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动/转向/制动系统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自动变速器产业化重在制定技术行业标准 |
|
http://cn.newmaker.com
2/22/2008 4:11:00 PM
佳工机电网
|
|
“我国AMT(自动变速器)产业化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实现AMT产业化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行业共识、技术基础和组织条件已经具备。但是产业化是科研的延续和深入,在许多方面还亟待我们作大量艰苦细致和科学严谨的工作。”2月19日,中国齿轮专业协会副秘书长李盛其在中国齿轮专业协会主办的汽车AMT产业化标准及实验室研讨会上对AMT的产业化展望与未来发展方向作了介绍。
李盛其认为,我们完全可以期待并相信,“十一五”期间,我国自主品牌的AMT必将率先在特殊应用车辆(如军车)、小排量中级轿车、SUV、MPV、城市客车和多挡化重型载货车上实现产业化。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尽管AMT的应用前景非常光明,却并不意味着这项技术已很完善。如AMT技术行业评价标准的制定就是当务之急,是AMT产业化的首要任务。集各方力量和智慧制定标准的过程就是对AMT科研成果和应用成果的一般性和共通性规律的科学总结。有了标准,行业才有AMT的共同语言,才能对AMT产品作出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才能与国外同行交流和对话,才能筑起行业的技术屏障。标准是AMT产业化的推动力量,至关重要,不可或缺。标准推动产业化,产业化完善标准。此外,对路况、车况和驾驶意图的适应性、换挡平顺性、机械变速器制造质量的一致性和选换挡执行机构、控制元器件的可靠性与耐久性等,还需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攻关。方能使AMT从试用性样机顺利走向用户可以放心使用的产品。
AMT是在MT(机械变速器)基础上,增加ASCS(自动换挡控制系统)组成的。ASCS由微控制器控制的执行机构(液压、气压或电机)组成,以电控液压(气压)或电机机构代替人力控制离合器和选换挡机构,实现自动变速功能。
李盛其认为,AMT因其具有自动换挡的功能,能大幅提高离合器、同步器寿命和行车安全性,且保留了传统有级机械变速器传动效率高、体积小、机构简单、使用可靠、易于制造、成本低、燃油消耗少和维护与使用费用低等诸多优点,特别适合我国国情。可以预见,在高环保要求和高油价压力的作用下,AMT必将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这为AMT产业化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近年来,中国齿轮专业协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齿轮加工委员会对全行业的自动变速器的科研与中试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先后多次组织召开自动变速器技术研讨会和产业化工作推进会,成效十分显著。行业骨干企业已形成了“整合资源,联合创新,集中力量,形成拳头,重点突破,尽快把自动变速器搞上去”的强烈共鸣。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们积极响应,反思自动变速器研发在我国历时这么长,却为什么不能实现产业化的原因:我们不缺技术、不缺人才,我们缺乏的是纵向、横向的整合与协同研发,缺乏互惠共赢的合作体系。专家们达成了“立民族之志,跨行业合作,创自主品牌”的前所未有的高度共识。这为AMT产业化奠定了广泛的行业共识和坚实的技术厚盾。
此外,李盛其认为世界汽车业发展的经验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用现代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是汽车产业升级的最优选择和必由之路。欧、美、日等汽车零部件企业把航天、航空和电子信息等技术应用于汽车零部件和总成,实现了技术跨越和产品升级。我国汽车业要崛起,汽车关键总成及其零部件必须先行。我们必须努力构建起企业为主、产学研结合、政府扶植和行业协调推进的产业化实现模式。咬定AMT作为行业优先发展的技术方向不放松,既集聚行业力量,又高效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形成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着力突破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集中各方力量制定出AMT行业技术标准,用标准引领和推进产业化,在产业化中完善标准,从而加速实现行业技术跨越和产品升级。这是AMT产业化实现的有效途径。
2006年初,我国本世纪第一个国家科技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党中央、国务院已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确定为国家战略,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体现了国家意志和民族强盛的信心和决心。这必将促进和鼓舞全民族、各行业的自主创新,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必将以更大力度支持自主研发、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这是AMT产业化良好的全民创新氛围和有利的政策环境。
世界上最早的AMT产品应用于1983年在日本五十铃公司推出的轿车上,美国、德国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重型车上使用AMT,也经历了从科研成果到产品应用、改进完善、发展提高的过程,才最终实现商品化。特别是在近几年,随着控制技术与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AMT技术在国外无论是设计理念,还是产品的技术质量水平又有了飞跃性发展。目前,最先进的AMT是以CAN总线为纽带,高度集成自动变速系统、可测试模块、缓速行驶辅助制动系统等,将变矩、变速、制动、记录行驶工况和故障诊断等功能设计成一体化、智能化的有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其最大优点体现在可靠性、燃油经济性和与环境的融合性等诸方面,是一种集成了EDC(电控柴油发动机)、AMT(电控机械自动变速器)、CAN总线等先进技术的全新动力传动系统。这是我国AMT要追赶的目标。
AMT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实现连续有级自动换挡,即DCT双离合器电控机械自动变速器,以克服AMT换挡过程中动力中断的先天缺陷,更好地降低燃油消耗和提升换挡平顺性。近年来,在欧洲又诞生了一种全新的“零换挡时间”的AMT(ZeroShift AMT),可实现动力传递无中断的自动换挡。这种AMT仍然采用单片干式单离合器,只是在传统机械变速器的基础上使用了双滑块式同步器,使换挡时间为零,且换挡时不用断开离合器。因此,在机械效率、燃油消耗、排放指标、舒适程度、特别是成本价格方面都优于国际市场上正日益走俏的CVT和DCT,这或许就是AMT发展的最简捷、最有效和最理想的方向。
背景链接AMT在我国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历时20多年,凝聚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3代科研人员和众多企业科技工作者的心血与创造性劳动。先后对AMT的理论原理、产品设计和各类试验作了大量探索性的工作,在离合器自动控制技术、起步规律与换挡规律、坡道起步的特征与控制、自动换挡控制参数与换挡策略以及多种型式的选换挡执行机构等方面的研究和试验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完成了多个品种多种车型的AMT装车试验。其中,动态三参数控制换挡等科研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20多年的求实创新,共获得了近10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产生了近40项国家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发表了《车辆自动变速理论与设计》专著和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150多篇。可以说,我国AMT的研究起步早、成果多、水平高,且在核心技术方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但是,由于力量分散、投资不足、路谱采集不充分、实验数据不够,部分国产零部件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差距较大,且缺乏AMT技术行业评价标准、缺乏整车和发动机企业的密切配合、缺乏社会资源的整合、缺乏政策的有力支持。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我国自主品牌的AMT的研发仍停留在样机阶段,尚未形成产业化。
|
对 传动/转向/制动系统 有何见解?请到 传动/转向/制动系统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