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器件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谁终结了液晶面板的“美好时光” |
|
http://cn.newmaker.com
7/8/2008 9:13:00 AM
21世纪经济报道
|
|
从去年第二季度开始至今,国内外液晶面板厂商已足足享受了5个季度的温暖日子。但今年6月开始,液晶面板全行业似乎又嗅出了价格下跌的味道。
这一轮的价格下跌由惠普、戴尔6月份清理上半年的库存引发,导致了17英寸、19英寸等液晶面板在今年6月单月下降10美元,而且下跌的趋势又延伸到了32英寸、42英寸、46英寸等液晶电视面板领域。
市场调查机构DisplaySearch的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可能将成为面板巨头今年的盈利顶点,到年底时,部分主流尺寸面板的价格降幅可能超过30%,其中17英寸价格可能跌破100美元的历史低点,液晶面板行业的寒冬可能再次到来。
对此,奇美电子创始人许文龙7月4日表示,他对液晶面板行业景气长期看好,短期内由于产能扩张导致的价格波动很正常,但今年液晶面板价格跌幅不可能太大,目前产业景气只是“打个小喷嚏”。
供过于求
液晶面板从来都是一个周期性的行业,在2007年第二季度开始的上升周期中,全球液晶面板巨头,如三星电子、LGD、友达和奇美都大大受益,扣除前期投资摊销后,仅LGD过去的4个季度就获得了近30亿美元的净利润,远远大于其在前一个亏损周期10亿美元的亏损。
然而,快乐的日子总是短暂的。惠普、宏碁与戴尔等个人电脑品牌大厂今年6月联手降低库存,成为液晶面板价格大跌的导火索。
DisplaySearch中国区首席代表张兵表示,虽然今年全球范围内液晶电视和液晶显示器依然保持了15%-40%的增幅,但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和高通涨的滞后效应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显现,全球范围的PC和液晶电视的需求都未能达到预期,“惠普、戴尔的清理库存只是个开始。”
据悉,液晶面板价格从今年第二季开始大幅向下修正, 今年6-7月的单月降幅最高将达10美元,如19英寸宽屏幕显示器面板与17英寸显示器面板等,每个月的跌幅就达8至10美元,跌价趋势要到8月才会趋缓。
在需求疲软的情况下,全球范围的液晶电视产能扩张却依然在继续。
DisplaySearch第二季最新出版的玻璃基板季报指出,估计有20座玻璃基板镕炉将于今年上线,总数从去年第四季度的117增加到137座,按面积计算,今年全球液晶面板产能较去年增加25%。
目前,包括深圳群创、龙腾光电扩产在内的国内5代线建设风潮仍在继续,今年第四季度投资15亿美元的群创5代线将正式投产,而且群创还有继续建设第二条5代线的计划。据不完全统计,到2010年,全球范围内还将新增5-7条5代线,在全球液晶显示器需求增长幅度下降到个位数的情况下,相关尺寸的5代线产能未来两年却将增加40%以上,显然其供求关系将严重失衡。
调查公司WitsView研究部主管张小彪表示,今年7月是戴尔的第二季季底,调整库存动作会延续到7月,若照这样的跌价速度,17英寸显示器面板今年底时恐怕会跌到过去的历史低点,也就是跌破100美元,到约98美元至97美元的价位,下跌幅度可能达到30%-45%。
这虽然对面板巨头二季度的盈利影响不大,但是从第三季度开始其盈利将大幅下降,为此,投资者已开始抛售面板股。据统计,从今年5月底到6月底,台湾面板业的五家上市公司市值已蒸发了2000亿元新台币。
连锁反应
这次液晶面板价格的下降最先从电脑用液晶面板开始,然而这一降价风潮却很快延伸到了液晶电视面板领域。
