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发电机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外企争相介入 国内风电产业两短板待补 |
|
http://cn.newmaker.com
7/1/2008 8:08:00 PM
中国工业报
|
|
6月25日上午9时30分,第五届亚洲风能大会暨国际风能设备展览会在北京展览馆拉开帷幕。
在为期三天的展会上,阿尔斯通、丹麦展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等近300家中外展商,展出了覆盖风电整机、电力传输、零配件、风机检修平台、润滑油等整个风电产业链的相关产品和服务。
同期,还举办了中国电力联合会全国电力技术协作网第三届年会,以及风电机组技术等交流会。来自国家发改委、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华电集团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的诸多代表出席了展会开幕式。
近年来,随着传统资源的日益枯竭和能源价格的不断攀升,风能作为较具规模化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在业内资本的追逐和政策的支持下也越发炙手可热。
据主办方透露,展会开幕当天,参观人数比上届增长了50%以上。
“今年将破1000万千瓦”
近年来,我国风电产业呈现出跨越式发展态势,装机规模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去年我国新增装机容量达到344.9万千瓦,排名世界第三位,累计装机容量达到605万千瓦,排名世界第五位。
“但是这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原国家能源部部长黄毅诚表示。早在去年,他便向发改委提出了一年应投产1000万千瓦风电的意见。
“在国内大规模发展风电产业,不但有需要,而且也有可能。”黄毅诚提出了三点理由。首先,我国陆地和近海上可利用的风能资源达15亿千瓦以上;其次,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超过美国;第三,我国已出现了几家年产近千台大型风机设备的制造商,而这个数目还将继续增加,这在技术上提供了可能。
“中国的风电建设关系未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从事能源管理工作的司长周喜安在开幕式上表示,我国下一步将主要加快百万千瓦风电厂的建设,同时抓好河西走廊、沿海和内蒙古等大型风电厂的建设,打造风电三峡。“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到今年年底,国内的装机容量将突破1000万千瓦,再过两年,将突破2000万千瓦,中国不久将成为最大的风力发电国家。” 外企争相进驻
主办方向中国工业报记者介绍,此次展览会面积超过2.5万平方米,比上届增加了40%;同时,参展商也比上届增加了50%。在近300家展商中,有60%来自海外,涵盖了风电产品制造商、供应商、技术开发商和专业服务商等。其中,丹麦风能展团已是第三次亮相亚洲风能大会。
在丹麦展区内,富日兹舒尔科技公司工作人员李汉平向记者介绍,该公司致力于提供包括液压螺距控制、刹车系统以及偏航系统在内的液压系统解决方案。尽管是第一次来中国,但公司很看好中国巨大的风电市场,打算在中国建立办事处,逐步开拓市场。他向记者出示了一份资料,“今天上午已经有东方电气、中船重工等企业向我们表达了合作意向。”
“丹麦在风能利用方面技术比较领先,我们的企业希望在中国建立办事处,”丹麦外交部投资促进局Henrik表示,同时他希望中国的企业能够到丹麦去学习,实现互信互惠。
我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的出台,以及在风能领域逐步落实的各项政策,不仅促使大量国内企业纷纷涌入风电领域,还吸引了众多国外企业。他们往往拥有成熟的设计制造技术和丰富的从业经验,采取各种方式迅速在中国市场安营扎寨。
除了在中国建立办事机构外,通用电气、维斯塔斯等能源巨头则在中国建造了独资总装或部件生产企业,如通用电气能源(沈阳)有限公司、歌美飒风电(天津)有限公司等。与此同时,部分企业还选择了与国内企业合资建厂,以期分享中国高速发展的风电“盛宴”,如西班牙安迅能能源集团合资建立的南通航天万源安迅能风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
展会开幕当天,荷兰Emergya风能技术有限公司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宣布成立直驱式发电机合资公司。据介绍,双方将在内蒙古建厂生产900千瓦的直驱风力发电机,同时建立叶片厂,为其风力发电机和第三方提供配套。此外,双方还签订了合作研制2兆瓦大功率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的合同。
本土品牌两大短板
在外企纷纷觊觎中国风电市场的同时,本土品牌企业也掀起了进军风电产业的热潮。除了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先行者,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北京北重汽轮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北车集团永济电机厂、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等近年来也强势介入风电领域。
在此次展会上,东汽、南车、北重等都用大面积展位宣传推介其产品技术。记者注意到,很多企业都打出了“自主研发”、“独立知识产权”的旗号。但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事实上,在国内五十多家整机生产企业中,很少有企业能做到完全独立研制,绝大多数都属于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
在国外技术占据半壁江山的展会上,沈阳华创风能有限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5兆瓦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自然是一大亮点。其市场部经理陈虎向记者介绍,该机组国产化率达到了80%,目前已实现批量生产。 除了缺少独立的自主产权,关键部件的短缺也是风电产业面临的又一大短板。“轴承和控制系统大都需要从国外进口,是我国风电产业的弱项。”展会上,一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两个关键部件突破不了,国内风电制造业很难持久高速发展。”
浙江华仪风能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缪杰打了个比方,“国外生产十个风电轴承,十个都可以用,但国内十个中只有三个符合要求。国内产品从原材料、加工工艺到生产设备等各方面都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在控制系统方面,华仪风电正在与中科院合作研发,“但其中的核心模块需要进口”。
“我们很希望国内厂商能给我们提供高质量的轴承和控制系统,而且越多越好。”上述业内人士说,只有这样,才会最终降低风电设备的成本,促进风电行业大发展。他还表示,我国的配套产业链还不健全,希望国家加强对风电产业的扶持,尤其是在进口零部件的税收政策方面给予减免或者低至1%的优惠。
黄毅诚也呼吁,国家应再出台几项政策,调动大家发展风电的积极性,引导企业少走或不走弯路。“同时,还要加快几项关键短缺部件的生产,使风电产业加速发展。”
|
对 中小型发电机 有何见解?请到 中小型发电机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