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子材料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科学》评述:新超导将中国物理学家推到最前沿 |
|
http://cn.newmaker.com
5/4/2008 3:12:00 PM
佳工机电网
|
|
《中国科学院》2008年4月28日讯 4月25日,《科学》杂志在凝聚态物理专栏以“新超导将中国物理学家推到最前沿”为题,就中国物理学家在铁基新超导研究方面的重要贡献发表评述。
文中提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Philip Anderson指出:“如果新超导体的工作机制与旧的(注:指198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铜氧化物超导体)不一样,那么其意义可能更加重大。如果它真的是一种全新的机制,上帝才知道它将会走到何处。”
国际上许多著名科学家曾发表评论,中国如洪流般不断涌现的研究结果标志着在凝聚态物理领域,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强国。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家Peter Hirschfeld说:“一个或许本不该让我惊讶的事实就是,居然有如此多的高质量文章来自北京。他们确确实实已进入了这个行列。”
海啸般大量来自中国的优秀成果,不禁加剧了美国研究人员对本国凝聚态物理研究状况的担忧,“让人震惊的不仅是这些成果出自中国,重要的是它们并非出自美国”,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Steven Kivelson如是说。他指出,一份来自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的报告警告:随着资助的萧条,美国在凝聚态物理领域面临着丧失优势的危险。
该文作者在评述中指出,如果以后再有更多的样品和数据诞生于中国,我们将不必感到惊讶。至少已有4个不同的中国科学家小组合成出了新的超导化合物,并将其结果发布在“arXiv”网站,其中3个研究小组来自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注:2月18日,日本科学家发表FeAs化合物26K超导结果;物理所王楠林组和闻海虎组先后在一周内发布实验结果证实了这一事实;3月25日和3月26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仙辉组和物理所王楠林组分别独立发现超过40K超导体,突破麦克米兰极限,证实为非传统超导;3月29日,物理所赵忠贤组发现52K超导;4月16日,赵忠贤组再次发布重要结果,用缺氧代替掺氟实现超导,并将超导临界温度提高到55K。物理所王楠林组与方忠组合作,最早提出母体中的条纹自旋密度波相,随后被美国两个小组的中子散射实验证实,是目前该系统中最好的物理结果。)
文章中提到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所长王玉鹏对物理所情况的介绍:“物理所目前拥有50个研究组,288名研究人员,2500万美元的年财政预算(注:包括超过60%的所有竞争性项目经费)。然而,和西方国家相比,我们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
|
对 新型电子材料 有何见解?请到 新型电子材料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