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与公路设备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汽车业由中国经济的从动轮变为驱动轮 |
|
http://cn.newmaker.com
8/25/2008 9:39:00 AM
中国工业报
|
|
中国工业报:改革开放30年来,汽车工业在宏观经济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国务院发展中心 冯飞:改革开放之初汽车工业的地位和今天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在经济地位方面,去年汽车工业直接的增加值占GDP份额的1.8%,这个比重是从2002年开始逐年提高的。汽车产业对上游产业的直接带动作用相当强,如钢铁、石化、橡胶、玻璃、电子等等。中国汽车工业对上游行业的带动作用是1:1,就是汽车工业实现一个单位的增加值,上游也增加一个单位的增加值,由此可见,汽车工业对GDP的贡献率应当是3.6%。
汽车工业对下游同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例如金融、保险、维修、旅游、汽车旅馆等等,因为我国的相关统计数据不全,所以无法详细计算。根据国外的统计,汽车工业对下游的带动作用大于上游,但汽车工业的规模需要大到一定程度。我国这个规模正在形成,因此,未来汽车工业对下游的带动作用会更大。
此外,汽车工业还具有间接的带动作用,如级差地租———由于汽车使人的出行半径加大,导致周边地区房租增加很快,这对经济也具有带动作用。
在就业方面,汽车产业(包括零部件企业在内)和相关产业的就业比例关系是1:7。也就是说,汽车产业每增加1个就业机会,就会给社会带来7个就业机会,汽车工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的稳定起到了突出的作用。
在满足百姓物质需求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方面,汽车工业也起到了突出的作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消费结构是吃穿用型,汽车工业在我国的消费结构从吃穿用型向住行方向转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种变化引入了汽车社会,汽车社会对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
中国工业报: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除了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外,对工业制造领域作出哪些贡献?
冯飞:在技术进步方面,汽车是高新技术的集合体,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电子技术都在汽车产业得到应用,如GPS、芯片、音响系统等;还有制造环节的技术,如机器人、生产线等等,过程控制、条形码技术控制等等。汽车工业的制造技术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现代化水平的标志,从中国汽车工业的进步已经折射出我国工业发展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在管理方面(软技术),从汽车工业发展看,管理的创新引导着技术创新。制造理念和生产方式的革命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手工阶段,优点是可以提供个性化产品;第二个阶段是大规模生产,以福特的生产方式为代表,推动了管理方式的创新,使规模经济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制造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手工生产损失的是规模经济,而大规模生产损失的是个性化。现在由于计算机的应用,又产生了柔性生产,在大规模生产的同时提供了个性化产品,生产方式的革命给制造业带来了革命,影响了经济结构的变化。
中国30年前还是最早的手工生产,到上世纪80年代才实现大规模生产,现在精益生产在各厂家都能见到,生产正向订单式管理方向发展。而且一些产业集群正在一些地方逐步形成,一批国际品牌产品实现了大规模的本地化生产,对拉动区域经济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中国工业报:前些年,一位经济学家说,中国经济已经到了离不开汽车工业的时代了。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冯飞:我同意这种看法,中国经济已经到了离不开汽车工业的时代。
从世界经济发展看,大国经济没有汽车工业的支撑是不可想象的。美国放弃了很多传统产业,但就是不放弃汽车工业;日本、德国的汽车工业都很强大。我们几年前分析,中国的汽车工业弱了,和大国经济的地位不相称,而且汽车市场潜力非常大,发展汽车工业会给经济带来长期发展的动力。汽车对经济的带动作用相当强大,而且持久,保守地说也要占到GDP的4%~5%,再加上间接的影响,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国建国之初是优先发展重工业,重积累轻消费;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的模式转变为以消费为导向型的发展模式。消费结构的变化和升级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演变,进而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转变和发展。上世纪90年代初,主要消费品是家电(彩电、冰箱、洗衣机),90年代末期出现了消费无热点的问题,又赶上东南亚经济危机。改革开放初期物质短缺,没有主导产业,消费升级受阻。入世后,汽车消费启动了,经济的发展、房改政策的调整又带动了房地产市场的启动,中国经济有了热点。
经济增长是消费升级带动的,汽车对经济增长的带动是时间长、范围广的带动,所以中国经济离不开汽车产业。中国经济离不开汽车这个转折点出现在2002年、2003年———汽车消费的“井喷”年。从中长期发展看,中国汽车工业还要保持15年左右的高速增长期。
现在中国出现了排浪式的消费:从沿海向内地,从大城市向小城市,小城市向农村。国际上千人拥有轿车的平均水平是120辆,而我国只有30几辆,中国要达到世界的平均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很多年。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汽车消费是核心。
中国工业报:那么能否认为,中国汽车工业已经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
冯飞:按照原来的说法,一个产业如果作为支柱产业,这个产业直接贡献的增长要占GDP的3%,但现在中国汽车工业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工业报: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否会越来越强?站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角度看,汽车工业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肯定是会进一步加强,占GDP的比重还会持续提高,到2015年将占GDP的2.5%左右。除了保有量会增加外,服务业会成倍数地增长,服务业的带动会显著增强。
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当前最重要的是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比如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若能抓住机遇,可能展现出更美好的前景。日本的汽车业是在石油危机的时候创造和抓住了机遇,现在全球能源、环境带来了新的挑战,不仅对汽车,对能源(电池)都会带来大的提升,如今中国汽车工业能否抓住这个产业技术升级的机遇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还有一个是产业面临转型问题。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模式看,我国主要是消费驱动形式的发展,靠的是规模经济,以后再靠规模已经不行了,要向技术驱动型和消费驱动型相结合的形式转变。我国的国民经济也面临转型期,低成本、高能耗、廉价的土地、对环境的破坏等因素的影响正在减弱,汽车工业不可避免地也进入转型期,技术在里面占核心的作用。
从出口讲,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比较优势非常明显,我们正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中国产业门类齐全,支撑体系很强,再加上低成本,所以中国的比较优势是明显的。
从要素角度看,中国具备要素优势,所以中国汽车业是有竞争优势的。汽车方面的优势已经显现出来了,2004年的时候我说,5年内会出现大规模出口,所谓大规模是指百万辆级的出口。从现在的情况看,我当时说得保守了。
从零部件看,劳动密集型和材料密集型的优势很大,出口潜力更大,中国制造的零部件,有的已经进入OEM,有的在后市场,可能会成为全球主要的生产基地,形成大规模向外出口的强势。
从出口看,目前出口速度快、量大的是自主品牌,未来还将是自主品牌。原来有些跨国公司把中国作为战略投资,希望在中国生产面向亚洲各国出口。过去跨国公司发展的重点是在中国市场上,现在需要跨国公司进行战略调整了,因为中国的优势正在体现出来。
在改革开放的30年里,通过跟跨国公司的竞争,自主品牌的技术发展很快。80年代中期对外开放,合资合作,原来还不知道现代化生产,只解决了工艺创新问题,建造了一大批现代化的生产线,知道了如何用现代化的方法生产和管理了。入世以后,汽车市场快速启动起来了,以前的生产是满足生产资料的需要,入世后消费品生产和超大规模的市场结合起来,实现了良性发展,下面是实现创新型发展的时代了。
从国际贸易看,汽车贸易争端可能成为新的热点。汽车和钢铁影响到国家的综合竞争力,随着中国汽车大批量向欧洲出口,一定出现新的贸易争端,贸易摩擦不可避免。
|
对 汽车与公路设备 有何见解?请到 汽车与公路设备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