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苗/种植机械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农机管理部门护航2600万台机具战“三秋” |
|
http://cn.newmaker.com
9/12/2008 5:12:00 PM
中国工业报
|
|
记者近日从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获悉,今年“三秋”全国投入机具总量将增加100万台套,达到2600万台套以上。玉米机收水平将提高3个百分点,突破10%;水稻机收水平将提高5个百分点,超过50%;小麦机播水平将提高2个百分点,超过80%;油菜、马铃薯等作物的机械化播种也将取得明显进展。
农业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7.86亿千瓦,比去年底增长2.3%;机耕、机播、机收总面积达14.5亿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3.8%,比去年提高1.3个百分点。农业机械化生产工作的稳步推进,为实现夏粮、早稻丰收和农民收入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对此,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介绍说,“三夏”小麦跨区机收克服了柴油供应偏紧等不利因素,实现了快打快收、颗粒归仓;投入机具总量、参加跨区作业机车数、机收作业面积、机收水平和效益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减少粮食损失约24.6亿公斤,增加机手纯收入26亿元,节省种粮农民人工费用38亿元。
农机具保有量显著增长
据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司长宗锦耀介绍,今年中央财政购机补贴资金规模增加到40亿元,实施范围扩大到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各地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高涨,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高性能联合收割机、水稻插秧机等继续保持较高增幅,农业装备结构进一步改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步伐加快。
上半年,共新增大中型拖拉机10多万台,新增联合收割机6万台左右。此外,水稻插秧机新增4.5万台,保有量达到达20万台,比上年底增长28%,机插秧面积增加1000万亩以上,总面积达到5000万亩;玉米机播面积全年新增900万亩左右,总面积超过2.7亿亩,机播水平超过61%;预计山东省新增玉米联合收割机2万台以上,玉米机收水平将超过30%,位居全国前列。
今年全国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有望达到4000万亩,比去年增加1000万亩。马铃薯、花生、油菜等经济作物机具,以及林果业、畜牧业、渔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机械装备也呈现出较快的增长态势。
农机装备的不断改善也给各级农机管理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日前在山东召开的全国“三秋”农业机械化生产现场会上,张桃林要求各级农机管理部门把抓好“三秋”农业机械化生产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要以作业机具稳步增长、作业水平不断提高、作业市场稳定有序为目标,以狠抓水稻、玉米机收,秸秆机械粉碎还田,小麦、油菜机播以及农机抗灾减灾作业为重点,不断提升秋收和秋冬种生产机械化水平。
七项措施迎战“三秋”
秋粮占全年粮食产量的70%,做好“三秋”农业机械化生产工作,直接关系到全年粮食的丰产丰收和物价水平的稳定。当前,我国秋粮生产仍面临洪涝、干旱、早霜、病虫害等灾害的考验,防灾抗灾、田间管理和抢收抢种任务十分艰巨。为确保“三秋会战”圆满完成,今年农机管理部门将采取多项措施:
一是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抓紧完成购机补贴政策实施工作,充分发挥补贴机具在“三秋”生产中的作用;加快落实对从事田间作业拖拉机免征养路费、对农机作业服务和农机维修免征所得税,以及农机跨区作业免费通行等政策,不断降低作业成本。
二是大力推进跨区作业。以水稻、玉米跨区机收为重点,推动秋季农机跨区作业由机收向机耕、机播等领域拓展;扎实做好跨区作业机具检修维护、跨区作业证发放、作业供需协调、机手培训、技术指导、信息引导和接待服务等工作,保证机具和驾驶操作人员以良好的状态投入作业,努力提升秋季农机跨区作业的质量、效益和广度、深度。
三是积极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强化农机农艺结合,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因地制宜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化肥深施、机械深松、精量播种、秸秆还田、节水灌溉、高效施药等农机化节本增效新技术、新机具的应用,切实提高“三秋”农机化生产科技水平。
四是认真抓好农机防灾减灾。立足于防大灾、抗大灾、救大灾,制定完善工作预案,开展农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及时组织农机作业队,开展抢收抢种、病虫防治、提水灌溉、抢排积水、抢修灾毁农田、抢运救灾物资等抗灾救灾应急作业,充分发挥农机在防灾减灾中的积极作用。
五是切实维护作业安全。结合“三秋”农机生产特点,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检查,加强农机手安全教育和操作技术培训,组织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不断提高“平安农机”创建工作水平。
六是全力保障农机用油供应。及时跟踪柴油供应和价格变化情况,主动加强与石油、石化等部门的沟通协调,采取设立农机用油专供渠道、发放优先加油卡以及加大柴油市场监管力度等措施,切实做好“三秋”期间柴油保供工作。
七是着力提高作业组织化程度。积极扶持和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协会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投入“三秋”生产,积极组织推广订单作业、承包服务和“场县共建”等服务模式,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益。特别要抓好为农村军属、烈属、孤寡困难户、缺少劳力的农户和灾区受灾户优先、优惠作业服务工作。
|
对 育苗/种植机械 有何见解?请到 育苗/种植机械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