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申请/商标注册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建立预警服务机制 专利支撑出口作用待加强 |
|
http://cn.newmaker.com
7/27/2008 5:29:00 PM
中国工业报
|
|
杨昌荣
今年出台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提出,要实施激励创造、鼓励创新、支撑发展、合理保护的知识产权方针。而全球知识服务经济与创新信息技术相互借势的新潮流,推动了高增值新兴服务业和高新技术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已使专利在当前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空前突出。
由于机电产品是我国保持出口平稳增长和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依托主体,全面提高机电产品出口企业自主专利创造的能力,因而成为国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层面,以及鼓励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提高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务实性选择。
在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专利质量还有待提高的现状面前,要想在专利权高保护度的国际市场中扩大出口,不仅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建立专利服务与预警机制,更需企业在自主专利创造过程中付出更多努力,积极推进专利标准化策略,拓展专利权的转让、许可贸易、作价投资、质押等服务贸易。
自主专利反映产业竞争力
自主专利是指一国本土产业内贸易有自主权属性的发明专利,它对企业出口商品有效支撑的力度,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一国产业竞争力与外贸软实力、品牌影响力和潜在创新力的国际水平。
跨国公司的生产体系全球设置和技术有限转移,目的是为了延长自主专利技术的生命周期,保证整个产业链的恒久竞争力与运营效率和效益。其转移专利技术的底线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不损害其自主专利技术的垄断地位和国际市场占有的份额;二是只转移保护期末的二流成熟专利技术,而不轻易转移最先进的核心技术专利;三是通过限制专利权权利穷竭的普遍性原则,禁止平行进口,以有效地防范核心技术专利外溢。
从跨国公司的专利有限转移理念可以看出,只有努力增加自主的专利和技术标准积累,并配合必要有效的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提升,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并从高端领域获得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
支撑外贸作用尤为突出
自提出要“用1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以来,我国知识产权受理数量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截至2007年底,我国的发明专利有效专利数量占三种专利(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申请量和授权量的32%,居世界第三,商标申请量居世界第一。
目前,专利在提高我国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和扩大出口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据世界工业产权局(OMPI)的网站数据显示,在2007年世界专利申请量的排行榜上,中国居第七位,国际专利申请量达5456宗,同比增幅高达38%。从发达地区看,广东、江苏、上海、浙江的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比重位居全国前列,而四地同期的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出口占到了全国的80%以上。
专利在支撑外贸创新发展上的作用尤其突出。以深圳为例,随着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和国际深港创新圈建设进程的快速推进,深圳发明专利申请占三种专利申请比例达49%,国际专利合作条约(PCT)占全国的38%,均居全国大中城市榜首。2007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深圳GDP的35%,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市高新产值的60%以上,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出口占全市出口的38%,均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位。
自主专利尚存四方面不足
从数量上讲,我国已经迈入知识产权大国行列,但却不是知识产权强国,自主专利支撑机电产品提高出口竞争力的作用还不够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自主专利创新能力不足。2007年,国内和国外在华发明专利申请占三种专利申请量的比例分别为26%和85%;获得美、日、欧三国授权的专利占总量的比例不足2%,而创新型国家这一比例为97%。同时,标志自主创新能力的人均发明专利占有量和发明专利占比与创新型国家相比还存在巨大差距,对外技术专利依存度仍大于70%,自主品牌贡献率不足20%。
第二,专利质量有待提高。2007年,国内有效发明专利占申请量的25%、占世界的1.2%;有效发明专利生命周期维持10年以上的占35%,而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为75%。发明专利在计算机通信设备、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工程四大高新技术商品贸易中的授权比重,我国约为22%,创新型国家超过75%。
第三,专利服务贸易逆差逐年扩大。2007年,我国专利许可使用和特许对外贸易逆差为68.6美元,比上年增长25%,约占全年服务贸易逆差的56%。
第四,专利侵权尚无好转。在2008年德国科隆国际家电展上,我国有15种1000多台产品因涉嫌专利许可侵权而被没收并取消出口合同。在101届广交会上被认定专利侵权的机电产品出口企业多达454家。
强化专利创造应由企业主导
把知识产权提升为国家战略,对企业的专利创造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机电产品出口企业要在对外专利依存度较高的条件下,依靠自主创新谋求生存和发展,并在专利权高保护度的国际市场中扩大出口,更需要企业在自主专利创造过程中付出更多努力。
机电产品企业的自主专利创造、技术创新和创业成长的过程极其漫长,而这一过程与企业的战略利益和战略资源休戚相关。为此,要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层面上,强化专利创造企业主导的理念,即:把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定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于企业。
自主专利是形成企业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源泉,而科学的管理制度是提高自主专利贡献率的关键所在。如建立高素质的专利管理机构,制订可行的自主专利产出中短期计划及国际专利、国内发明专利的申请计划,着力提升自主专利集成创新、整合利用和合理储备的能力;建立激励自主专利研发投入、专利评价和评估创新的动力机制等。
建立专利服务与预警机制
在推进专利标准化策略方面,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是专利先行,即标准搭建在自主专利之上,争取国际、国内标准化组织认可,使自主的专利及标准处于主动地位。
二是标准在前,即先主导制订标准,再征集和研发标准的核心专利,使专利搭建在标准之上,通过控制标准掌控自主专利出口产品的国际份额。
三是专利与标准交互先行,即针对自主创新出口产品的国际细分市场变化,在不同市场综合采用上述两种策略。
专利标准化是企业技术预见的体现,更是经济预见的理念,因此在选择以上策略时要衡量收益率和风险损失。同时,在国际品牌独尊的全球化竞争中,将自主专利含量与高端客户认同度等,作为出口企业提升自主品牌贡献率和影响力的关键点。
同时,着手建立企业应对国际专利壁垒预警机制:一是建立国际专利信息数据库,对进入国际市场的自主专利产品进行入市前与入市后跟踪监测。二是查明引进的国外技术专利有效性,力避不合理的专利许可收费;对进口项目的重大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在合同中要订立“有专利侵权指控均由供方负责”的条款,以防范进口设备背后隐藏专利陷阱。三是建立企业联合引进技术专利和应诉谈判的机制,参与国际专利事务活动,以增加企业自主专利话语权,提高企业应对专利打压和规避专利纠纷的能力。
另外,企业应发展专利服务贸易,确立“专利立企”的宏远目标,努力将自主核心技术优势转化为专利权许可优势,促使出口收益从商品生产为主过渡到专利生产为主,积极拓展专利权的转让、许可贸易、作价投资、质押等服务贸易。同时,通过加大专利许可合同占技术引进和消化配套资金的比重,提高企业冲破国外高技术封锁能力。如将再创新专利的国际申请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结合起来,做到专利在前投资在后,以专利权来保护再创新的核心技术和预期市场份额。
(作者为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理事、高级工程师)
|
对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 有何见解?请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