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速机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减速机巨头图谋电机霸业 |
|
http://cn.newmaker.com
8/8/2005 8:40:00 PM
佳工机电网
|
|
事先一点预兆也没有,泰星就这么毫不客气地杀进了电机行业。
2005年6月11日,江苏凯星机电制造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隶属泰星减速机股份有限公司,落址在首期投入5000万元的泰星机械工业园。泰星的这一举动,立即引起了我国减速机和电机两个行业的高度关注。
除了要考验自己在减速机领域以外的掌控能力,泰星显然也是在考验大众的惯性思维。
"泰星"是减速机行业响当当的名号,其行业老大的地位十几年来无可撼动。而同样数十年不曾逆转的还有泰星一路上升的发展轨迹。尽管知道走专业化道路的企业风险重重,这个以减速机起家的企业从来不曾涉足过其他领域。
泰星一些员工现在还记得,他们当初委婉地向董事长张国林提出多元化的设想时,被张国林狠狠地训斥了一顿。
但这一次,泰星居然大大方方地开始在电机行业开疆拓土,而这个决策最早的提出者和最坚定的执行者竟然就是张国林。
多元化以外的声音
张国林毅然挺进电机领域让人颇费思量,但熟悉他的人都能肯定的一点是:张国林绝对不是一时兴起。
既然不是心血来潮,那张国林的这一决策初衷何在?
"减速机靠电机传动。我们其实在12年前就开始附带着做配套的电机了。用户在使用我们减速机的过程中,往往觉得我们厂生产的电机比从其他专业电机厂家单独配套的电机效果还要好一些。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我们更了解泰星减速机的性能构造,知道什么样的电机更适合它。顾客逐步开始要求采购我们自己的电机。为此,我们确定了机电一体化发展方向,我们的电机以前是内配,现在我要求它走向市场。"面对记者的提问,张国林一口气说了一大串向产业链上游拓展的理由。
这自然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显然不是全部。市场竞争已经由产品的竞争延伸到产业链的竞争,这是所有企业家如今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
产品导向型的企业往往反应能力、应变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都比较有限,产业链的转型力量一直是单个企业无法抗衡的。对于这一点,专家们最惯于举的例子无外乎是目前许多外资的涌入,很大程度上是考虑到上下游配套厂家的合作成本而为之。这也反过来表明,谁掌控了产业链中的要害,也就比对手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张国林对此显然研究得比较透彻。
所有依托产业链产生的效应几乎都是多重的,完整的产业链不仅能为企业实现交易成本的最低化,还能通过各种管理手段提高运作效率。
从减速机一条腿走路到减速机与电机两个轮子向前行,这已不再局限于专业化与多元化孰优孰劣的争辩,而是一个企业试图将自己的力量向整个产业链渗透的勃勃雄心。
缘何咬定电机
接下来的疑问就是,无论铸造、齿轮生产加工还是物流批发,这些都是与减速机密切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链,泰星为何选择了电机?
张国林说,电机绝对堪称一个具有"优质"潜力的行业。
目前我国大大小小的电机企业近2000家,队伍庞大,但"个头"都偏小。尽管近些年来涌现出了一批规模较大、产品质量比较好,技术装备比较先进的企业,但至今没有哪一家企业的产品份额能在国内市场上占据统治地位,中小电机至今也没有形成具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此外,由于中小电机行业离散度高、生产企业众多,在整体利润微薄的情况下依旧价格战不止,电机行业亟待整合。
不成熟的行业往往意味着更多的机会。泰星此时进入电机行业,无疑是看上了这个好时机。
此外,我国中小型电机一直存在着产品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基本系列产品所占的比重偏大,派生的专用系列产品产量和品种都偏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更少。而凯星主要生产起重、制动、变频和普通四大系列电机,其电机多是与减速机相配套使用的,绝大部分并不属于基本系列。显然,这是一个颇具有成长性的市场。
凯星的生产总监告诉记者,减速机所配的电机有一小部分属于"国标",也就是基本系列产品,这一部分产品很多专业的电机生产企业都能生产。但大部分属于"非国标",需要依据减速机的使用要求做一些特殊处理。这些电机比较个性化,一般只能由凯星公司自己来做,而相应的技术也只有凯星公司自己才掌握,一般企业很难模仿。
"我们的凯星电机有三大特点:一是我们的设计在原有电机基础上进行了优化,比如制动电机的制动器以及制动器和轴的配合,我们都采用了特殊的设计方法和配合原理,性能可靠,噪音又小;二是我们有专业技术人员近200人,我们的配件原材料都是选最好的;三是我们有严密的生产工艺、精密的检验仪器,都是国内首屈一指的,保证了出厂质量。"搞技术出身的张国林说到凯星也是信心十足。
一个多月来,市场反应良好,一个个利好的消息似乎再次证明了张国林的眼光。张国林的乐观感染了他的员工,从最初的心存疑虑到而今的激情澎湃,如今的凯星人个个像吃了定心丸。
接下来的功课
泰星是一个有着鲜明个性的企业,张国林个人的权威在这个企业也是无可撼动的。
一脉相承的凯星自然也将在其母体文化的熏陶下成长,这一点从凯星产生伊始就可见一斑。张国林借由对市场的敏锐眼光而敲定了公司的发展方向,而其个人权威又使得其决策得以快速地执行并不被扭曲。
然而,作为企业来说,在产业链中承担的工作越多,承担的成本损耗也就会越多。接下来,张国林和凯星都要迎接很多挑战。
首先是渠道问题。由于凯星电机将借用泰星减速机原有的销售渠道,如何在整合渠道资源的过程中保证各自清晰的脉络,是接下来的挑战之一。
其次,泰星减速机月产量大约为20000台,而凯星电机目前的月产量为3000到4000台,产能还需要迅速提高,才能满足自己的配套要求以及和市场的需求。
此外,以前公司生产的电机也叫泰星电机,如今改名为凯星,使两种产品不混淆在一起,这不能不说是张国林的周到之处。而如何借力泰星,打造凯星的知名度是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更为敏感的是,原材料一直是电机行业的心头之痛,硅钢片、漆包线、电机外壳铸件等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使得电机行业步履维艰。如何迅速形成采购规模,降低采购成本也是眼下要攻克的难关。
同样摆在眼前的是,许多境外企业如今纷纷来到中国投资建厂,中国本土企业也在马不停蹄地进行兼并重组,试图增强自身实力。日本东芝在大连建厂、美国乔丹集团收购了广东顺德电机、香港德丰控股上海日用电机、台湾东元在昆山和无锡分别建厂、美的集团控股清江电机、浙江卧龙控股湖北电机……在这么多对手面前,凯星必须要比对手跑得更快一些。
这么一盘点,凯星还是有一段充满挑战的路要走。
张国林还是那么乐观,他并不讳言自己对于凯星的期许:泰星在减速机行业的地位,就是凯星将来在电机行业里要寻找的位置。
|
对 减速机 有何见解?请到 减速机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