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工机电网 在线工博会 我的佳工网 手机版 English
关键字  
  选择展区 >>
您的位置: 首页 > 管理咨询/认证展区 > 管理咨询与服务展厅 > 新闻 > 正文 产品 会展 人才 帮助 | 注册 登录  
管理咨询与服务
 按行业筛选
 按产品筛选
本产品全部新闻


e展厅 服务项目 视频 新闻 技术文章 企业库 下载/样本 求购/论坛
  市场动态 | 技术动态 | 企业新闻 | 图片新闻 | 新闻评论 佳工网行业新闻--给您更宽的视角 发表企业新闻 投稿 
企业搬家远喜近忧 中国优势依然无可替代
http://cn.newmaker.com 10/6/2008 12:32:00 PM  陈雪飞 诸建军
欢迎访问e展厅
展厅
3
管理咨询与服务展厅
企业文化, 战略管理, 生产管理/工业工程, 营销管理, 知识管理, ...
受美国经济恶化和国内金融紧缩的影响,在中国经济增速出现放缓的同时,人民币持续升值和劳动争议的频发,使得很多外企开始撤离中国市场,部分企业开始从广东、山东等沿海地区向内地及越南等周边国家转移。

知名咨询机构博思艾伦联合上海美商会日前发布的《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研究2007~2008调查报告》显示,在国内设厂从事制造的跨国企业,17%有外迁的打算。此前,阿迪达斯公司总裁海纳表示,公司打算减少在华生产比例,理由是中国员工的工资要求不断提高,生产成本增加。该《报告》同时指出,中国、印度等国家拥有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快速成长的新消费群体。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部分公司把中国视为纯粹的低成本资源的源头,视野比较狭隘。

业内人士指出,从长远看,低附加值企业的转移有利于提升当地产业结构,但企业如果大规模搬迁也将对当地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人民币升值压力明显

人民币从2005年7月开始升值以来,至今已累计升值约20%,持续升值的势头正严重挤压着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中国国内采购的零部件价格也因原材料涨价等因素而飞涨,而企业努力削减成本的成果几乎都被原材料涨价抵消。

据测算,如果人民币兑美元升值6.5%,就导致一个年出口额为1200多万美元的公司年结汇收入减少约310万元人民币,相当于减少利润三个百分点。目前,处境最艰难的是那些利润率只有2%~3%的代工企业,他们势必关闭或外迁。虽然直接以人民币计价是规避人民币升值风险的好办法,但这只有个别公司能够做到。一些公司产品即使出口欧洲市场,客商也仍然要求以美元而不是欧元计价。

出口退税因素不可小觑

2007年7月1日开始,电源插座类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从13%降低为9%,塑胶制品从9%降低为5%。这意味着,一个年出口额为1200多万美元的公司每年要减少退税额约204万元人民币。有企业反映,过去出口退税大体上能够抵消原材料进口环节所征的税收,但随着退税率的连续降低,退税已经不足以抵消进口征税,因而企业实际税负加重。

但从8月1日开始,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调整了部分商品出口税率。其中,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这是我国自2006年推出下调企业出口退税率外贸政策以来,出口退税率的首次上调。

专家指出,我国的出口退税制度具有短期政策杠杆作用,相关行业的困难在短期内不能仅靠一两个政策就能得到很大的改观。从根本上说,行业的发展还是要靠结构调整,包括提高产品档次、技术含量,以及开发新的市场等。

业内人士指出,上调两个百分点只是部分抵消了行业内人民币升值和成本上升的压力而已,只是让一些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日子稍微好过一些。

劳动力成本提高成主要因素

自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已成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正在迎来更大的挑战。中国依靠低廉的人工费吸引外资企业入驻,并依靠出口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然而近年上海周边和广东省的用工薪酬每年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业内人士认为,实施新的《劳动合同法》是目前直接触发外企外迁、内企关闭的主要因素之一。