根据WitsView公布的6月下旬的面板报价,37英寸面板报价下跌10美元,而32英寸与42英寸也各有5美元的跌幅。DisplaySearch的报价则指出,46英寸下跌6美元,由于电视面板本身的价格较高,因此下降幅度并不大。
然而,液晶面板的跌价具有连锁反应,液晶电视面板生产商的压力同样不小。按照此前预测,今年全球液晶电视出货量将突破1.4亿台,主要是因为欧洲杯、奥运会带来的换机高峰,然而事与愿违,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和通货膨胀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消费紧缩,很多消费者即便换机也选择了32英寸等低端产品,导致40英寸以上的液晶面板供过于求。
据DisplaySearch统计,全球第一季32英寸液晶电视销售超过预估的10%,32英寸以下非常抢手,40英寸以上的电视销售却低于预估数字至少3%以上,正是这个判断失误导致了液晶面板价格的下跌。
此外,液晶电视面板价格的整体下跌与台湾企业的供过于求也有关,张兵表示,“日韩企业今年的面板采购倾向从台湾地区向日韩国转移,让台湾液晶面板企业陷入了困境。”
据悉,去年索尼与夏普合资建第10代面板生产线,此举将降低对台湾面板厂依赖程度;今年年初,三星、索尼宣布再新建一条8代线,月产能约5万片,预计2009年上半年量产,此举将影响索尼对台湾面板的采购意愿;随后,原本向友达、奇美电子等台湾厂商采购面板的东芝也投入夏普怀抱,并宣布从今年开始,32英寸以上面板全部从夏普采购;此外,原本全部向台湾面板厂采购面板的三洋,也于近日宣布向夏普采购面板。
在2007年到2008年间,日韩面板业形成了“索尼-三星”,“东芝-夏普-先锋”、“松下-日立-佳能”等三大阵营。
目前,台湾电视用液晶面板的产能占全球六成份额,按照去年全球液晶电视的出货量计算,台湾大概有超过7000万片液晶面板的年生产能力,这其中60%-70%的面板是供给日韩厂商,所以日韩厂商减少对台湾面板采购的举措将大大影响到台湾面板的现有格局。
在此情况下,台湾面板企业除了与中国的彩电企业建立联盟来舒缓压力外,液晶电视面板的降价也就势在必行。
中国巨头过冬
在这场即将到来的全球性的液晶面板降价风潮中,处于襁褓中的中国液晶厂商日子最难过,京东方、上广电、龙腾光电等又做好了再次过冬的准备。
张兵表示,LGD、三星电子等巨头今年第二季度的盈利依然在7亿美元以上,而且未来几个季度依然可能保持盈利,这是因为7代以上的液晶电视面板的供求关系,由于没有中国企业的参与其稳定性相对要好一些,而且这外资巨头即便出现亏损,过去一年超过30美元的净利润依然可以支撑其度过严冬。
对于台湾的液晶面板企业来说,由于这次降价最大的5代线很多都是2001年左右投资的,包括华映、翰宇彩晶在内的很多条线已经收回了投资,这导致即便17寸液晶面板价格跌到100美元以下,其依然可以盈利。
相对而言,虽然京东方2007年取得了接近9亿元的净利润,每月税后盈利超过1.4亿元,但是相对于外资巨头,其2007年的盈利还没有LGD半个月的利润高,这使其在寒冬到来前准备不足。
更为重要的是,2007年开始,国内液晶面板巨头展开了新一轮的投资,包括京东方在成都的4.5代线,龙腾的5代线扩产,上广电的6代线目标,这些投资的资金本来准备在A股募集,但到目前依然没有到位,如果新一轮的亏损周期到来,这些企业再度陷入亏损,融资可能再次泡汤。
不过,新一轮亏损周期的到来可能会让京东方、上广电和龙腾的三方重组重新启动,上广电有关人士表示,“如果寒冬提前到来,三方就必须抱团过冬,而6代线以上的投资更需要马上启动,因为等投产就可能进入了新一轮的盈利周期。”
|
对 显示器件 有何见解?请到 显示器件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