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通讯/办公文具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中国软件业抢食7000亿美元外包蛋糕 |
|
http://cn.newmaker.com
6/30/2005 6:04:00 PM
佳工机电网
|
|
经历了2004年的整体利润下滑危机,2005年里,国产软件从理想主义变成现实主义,全行业都在寻找新的定位和突破口。与此同时,“印度模式”进入中国软件业的视野,一个
GDP只有中国1/3的印度,拥有和中国相同的软件产值,出口额高达77亿美元,而中国只有20亿美元。无疑,大量的出口造就了印度高度发达的软件业。
中国的制造业毫无疑问正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中国的软件业能否同样获此荣誉?何时全球的“软件价格”能在中国形成?外包能否成为中国软件产业救世主?中印之间有合作的可能吗?
从2005年初的“中国-印度软件产业合作高峰会”到6月14-16日在北京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以下简称软博会),及23-26日在大连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以下简称软交会)。几次大会都不约而同将外包作为“重头戏”,有关软件外包商业模式探讨成了最热门的话题。
全球外包市场将达7000亿美元
我们总是拿印度作为参照,这其中有何共性?
“市场决定了外包将成为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方向”,目前占据中国软件出口第一的软件集团董事长刘积仁介绍,2004年,全球软件产业的规模接近9000亿美元,其中美国占据了40%,西欧为30%,日本为10%,而中国的市场份额只有2%-3%。“如果在国际市场能够多占据少许的份额,就意味着创造了一个同等规模的市场。”
据权威部门预测,全球BPO(业务流程外包)市场到2008年将增长到近7000亿美元,在发达国家的企业界,已经快速地掀起了将软件设计和业务流程外包的浪潮,此次产业转移的重点将集中在亚太地区。
“国内的市场不够大,”浪潮集团总裁孙丕恕认为做外包业务还能提升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从目前的规模来说,国内市场2000亿元(国内软件市场容量)的蛋糕要给1万多家企业、60多万从业人员来切,”为此,孙丕恕亲自主抓外包业务,还特意招了一名外籍人士具体负责。
做大“外包”需跨越三大门槛
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在本届大连软交会演讲时指出,目前中国软件出口尽管有了很大提升,但依然存在着规模偏小而且出口的市场单一,主要集中在日韩市场的问题;副部长魏建国认为目前中国软件企业的国际化面临着国际市场不了解我们,我们也不了解国际市场,缺少一批精通国际市场和具有高科技手段的营销人才的难题。
刘积仁则认为:“没有信任就没有外包。”刘介绍,中国目前在外包市场上深受知识产权保护欠佳的现状所累,大大削弱了中国软件企业在国际外包市场上的竞争力。
2004年底,成立仅2年的用友工程公司宣布通过CMM5认证(目前国际上最流行、最实用的软件生产过程标准和软件机构成熟度等级认证标准的最高级),董事长王文京把这看成是开启软件外包市场大门的钥匙。“美国软件企业无论规模大小,大多数企业都按照规范化的工作方法管理软件开发过程,把最终用户放在软件产品供应优化和质量控制的中心,看重认证标准。而作为中国主要竞争对手的印度,他们也非常重视软件开发的标准化管理。”
据了解,目前印度30大软件企业几乎都达到了CMM中的4级或5级的水平,而中国企业目前仅有7家左右通过了5级。
中印软件业竞争多过合作
不管是本届软交会,还是软博会都能看到印度企业活跃的身影,而从2002年开始,印度四大软件公司(TCS 、WIPRO、INFOSYS 、SATYAM)相继进入中国。他们的首要目标是离自己的客户更近一些,承接跨国公司在中国乃至全球的外包业务;另一方面他们也在中国的大型公司特别是金融和电信领域发展客户。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多数业内人士都认为,与印度软件企业竞争多于合作。有企业认为,“印度软件企业抢单的能力太厉害了,对他们来说也只是希望我们出让市场,不具备合作的基础”。刘积仁认为,跟印度企业更多的是学习,合作还谈不上,很少有项目会分包给两个不同的国家来完成,而且中国企业有中国企业的特色,“例如在嵌入式软件的外包,像照相机的软件、DVD软件、汽车电子的软件,这些东西本来就是需要比较综合的能力,这些人不仅仅要知道软件,硬件,还要懂汽车电子、影像和音响的综合知识”。
|
对 电子/通讯/办公文具 有何见解?请到 电子/通讯/办公文具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