有企业反映,仅新的《劳动合同法》一项就要增加人工成本25%以上。而在劳动密集型的制鞋行业,人工成本上升甚至超过50%。业内人士指出,有企业之所以弃厂而逃,也因为企业按照新法要承担的员工补偿金远超过机器设备等资产价值,因此支付不如弃厂。

另外,我国一些地方的电力供应不足,也成为导致企业搬家的一个因素之一。据报道,一些地方部分企业每周只能“开四停三”。在电力调峰时,常常需要企业晚上开工,而工人上晚班需要支付1.5倍的工资。同时,由于外企订单的时间要求很严,所以停电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外迁企业特点鲜明

据报道,发生撤离外迁的企业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合同外资金额多在300万美元左右及以下;二是以劳动密集型传统制造业为主,主要分布在五金、玩具、服装、制鞋、塑胶等行业;三是以港资台资企业为主,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企业比重较小。

业内人士指出,这些行业处于产业链的终端,对上游的依赖不是很强,主要依赖的是订单。而国外客商只要取得稳定的供货就行,不在乎生产是在越南、柬埔寨还是在中国生产的,比较容易迁走。另外,塑胶、玩具、五金企业虽然已签订合同,但由于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导致合同无法执行。

与此同时,在广东的电子行业企业基本没有发生外迁现象。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因为这一行业的产业链在这里很完整,具有良好的配套供货系统,劳动力素质也比较高。这是越南、柬埔寨等国家所不具备的优势,也很难复制。因此,即使人工成本高些,这些企业也不易迁走。

远喜近忧的大浪淘沙

从长远来看,随着内外部市场环境、制度环境规范化的约束加强,行业重新洗牌,部分缺乏竞争力、经营不规范的企业被淘汰或搬迁,对我国区域经济的格局调整有一定好处。如珠三角土地资源、人工成本日益昂贵,客观上也需要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外转移,以腾出空间来承接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提升产业结构水平。

据了解,长三角、珠三角的不少企业认为,由于其员工工资本来就比当地最低工资高出许多,所以能够消化目前不断上升的成本压力。

由此可见,严峻的经营环境对整个出口行业而言并非灭顶之灾,因为这一行业或许正需要一次凤凰涅?而获得重生,进而使中国经济变得更加强壮,更具竞争力。

但是从短期来看,也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第一,个别企业存在恶意关闭现象,企业经营者在暗中变卖资产后,突然携款潜逃,留下大量拖欠工人工资、地方厂租、供应商货款、海关税款等问题。第二,目前尚未发生大规模外企关闭搬迁现象,已发生的关闭、搬迁对当地经济影响有限,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业内人士指出,如果发生企业大搬家的情况,将导致其目前所在地的雇佣员工解散,包装、物流、产品配套企业难以为继,原有厂房和出租屋闲置,酒店餐饮业萧条,银行不良资产比例上升等问题。同时,其影响将远远超出企业本身,给当地经济的正常发展和转型带来一定的冲击。

中国优势无可替代

巴西、印度、越南等很多新兴国家的崛起,都成为中国吸引投资的强有力竞争对手。不可否认,中国人力成本在不断上升,这是多方面因素使然。基本的原因是中国经济经过近30年的快速发展,无论从规模还是质量上都已不可同日而语,这是人力涨价的基础。而人的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特别是技术培训的广泛开展,则大大加快了这一进程。

对地区和全球产品制造商来说,中国都是首选的低成本产品制造国家,是生产基地也是重要市场。显然,全球供应链整合企业更适合目前的中国,同样的压力面前,他们不会也没必要撤出中国,因为中国优势无可替代。

据有关统计显示,进入中国本地市场、节约劳动力成本和进入亚洲市场是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最主要的主要动机。虽然在税收优惠、竞争环境以及能耗成本方面,印度、越南等国有一定优势,但中国仍在很多领域优于这些国家,比如市场规模、可利用的供应基础以及相关基础设施等。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日前在厦门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投洽会国际投资论坛上说,中国连续16年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这说明外商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在市场、人才等方面的明显优势仍将继续为全球投资者提供难得的商机。陈德铭指出,目前,中国在市场、人才、基础设施、政策环境等方面,在发展中国家里都具有优势。
相关观点: 从雁型形态看企业迁移

