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与航天设备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我国月球车取得关键技术突破 计划2013年登月 |
|
http://cn.newmaker.com
5/21/2008 11:11:00 AM
佳工机电网
|
|
在上海航天局的月球环境模拟实验室内,一辆“长相”奇怪的车在类似月壤的赭红色绵软“沙子”上,缓慢地行驶着。在察觉到前方有“巨石”或陡坡挡路时,它就不紧不慢地调整方向,继续前进。
这就是“月球漫游者”MR-3月球车,学名叫“月球巡视探测器”。它身披金黄色防护材料“盔甲”,左右各3只轮子,车厢后斜立着一块0.8平方米的太阳能翻板电池,正前方一根围杆上架着一对如螳螂眼睛般的CCD照相机。
作为探月二期工程探测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月球车计划于2013年抵达月球,完成月面巡视勘察和就位探测。
取得关键技术突破
中国的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去年10月25日,“嫦娥一号”已成功实现“绕月”,而月球车将是第二阶段“落月”的主角。在中国这场将古老神话进行现实版演绎的探月工程中,此前已有研发机构将月球车的研发称为“吴刚计划”。
此次展示的,是上海航天局第八研究院及20多家科研机构共同研制出的MR-3型工程样机,它在“基于视觉的导航与控制系统”和“行走系统”两项关键技术上获重大突破,并已通过了上海市科委组织的月球车项目验收。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新技术室副主任、月球车项目的负责人之一胡震宇博士指着远处的一盆花对记者进行了一次“科普”教育,“‘嫦娥一号’卫星的观测作用就像你从这里看到那盆花儿,但是你感受不到花是什么样的一种质感,而月球车就相当于你用手去碰了一下,就知道了这花是真的还是假的。”这也是为什么人类的探月史上不能缺少月球车的原因。
这辆MR-3型工程样机于去年12月完成组装前,已经出现过MR-1型概念样机、MR-2型原理样机,这辆工程样机长1.5米,宽1米,高在60~80公分之间。为了配合目前火箭的搭载重量,还在之前200公斤的MR-2型原理样机的基础上成功“瘦身”了80公斤。
月球车项目组成员高志军为记者设想了这辆月球车登月后的工作状态:它的行驶速度很缓慢,一般60米/时,最快速度可达200米/时,可以爬越35度的斜坡,遇到低于20厘米的障碍跨过,高于20厘米则绕过,三对CCD照相机随时勘探着路面的情况,一对手抓臂抓起指定的岩石块,当场进行分析,数据被传回地面实验室,白天太阳能翻板电池负责供电,夜晚则合上保存能量。
竞争登月
除了上海,目前国内还有很多机构在进行月球车项目的自主研发,最后谁家的月球车能登上月球,还需竞争上岗。
胡震宇对记者表示,据他了解,国内目前包括哈工大、湖南大学等都在研究月球车。“但具体有多少家不好说,因为有可能他们研究一个月球车上的电机,或者研究红外光谱仪等,也会笼统地称为研究月球车。”
上海的月球车项目起步于2005年3月,当“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成为国家16个重大专项之后,上海市科委积极展开了项目的对接,对月球车项目加大支持力度。由市科委牵头,投入了2500万元的研究经费,由上海航天局第八研究院主导,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20多家院内外单位协作,现在已经有一支110多人的研发团队。
目前上海市航天局的月球环境模拟实验室中可以模拟的方面包括以火山灰和岩石仿月壤的地形、通过钢丝吊挂模仿1/6g的重力,以及光照条件,但在热真空、热控环境、高低温环境方面没法模拟。胡震宇坦言:“现在能够具备这种大型实验条件的只有航天部门,他们因为长期从事这项工作,做得会比较专业。”
MR-3型工程样机的出现是向工程化转变的第一步,胡震宇介绍,下一步计划,一是进一步充分开展月球环境的验证性试验;二是继续展开热控系统、综合电子系统等关键系统的技术攻关。
事实上,目前国防科工委对月球车的研发项目还没有正式立项,据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立项可能要等到明年“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在两个重大工程都成功的情况下,探月计划将向前再推进一大步。
|
对 航空与航天设备 有何见解?请到 航空与航天设备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