜,这是中国的强项。在加工方法也有其有点,用生产线和节省工序,但复杂的模具则做不了,简单的模具从设计上就使其可组合成各种不同的模具。据说自动串联的冲压模具在中国当地供不应了,从人件费用方面看由于自动串联的特点,没有培育这种模具的条件和市场环境。2、现金主义。从财务方面看,不重视长期效益追求短期效益。不重视质量和服务以建立长期效益,只重视订货价格的高低,利润多少,用低成本的材料和模具构造追求更大利润。在日本是验收后一次付款,在中国必须交付定金。当然支付条件也可能由于竞争环境的变化而变化。3、旺盛的设备投资欲望,在中国很多模具工厂在没有订货的情况下,也投资扩大规模,不是按需求儿扩大,而是有了条件就可招来用户,这与日本模具企业思路完全不同。其原因一是向模具的‘百货商‘横向发展,从汽车、家电、日用品的模具都生产,范围广用户多,并藉此平衡其生产能力。另一原因是从部装到总装所有领域都扩大进来的纵向发展。于此扩大规模的欲望相反,现今是追求技术以提高附加值,这样的企业则很少见到。4、对技术不是去‘培育’而是去‘买’。有了好的设备没有掌握相应技术的熟练的职工并不能取得好的效益,培育人才需要时间,不如去买更方便。现在有很多民营企业其设备比外资企业比日本的都要好,聘请日本的技术人员或技术顾问、副总经理在现场进行指导,不仅请日本人,也有请韩国人的。由于日本可能担心人才流出也伴同技术流出,日本人不干,韩国人也可承担此任务。5、对模具的严谨态度。对模具在事业上制造上都缺少十分严谨的态度,形状、精度达到了要求即使多少出些毛刺,在后处理中也可解决,只要对总成本有利,不去追求更高的要求。日本的企业坚信‘只要是能作出好的东西就会有效益’,把技术和事业结合起来的倾向很强,在中国则不同,‘制造出好的东西和有效益’是两回事。在企业的经营方面中、日两国比较表
- | 日本 | 中国 | 对事业的思路 | 经常研究新的发展 优先考虑用户的需求 与工厂公用研究创新 追求长期效益 | 考虑能生产效益的事业 没有服务的业务 麻烦的事情不干 追求暂时的利益 | 技求方面的观点 | 重视在缩短交货期 高质量化上的追求 | 应用现有的技术 与增加新设备相应的技术 没有考虑技术的开发 | 生产效率的追求 | 机械化无人化提高生产效益 追求各人能力的提高 追求容易不费力 要求有熟练技术者 | 与工作量相适应地高速人员 没有考虑各人能力的培育 没有无人化和易于生产的概念 细的专业分工 外行人多 | 历史 | 40年以上的技术累计 长的历史 | 工业化时间短,快速积累技术 大部分企业在20年以下 | 市场 | 买方市场(激烈的订货竞争) 国内空洞化 积极的经营活动 仅供日本工厂 | 卖方市场(基本上没有竞争) 世界的工厂化 基本上没有经营活动 接受世界各国订单 | 技术能力 | 持有世界水平的技术 开发独特的技术 | 正在发展过程 吸取世界的技术 没有考虑技术开开发 | 职工 | 终身雇佣制 | 经常变动工作的企业(工作年数少) | 效益 | 重视利润(每个模具的) | 重视利润(全部的利润额) | 三、印度的模具行业
没有公开发表的印度模具工业情况的数字。从各方面的情况估算印度模具市场需要约为日本的1/12.印度的模具市场主要面向汽车、电机、电子等行业,这与日本很相似。从2000年到2004年5年间增长了1.5倍而且还在继续这样的增长,由于需求多价格也在显著的增长。
