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苗/种植机械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新闻调查:水稻机插秧为何“苗”不壮 |
|
http://cn.newmaker.com
2/25/2008 10:10:00 PM
《巢湖日报》黄远贵 司兵
|
|
在2008年安徽省含山县农机局举办的“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培训班”现场,40多位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围着一台崭新的久保田SPW-48C型插秧机不停地观看。农机站站长熊元清问大家愿不愿意买时,许多人都摆摆手不愿买,现场仅有2人有明确购买意向。
运漕镇潘桥村种粮大户贾佑才说,“我们是想买不敢买,心动不敢行动。一台插秧机1.8万元,政府补贴50%,9千元就可以买到,但每年只有10天用得上,其余时间搁在家里就是浪费啊。”
统计数据表明,2005年推广机插秧,该县仅有2台插秧机,2007年增至9台,平均每年增长3台。这一数字恰好印证了农民购机热情不高的事实。
农机大户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但是,该县大平油料合作社社长洪学潮却另外算了一笔账:去年,他自家两亩田用机插秧花费200元仅一个半小时就搞定了,要在往年至少请6个人干一天,光人工费就要花去360元,还不包括吃饭和香烟。他还告诉笔者,社里去年新买了2台插秧机,除去政府补助,实际只花了2万元,通过帮助社员育插秧,60亩田每亩收245元,一下子就挣了14700元,成本快收回来了。算来算去,他都觉得机插秧好处多多、实惠多多。
水稻机插秧,有人欢喜有人忧。症结在哪里呢?
林头镇东林村一位种粮大户说,“机插秧虽然方便,但插秧之前要进行软盘和双膜育秧,技术要求高、标准严,对我们这些文化不高的农民来说比较麻烦,还不如请人干省事呢。”
原来,是受传统观念和自身文化素质影响,不少农民几十年来习惯了传统的人工育栽秧方式,加上对机插秧不了解,不愿意使用机插秧。而机插秧业务的弱小,又使得农机大户不愿意购置插秧机,进而导致机插秧陷入两难境地。
机插秧是水稻生产的关键和核心环节,只有大面积推广和应用,才能真正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针对目前推广难的窘状,笔者以为:一是建立政府推动机制。将机插秧作为政府技术推广项目来实施,育秧由农机部门培训农民,教农民去做;购机由政府补贴,调动农民购买。二是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农机部门要把机插秧试验的效果和政府购机补贴政策向农民进行广泛宣传。同时,要运用农民易于接受、通俗易懂的方式分批开展技术和操作培训,让更多的农民了解和掌握技术,并加强后续的机具保养维修服务。三是搞好示范引导带动。农机部门要围绕种粮、农机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选择试验点、示范户、示范片,采取一户带一村、一村带一片的办法,做好示范引导,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帮着农民办,用现身、现场说法加快推广步伐。四是建立专业服务组织。通过市场化运作,鼓励农民个体、农业合作社、农机协会等成立专业机插秧服务公司,进行有偿服务,合理收费,逐步建立育秧规格化、供秧商品化、插秧机械化、服务社会化的经营体制。
|
对 育苗/种植机械 有何见解?请到 育苗/种植机械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