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发电机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扶持力度加大 风电产业发展有望提速 |
|
http://cn.newmaker.com
8/30/2008 9:39:00 AM
中国工业报
|
|
一项助力风电产业发展的政策,在业内人士的热盼中已悄然出台。
近日,财政部发布《风力发电设备产业化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规定,对于满足支持条件的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的首50台风电机组,中央财政将按600元/千瓦的标准予以补助。据测算,该办法规定的这一补助标准,相当于风电设备生产成本的10%左右。
业界普遍认为,在国内大力发展风电的大背景下,这一利好消息无疑给风电设备制造企业注入了一剂兴奋剂。消息人士透露,此举将有利于促进风电设备国产化,尤其是核心技术的国产化,“对整个风电产业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市场需求旺盛
近十年来,全球风电获得了超常规发展。这种现象取决于支撑风电发展的一个条件和三个驱动因素:即全球存在丰富的风力资源,全球对环境问题日益重视、高油价和风电机组制造技术逐步成熟。
国内《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和一系列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的实施,启动了风电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相关人士介绍,去年,国内新增风电装机达到345万千瓦,总装机达到605万千瓦。提前三年完成国家发改委关于“2010年风电达到500万千瓦”的规划目标。
“目前国内电源结构70%是燃煤火电,对于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据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专家介绍,风能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中国风力资源列世界第三位,资源丰富且可大规模开发。
全球风能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国内已开发的风电资源仅占可开发风电资源的0.5%。据此,风电成为中国重点扶持发展的新能源产业之一,前景十分广阔。据权威人士预测,风电作为最具大规模商业开发前景的可再生能源,必将得到超常规发展,未来国内风电机组需求仍将高速增长。2008~2010年将分别达到483万千瓦、628万千瓦和753万千瓦,同比分别增长40%、30%和20%,三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0%。
然而,与旺盛的市场需求相比,风电机组目前仍是供不应求。首先,风电机组国产化率的要求限制了风电机组的进口。从2006年开始,新的风电特许权招标政策迫使国际厂商在中国建立工厂,进行本地化生产。其次,本地企业产能的扩张需要时间。由于风电是新兴产业,风电人才的缺乏成为风电机组产能短期内大幅提高的最大障碍。业内人士认为,即使国际厂商目前建厂,真正的产能释放也需要2~3年;而本土厂商如果是引进技术,真正形成大规模的产能也需要一定的时间。“2009年以前,国内的风电机组仍然供不应求,缺口将由进口机组填补。”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人士表示。
技术日趋成熟
近年来,随着国内风电装机容量不断增大,并网性能不断改善,风电机组制造技术也日趋成熟。
与西方先行国家相比,近十年来,国内大型风电机组制造业基本从零起步,目前已经掌握了750千瓦机组整机和零部件的设计制造技术,实现了批量生产。目前国产兆瓦级变速变桨恒频机组正处于研制或引进阶段,部分机组投入运行,且运行效果良好。
事实上,风电制造业存在很高的进入门槛。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不满足设备国产化率要求的风电场不允许建设。同时,资金门槛较高。风电机组制造属于资金密集型的高科技装备制造行业,前期投入较大。必须达到一定规模后才能产生效益,这就要求企业具备较强的资金实力。再有,由于国外的技术壁垒,对缺乏技术积累的新进入者有较大障碍。大型风力发电机设计制造十分复杂,涉及多个前沿学科知识,也需要企业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尽管如此,越来越多的中外企业正在蜂拥进入这个领域,投资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其中有以金风科技、浙江运达等为代表的行业先行者,他们很早就意识到风机制造领域中的机会,抢先介入这个市场。以东汽、哈电、上电为代表的传统设备制造商也强势介入,这些企业大多经济和技术实力雄厚,从一开始就瞄准国际主流的兆瓦级先进机组,具有很强的追赶实力。与此同时,国外风机制造商纷纷在国内独资或合资建厂。
但是截至目前,国内风电机组制造业仍未形成稳定的市场竞争格局。
政策暖风频吹
中国风能协会人士表示,风电领域“尽管看起来红红火火,但是风电的钱并不好赚。”该人士介绍,不少企业大规模的风电投资,不仅没有产生预期的利润,而且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亏损和风险。他认为,目前国内还没有掌握风电设备的关键技术,昂贵的进口设备直接造成了风力发电的高成本。
资料显示,风电机组约占风电投资的70%,企业的成本压力显而易见。
对于风力发电这一新兴产业,国家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先后出台了包括宏观政策、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一系列的扶持政策。
面对国外企业的强势竞争,国家通过规定风电机组国产化率,扶持本土风电机组制造企业,使其在发展初期免遭外国企业的直接冲击。近日,财政部发布《风力发电设备产业化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将进一步降低风电设备的生产成本,有效促进其发展。
业界普遍认为,国内风电机组制造水平尚未达到“自主”的程度。风电产业链还没形成,风电服务体系还不健全,产业发展仍存在诸多瓶颈。专家分析,国内风电机组制造水平要追赶国际先进水平还需时日。部分企业风电机组制造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这个过程将持续到2010年左右。从这个层面说,国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将为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的风电产业展翅腾飞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关链接 国家逐步完善风电优惠政策
回顾国内可再生能源激励政策,以“还本付息、合理利润、全额收购”为原则的激励政策,曾经在很长时间内对风电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这种定价原则是以个别项目成本为基础,成本高了,电价也随之升高,企业没有减少成本压力。从长远看,这样的制度体系面临改革的必要。
目前,在风电项目实践中采用特许权的方式,从2003年至今,前后进行了四次风电特许权招标。在此期间,风电特许权招标原则做出了三次修改,总的看来,电价在招标中的比重有所减少;技术、国产化率等指标有所加强;风电政策已由过去的注重发电转向了注重扶持国内风电设备制造。
目前,国内对风电发展比较有利的政策主要有:国产化率要求。2005年7月出台了《关于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明确规定了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未满足国产化率要求的风电场建设不许建设,进口设备要按章纳税。
2006年风电特许权招标原则规定:每个投标人必须有一个风电设备制造商参与,而且风电设备制造商要向招标人提供保证供应符合70%国产化率风电机组的承诺函。
相关报道 风电设备研发补助标准确定
财政部近日发布《风力发电设备产业化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于满足支持条件的风电设备生产制造企业的首50台风电机组,中央财政将按600元/千瓦的标准予以补助。业内人士表示,这一补助标准相当于成本的10%左右。
该办法明确了中央财政安排风电设备产业化专项资金的补助标准和资金使用范围,同时也明确了产业化资金的支持对象、方式及支持条件。根据《办法》,产业化资金专项用于风电设备新产品研发的相关支出。支持对象为中国境内从事风力发电设备(包括整机和叶片、齿轮箱、发电机、变流器及轴承等零部件)生产制造的中资及中资控股企业。资金主要是对企业新开发并实现产业化的首50台兆瓦级风电机组整机及配套零部件给予补助,整机制造企业和关键零部件制造企业各占50%。
该办法明确规定,申请产业化资金的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必须符合6项条件,包括设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风电机组配套的叶片、齿轮箱、发电机由中资或中资控股企业制造,鼓励采用中资或中资控股企业制造的变流器和轴承等。
据介绍,该资金主要针对兆瓦级风电机组,因为这一级别已成为国际市场的主流,国内具备独立制造兆瓦级容量风电机组的厂商屈指可数。该办法特别提到轴承、变流器等零部件制造,因为这些目前主要依靠进口,是国内风电产业的软肋。
|
对 中小型发电机 有何见解?请到 中小型发电机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