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产品设计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设计业的忧虑与思考 |
|
http://cn.newmaker.com
10/14/2008 2:06:00 PM
佳工机电网
|
|
吴伟 (陈绍华设计公司 营运总监)
坐在深圳驰名的星河丹堤里丰泽湖边的藤椅上,不断袭来的阵阵晚风昭显今年深圳秋天的早来,尽管入秋很久了,但楼盘的灯却稀若晨星,而秋来冬将至。
今年的国庆七天假日,原以为会在出差加班中度过.本来五一也没休息,虽早也习惯了工作与生活界限的模糊状态,但还是庆幸此次高效率提前完成工作而带来的几天休息时间.索性和同事在武汉就地旅游了一番,走在十年前第一次就逛过的武汉江汉路步行街--这个号称中国人流量最大的步行街上,我禁不住感到一丝冷清和萧条的阴霾笼罩,四处的霓虹竞相闪烁依旧。
罕见的雪灾到奥运火炬全球传递到四川5.12大地震到北京奥运会的召开到三鹿毒奶粉事件,还不算期间的香港艳照门事件陕西华南虎事件4.13藏独事件抵制家乐福事件安徽蓊县暴动上海杨佳杀警事件山西蹦坝事故深圳歌厅失火事件等等等等,2008年伊始至今10个月以来,似乎总是一喜一忧而忧更多于喜的证明,2008年注定是中国极其不平凡也不平静的一年.还撇开了,全球性股灾,次贷危机等全面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刚才前几个小时美国总统布什才签了8500亿美圆的政府救市合同.种种种种叠加,是不是越来越来提示一如诸多经济学家所言,寒冬的步步逼近?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介于工作的需要,迫使我更需要了解看似偏离本质工作之外的事情.年初的玩具招回事件引暴了中国制造的全面危机,而这次三鹿毒奶粉更是将其推向顶峰,从年初到现在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先后有数十万家工厂或企业倒闭和撤离,市场需求的急速锐减,势必对整个设计行业的发展造成直接的冲击.设计业是个依附性和依赖性极强的行业,它受整个社会经济大体系的影响异常明显,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再加之目前设计行业本身就面临诸多急需改进的地方,至此环境背景下,无疑是雪上加霜,最近诸多设计同仁关切问及我们公司情况如何,并抱怨今年自己公司的单比往年明显少了很多.(在此我很欣慰的告诉大家,我们公司运营情况良好,项目比较饱和,价格依然坚挺,不会对同业构成恶性竞争)
我们是不是可以更具象一点来看这个影响对设计行业的实际表现所在:行会,公司,设计师.(侧重在泛平面及品牌设计行业)
行会组织:
在目前中国设计行会组织遍及各地,但依然缺乏全国性且具有较大权威的专业设计协会,虽然各地都有各自的设计师协会组织,但基本都是纯民间性质的,形式松散定位雷同含混模糊缺乏执行力,似乎其主要功能就是定期举办一些学术性的专业塞式,形式大于内容,未能真正起到推动并引领行业良性发展的应有作用.在当前环境下,我认为行会组织应该也必须承担应有的担当,组织凝聚业内企业,避免因生存压力的加剧而造成更剧烈的同业恶性竞争,规范市场.而这也是行会组织发展完善的绝佳契机。
设计企业:
名设计师个人命名的作坊式设计公司、独立设计师工作室、小型广告设计公司、合伙人制设计公司、联盟设计企业、外资设计公司驻中国办事处等共同形成当下中国设计行业的主要格局,且集中分布在深圳、北京、上海等地,各机构之间几乎无正式商务来往,更不用说合作,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其实严格讲,目前中国的设计业的实际现状还称不上一个行业,由于缺乏行业准入规范,进入门槛极低,鱼目混杂的各类公司滥竽充数,正真按照现代企业机制运营的公司如凤毛麟角,加之每年盲目扩张的大专院校设计专业学生的大量涌入,导致我们行业本身很难形成真正的竞争力.面临大的设计需求时候,境内设计机构往往难以把握住机遇,而屡屡让境外巨鳄得手。
外在大经济环境的恶化势必加剧业内公司竞争的加剧,但也能从一个侧面推动设计行业洗牌的进程,同步催生行业新的业态和模式.随着新的商业模式的不断涌现,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是一种必然趋势,设计行业也同样不会例外.当下有些设计公司已经在运营模式上在做不断尝试和改变,除了股份制外如联盟制、合伙人制等在其他行业相对成熟的模式也逐渐引入平面及品牌设计顾问公司,于是逐渐诞生了一些规模相对庞大的设计机构.但那些早年中国第一批下海的大量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名设计师公司,如何将个人名声的品牌化转型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和挑战。(我所在的深圳陈绍华设计公司正在这方面做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应该值得期待。)
建议:改革往往伴随较大的风险,而设计公司机构本身天然不具备足够的抗风险能力,在当前大背景下应做好充足的准备,尽量整合共享资源,加强合作与来往,适度控制营运成本,避免不必要的开支浪费,不宜作如:合并扩张搬迁等大的举动。
设计师个人:
人各有志。于此不做太多的分析,只是有几点真切建议:
1.就年轻设计师而言,不要轻易更换工作,尽管我们行业流动量很大.
2.想出来自立门户的资深设计师,一定要谨慎,考问自己是否作好的足够的资源储备,能否熬过寒冬,不饿死是底线.
3.独立设计师:最好能加强与消化能力强的设计机构的合作,尽可能与其捆绑在一起.风险意识的加强,我想稍大一点的品牌或公司是不会把大单交给单枪匹马的人做吧.
4.刚毕业的准设计师,还是那句老话,先找个地把自己收容,苦炼内功,或者趁早转行.
说了那么多,但愿是杞人忧天。
|
对 工业设计/产品设计 有何见解?请到 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