印度从1947年独立以来,从劳动集约型向资本集约型实施代替进口的涉及面很宽的工业化政策。为了保护国内市场对进口数量实行限制,民间企业的设置和事业的扩大都需取得政府的许可证。1980年代有了缓和,1991年开始实施自由化政策。模具的主要用户汽车工业也是如此,在亚洲是最早开始生产的,1920年后半期GM、福特就开始在印度生产货车和轿车,但由于前述政策限制进口限制外国人办的工厂。由于国产化政策,零部件的国产化率也取得阶段性提高,1960年代的后期汽车的国产化率达到七成到九成,由于国内供应困难,多数靠自制部件和工具达到的。模具也是如此靠自制和兼产的。与亚洲各国比较有其潜在的长处,因而模具行业有很大的发展余地:首先是市场在扩大,与日本同样由于市场的竞争,在市场上与用户双向的交流,取得知识的积累和设备投资的源泉,从市场扩大中取得好处。其次是由于印度长年实施代替输入的工业化政策,重要技术和基础行业在某种程度上对质量好的模具给予了各种支持。在人材培育方面很注意,大学和培训基地等教育机构都比较充实。第三、印度计算机技术和数学是其强项,近年来在模具设计和制造上,CAD/CAM、CAE、CAT等与计算机有关技术日显重要,这也正是他们的长处。
四、韩国的模具工业
模具生产企业约有2600多户,年产约在50300亿韩元,其中模具部件生产企业多规模也大。由于生产企业多,在成本、交货期、质量上的竞争也较严峻,生产效益并不乐观。技术和难度低的模具生产企业向中国转移,或从中国地方企业取得供应的也多。另外在东南亚各国、中国、台湾地区企业的模具技术人员中,韩国的跳槽者也很多。韩国的模具生产约为日本1/4的缩影。高精度产品也向日本出口,一般的模具竞争不过中国生产的,不能不向高精度、高机能的模具开发投入技术力量,其大型企业的模具部门和由大型企业分离出来的部件生产企业,其水平并不次于日本。韩国官名共同努力的模具人才培训事业,比日本具有更大的特色。韩国的模具教育机构由1982年开校的首尔产业大学开始,4年的大学有3所、2年的大学有12所、高职有9所等在内的共计有40所。每年毕业生有2550人,其中4年大学的占13.3%、2年大学的占43.1%。
五、泰国的模具工业
泰国的投资委员会(BOI)1993年开始把模具行业作为奖励的业种予以八年的免费。到2003年BOI认可的企业有169家,其中小企业82家、中企业72家、大企业15家(小中大企业由泰铢5000万以下、5000万~2亿、2亿以上的标准来划分),其中泰国的66家、日本65家、台湾9家、韩国8家、新加坡7家。在工业部登记的模具企业有895家,按前述分类分别为727、101、29家。服务对象七成为汽车行业四成为白色家电,多数企业是各类模具都生产的。专业生产企业占52%,自制的和兼产的占46%。泰国模具进出口分为冲模与铸模,2007年进口的冲模日本占70%、韩国占13%、中国占7.5%,进口的铸模日本为50%、中国13.9%、台湾为11.1%。泰国的模具企业从1990年代后期开始引入CNC机床和CAD/CAM,小企业也多是CNC机床,多少从设计。加工到组装全部承担,很少有外协的。价格由于大小、精度、复杂程度而有区别,当地日系企业生产的价格约相当于在日本国内生产的7~8成,再加上关税和运输价差是相当大的。而当地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的价格只相当于当地日系企业的一半,质量则要差一些。泰国2003年专攻模具的大专毕业生有229人、高职的有930人,但从事模具工作的不到1/3。而模具厂职工又跳槽频繁,因而有面临人才短缺之虞。泰国在东南亚的汽车是比较集中的,为了大量生产高质量、高机能的产品,必须提高左右产品精度和质量的模具的技术水平,泰国政府从2004年起制定了六年模具行业地展规划,包括有培训人才,提高技术水平、建立信息网络、与教育部门协同的制度、有专家指导的研究机制、展览会或企业间形成分工协作、有关模具的企业、技术、市场的数据库的构筑等内容。
|
对 塑料模具 有何见解?请到 塑料模具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