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光纤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新超导材料研究怎样走到国际最前沿 |
|
http://cn.newmaker.com
5/14/2008 12:22:00 PM
佳工机电网
|
|
《光明日报》2008年5月14日报道 5月10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院士、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于渌用“爆炸”来形容近一个多月以来中国物理学家在新超导材料研究中掀起的热潮。于渌说:“有外国朋友和我说,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来自中国的新结果。”
积累带来质的飞跃
2月18日,日本科学家关于铁基超导体的文章发表后,在一周的时间里,我国科学家就制作出了样品,实现了超导并测量了基本物理性质。在随后的一个多月里,中国科学家一项项成果震撼着世界物理学界。
于渌说:“对世界而言,中国的一系列成果是突如其来的,可是我们知道,这是我国科学家多年积累带来的质的飞跃!”中科院物理所所长王玉鹏介绍,早在上世纪80年代,物理所赵忠贤院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就曾经在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的研究中做出杰出贡献,引起了全球物理学家的关注。
近年来,由于高温超导始终难以达到室温,很多国家的研究热情都降低了。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在报告中说,随着资助的减少,美国在凝聚态物理领域面临着丧失优势的危险。但在我国,科学家得到了持续而稳定的支持。王玉鹏说,20多年来,凝聚态物理研究一直是中科院物理所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在材料制备、实验仪器研究、理论探索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多成果。他说,从这次物理所暨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与国内同行在铁基超导体方面的研究来看,的确占有了不少先机,这种突破不是偶然,这体现了物理所暨国家实验室数十年的积累及在研究实力上的提升,说明物理所在超导研究方面确实积累了一定的实力。
人才是成功的关键
任志安副研究员代表赵忠贤小组介绍了研究进展情况,这个被赵忠贤院士称为“研究小组司令”的科学家还不到30岁。王玉鹏说,在铁基超导体的研究中,中青年科学家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几个小组的领军人都在40岁左右。
王玉鹏说:“高水平人才的引进和青年人才的培养,是物理所能够发展到目前局面的最关键因素之一。”他说,在中科院“百人计划”之外,物理所又制定了一个“小百人计划”,培养和引进了一批高水平人才。
对科学的热爱和对事业的执著,是这些科学家们的共性。于渌说,在那些紧张的日子里,物理所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的灯光几乎彻夜长明,很多科学家平均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有人看到,清晨两点半左右才离开的陈根富研究员,五点就又出现在了实验室。
“科学也要解放思想”
“我国曾经在铜氧化物超导材料中取得成绩,可当时我们为什么没能想到用铁基化合物做超导材料呢?我们是被铁基化物不可能是超导材料的传统想法束缚住了。”赵忠贤说:“在科学探索上,我们也要解放思想!”
赵忠贤说,首先制备出铁基超导材料的是日本化学家,这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长期以来,化学家只研究化学、物理学家专攻物理,我国科技界“各扫门前雪”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各学科之间缺乏沟通、融合。赵忠贤说:“物理所也应该引进一些化学家,须知现今的原创性的科研成果多出自前沿交叉领域。”
解放思想需要体制、机制的配合。于渌院士说:“必须要改变现行的评价体制,鼓励探索、激励创新,宽容自主创新中的失败。”他说,在材料科学领域,在制备新材料的100个尝试中,有99个失败的。“但在申请项目的计划书上,必须写明预期取得的成绩。还要三个月一考核,五个月一评价,没有成绩就取消资助。如果不改变这种评价机制,哪有人敢于尝试!”
制备出室温超导体是每一个研究者的“终极”梦想,铁基超导体的发现给物理学家们打开了一扇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菲利普·安德森说:“如果新超导体的工作机制与铜氧化物超导体不一样,那么其意义可能更加重大。如果它真的是一种全新的机制,上帝才知道它将走向何处。”
在铁基超导材料的研究中,我国科学家抢占了先机。但我们更希望,下一个新超导材料诞生在中国!
|
对 电线电缆/光纤 有何见解?请到 电线电缆/光纤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