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软件/周边产品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诸业并举 电子信息产业形成良好发展格局 |
|
http://cn.newmaker.com
11/11/2008 10:50:00 AM
中国工业报
|
|
11月10日上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改革开放三十年电子信息产业成就展在北京海淀展览馆开幕。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娄勤俭、党组成员陈小筑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胡启立等曾主管电子信息产业的历任老领导应邀出席开幕式并为展会揭幕。各省市信息产业主管部门、重点电子企业、行业协会、部分专家学者共500多人参加了开幕式并参观展会。
娄勤俭在致辞时指出,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从此电子信息产业翻开了一幅波澜壮阔、光辉灿烂的历史画卷,一举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国防现代化,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和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
产业规模位居工业行业首位
娄勤俭指出,经过30年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已位居国内工业行业首位、世界前列。初步建成了专业门类相对齐全、产业链基本完善、产业基础扎实雄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创新能力日益提升、宏观调控科学规范的产业体系,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已成为电子信息产业大国,并正在向电子强国迈进。
2007年与1977年相比,产业规模翻了12番多,工业增加值13083亿元,相当于30年前的472倍,年均增长22.8%;利税总额3127亿元,相当于30年前的1421倍;出口额4595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37.7%;工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由1977年的0.7%上升到2007年的5.3%。
娄勤俭指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诸业并举的良好格局已经形成,2007年电子信息产业收入中,软件业占10.4%,计算机行业占31.1%、通讯设备行业占14.9%、家用视听行业占7.3%、电子器件行业占10.1%、电子元件行业占16.9%。2007年我国境内生产的移动电话手持机、微机、彩电、显示器、程控交换机、数码相机等产品产量均已居全球第一,我国已成为世界电子信息产品的重要生产制造基地。
伴随着产业规模的壮大,企业的研发水平日益提高,自主知识产权标准取得突破。2007年,全行业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元,占销售收入的1.74%,占全国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的27%。
截至2007年年底,我国境内本土电子信息企业获授权的专利为153483件,其中发明专利24943件。信息产业标准颁布6876件,以TD-SCDMA、数字音视频、闪联等为代表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标准21项。目前,TD-SCDMA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之一。闪联标准成为3C协同领域的第一个国际标准。国内企业在掌握核心专利基础上联合制定技术标准的局面已经形成,为我国信息产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与保障。
娄勤俭指出,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大大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全面改变了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城市农村信息化的快速推进,“金卡”、“金税”等重大信息化工程,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至2007年,全国电话用户数超过9亿户,网民2.1亿户,城镇居民电视拥有率达到150台/百户,计算机拥有率为60台/百户。
产业做大,企业也在变强。娄勤俭进一步指出,通过实施大公司战略,一批民族品牌开始走向国际舞台。1987年首届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排名第一的上海电视机一厂年营业收入为5.76亿元;1997年排名第一的四川长虹营业收入首次超过100亿元;2005年,海尔集团首次迈上千亿元的台阶;2007年,联想控股营业收入一举达到1462亿元,进入2008年财富全球500强。目前,电子信息百强企业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的有23家,超过千亿元的有2家。
融入全球产业体系参与国际竞争
娄勤俭指出,30年来,电子信息产业始终走在改革开放的前沿,率先推进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率先实施军转民与军民结合战略,率先引进外资和参与国际合作,率先下放企业和推进国企改革,因此也率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迸发出巨大活力。
娄勤俭总结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30年发展获得的主要经验:
第一,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产业发展指针,通过解放思想、事实求是、与时俱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第二,国家战略决策是促进产业发展的保障。通过确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引导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准确战略定位是确保产业方向的基础。通过科学把握产业规律,适时制定适合国情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方针,引导产业健康协调发展。
第四,市场化改革是激发产业活力的源泉。通过下放企业和国企改制,确立企业主体地位和市场竞争机制,极大增强微观经济活力。
第五,对外开放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动力。通过全面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大幅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和国际地位。
第六,自主创新和融合发展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以软硬融合、军民结合为抓手,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结构优化升级。
第七,重大工程是解决产业瓶颈的手段。通过实施彩电、集成电路、移动通信等重大专项工程,解决产业发展瓶颈,推动核心技术和产业链实现新突破。
第八,抓应用促发展是产业不断壮大的途径。通过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化建设,坚持产用结合,为产业拓展巨大的发展空间。
娄勤俭强调,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崭新命题。2008年组建的工业和信息化部肩负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将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大力推进“两化”融合,加快建设电子强国,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
对 电脑/软件/周边产品 有何见解?请到 电脑/软件/周边产品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