彭兴庭

资本的本性是逐利,就如同当初外商资本蜂拥而入来到中国主要是利用我国的成本优势而获利那样。当中国市场成本发生变化进而侵蚀到企业利润时,选择撤离就成为外资最原始的商业冲动。

美国经济学家弗农•史密斯认为,产品及其生产技术有一定的发展周期,这决定了生产地点的变动。区域经济学者把这种工业生产生命循环理论引入区域经济学,认为一个产业区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也遵循这个一般规律,即从年轻到成熟再到衰老。毫无疑问,目前,我国经济正面临着一个新的转换和调整时期。特别是在沿海发达地区,新旧经济增长方式、成本与收益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的更新换代已经迫在眉睫。

产业在国家间的转移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这种空间的扩散是不可逆的过程。日本著名经济学家赤松要提出的雁型形态论就是专门研究产业在国家间转移的问题。

以棉纺业为例,日本棉纺业从英国引进技术、产品,以廉价劳动力为武器不断提高出口竞争力,并逐步降低英国棉纺业在世界市场的占有率。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1960年前后的日本劳动力由过剩转为不足,劳动力价格开始上升,棉制品的出口竞争力下降,日本棉纺业被迫转移到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得日本棉纺业再次转移到中国及东盟国家。

这种产业的国家间转移并不是无序的,而是依次从纺织工业到化学工业、钢铁工业再到汽车、电子工业,其中跨国企业是主角。后起国家从接受产业开始,从进口替代到出口替代,这不但是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过程,也是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的具体过程。这个转移过程如果用图表呈现出来,就是一个倒“V”型,像在空中飞翔的雁群。

产业在国家间的转移产生国际性的产业结构连锁变化,与各国(地区)比较优势结构(生产成本、要素赋存、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化相对应。英国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在分析劳动密集型产业空间转移现象时认为:发达国家和地区由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非熟练劳动力不足,劳动力成本趋于上升,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逐步丧失。现在,我国一些地区的企业成本上升,无疑是这一轮产业转移的原始动力。

就我国珠三角地区而言,其产业优势建立在劳动力廉价的基础上,而劳动密集型产品需求弹性小、技术含量低,如果继续固守这种发展模式将使其处于从属的不利地位,甚至落入比较优势陷阱。产业在国家和地区间的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在承受产业升级阵痛的同时,产业转出地区完全可以通过产业转移的契机,利用有限的资源来发展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

发表评论】【新闻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更多有关管理咨询与服务的新闻:
·西门子进一步扩展 Xcelerator 解决方案组合,新增企业级质量管理系统 2/9/2021
·[图]亚琛工业大学E4TC发布极具潜力的新研究:《工程4.0》 10/4/2019
·克罗诺思携手翰威特举办弹性用工趋势和劳动力管理策略论坛 4/20/2010
·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用JMP提高轮胎性能 4/7/2010
·装备司组织召开“装备工业经济参考”专家座谈会 4/7/2010
·朱森第:未来十年中国制造业的六个判断 4/7/2010
·国家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领导到哈量集团调研 9/28/2008
·8月我国工业增加值增速创6年来新低 9/25/2008
·干变排头兵再遭合资变局 顺特电气外卖存忧 9/24/2008
·奥运盛宴后的装备工业发展:机会大于挑战 9/23/2008
查看与本新闻相关目录:
·管理咨询/认证展区 > 管理咨询与服务展厅 > 管理咨询与服务新闻

对 管理咨询与服务 有何见解?请到
管理咨询与服务论坛 畅所欲言吧!





网站简介 | 企业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English | Showsbee | 会员登录  
© 1999-2024 newmaker.com. 佳工机电网·嘉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