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胶粘剂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2007新材料领域重要影响力事件 |
|
http://cn.newmaker.com
1/25/2008 8:48:00 PM
佳工机电网
|
|
由《新材料产业》杂志组织评选的2007新材料领域最具影响力事件已揭晓,大飞机立项、多晶硅紧缺、节能减排行动方案出台等引发业内外广泛关注的9大事件最终入选。
1、大飞机项目正式立项, 全面带动新材料研发及工程;
2、彩虹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动工,为打破国内外垄断迈出关键一步;
3、高纯多晶硅供应紧缺,薄膜太阳能电池机遇重现;
4、磷酸铁锂产业化进展快速,中国有望成为全球动力锂电池中心;
5、超导限流器样机并网在即,我国超导电力应用又上新台阶;
6、黑石入股蓝星,国外资本看好新材料;
7、中国玻纤(29.91,0.88,3.03%,吧)行业蓬勃发展,国际影响力日趋显现;
8、1+4热连轧、超薄铝箔双国产,告别产品依赖进口局面;
9、节能减排行动方案出台,新材料产业迎来新机遇。
纵观2007年这9大引发业内外广泛关注的事件,可以发现,材料产业技术升级、结构调整依然是这一年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发展的主旋律。从大飞机项目正式立项到节能减排行动方案的出台,重点项目立项与大的政策方向,为中国新材料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2007年新材料部分细分领域的发展焦点延续了上一年度的热点,如太阳能电池原料高纯多晶硅供应紧缺现象没有得到缓解,动力锂电池发展牵动业界人心,液晶玻璃基板继续成为电子材料大热门,在化工新材料领域掀起浪涛的依然是蓝星集团。但2007年,这些热点背后诞生了新的产业方向,如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兴起、磷酸铁锂产业化进展快速;部分细分领域,国内自主产业链条进一步健全,如首条国产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动工。透过这些热点,可以捕捉到新材料产业已经在越来越广阔的范围得到了市场、资本的关注,也得到了更多社会资源的强力介入,而不是深藏于制造业幕后。
1,大飞机项目正式立项 全面带动新材料研发及工程
飞机性能的改进有2/3靠材料,因此,材料的先进性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飞机的性能。大飞机项目对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外大型飞机制造材料用量的总体趋势是采用整体成型,复合材料和钛合金用量不断增多,特别是复合材料的大量应用,成为其关键技术之一。而我国复合材料起步较晚,缺乏必要的技术储备和支撑。其他材料方面如钛合金、铝合金、高强度钢、透明高分子材料等,通过多年的积累我们已有一定的基础,在大飞机项目的带动下,将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2,彩虹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动工
液晶玻璃基板是液晶显示面板的重要材料之一,占液晶显示面板成本的8%~15%,在其制造成本中所占比例达到8%~15%,世界上仅有美国康宁、日本旭硝子、电气硝子、板硝子等公司能够批量稳定地生产TFT-LCD液晶玻璃基板,这些企业垄断了全球液晶玻璃基板市场。至今为止,国内还没有一家与液晶面板相配套的玻璃基板生产企业。
此次,彩虹集团第5代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的建设,对于完善国内平板显示产业链,打破国外垄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彩虹也将成为国内液晶玻璃基板行业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尽管,彩虹集团一开始就将目标锁定在5代产品这样的高起点进行突破,而没有选择以1、2代产品为切入,四平八稳地向高端过渡的发展路线,表现出了彩虹作为行业领头羊的勇气和魄力,但是,也有专家指出,在这种决策的背后,风险也是不容小觑的。
3,高纯多晶硅供应紧缺 薄膜太阳能电池机遇重现
高纯多晶硅供应多年来由少数几家国外企业把持,我国尚未实现大规模量产,多晶硅紧缺现象从2006年初持续至今未见松动。在2006年宣布投产的多晶硅项目2007年未有达产消息,国内企业还在为跨越技术难度而努力。
2007年3月,洛阳中硅承担的“国家863计划”―― 24对棒节能型多晶硅还原炉成套装置项目顺利通过由国家科技部组织的863计划专家组验收,该装置单炉年产量可达85―100吨,电耗指标192千瓦时/公斤,其余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863合同规定标准。该项目解决了我国千吨级多晶硅产业化的核心技术,标志着我国多晶硅大规模产业化技术再上新台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设立了“多晶硅材料产业关键技术开发”项目,“大型三氯氢硅合成、提纯工艺技术与关键装置研究”、“高效加压还原炉系统研究”、“大型四氯化硅氢化技术与装置研究”等技术是重点突破方向。此外,配套多晶硅产业化技术开发的耗材、设备也成为国内一批企业的研发焦点。
4,磷酸铁锂产业化进展快速 中国有望成为全球动力锂电池中心
1997年开始引人关注的磷酸铁锂材料,因其无毒、对环境友好、原材料来源丰富、比容量高、循环性能好,被认为可能成为锂电池的理想正极材料,但因其导电性差,不适宜大电流充放电,离实际产业应用尚有距离。最近三年,随着各种改善磷酸铁锂导电性研究的深入,该类材料已受到电池界的极大关注。而2007年是磷酸铁锂材料快速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一年。
目前国内不少公司正在积极试制应用于电动车、电动自行车、电动工具等领域的磷酸铁锂电池,部分企业已经储备了4、5个不同领域的技术产品,中国磷酸铁锂发展正式步入产业化阶段。以国内知名电池生产企业――天津力神、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电池界,纷纷投入巨资启动了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研究,并建设了相关生产线,这更是表明国内主流电池生产企业对磷酸铁锂作为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应用的肯定。
5,超导限流器样机并网在即 我国超导电力应用又上新台阶
2003年8月以来,一些国家先后发生大规模停电事故,引起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有备才能无患,应吸取美加停电事件的教训,认真研究电力系统安全问题,完善应急处理机制,确保电力生产和输配的安全。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更是前所未有地高度重视电网运行安全可靠性水平的提高。超导限流器作为能够快速、平稳、有效地限制输配电线路的短路电流,解决电网过大的短路电流对系统和电气设备带来的危害,提高电网运行安全可靠性的高科技电力设备,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超导限流器是在输(配)电网发生短路故障时能够将电网短路电流限制在设定的安全幅值之下的电力设备。它集检测、触发和限流于一身,是电力系统理想的限流装置,可以降低系统短路电流水平,从而降低了对系统中所有电气设备尤其是断路器的遮断容量要求。超导限流器与现有继电保护系统相结合,可以形成“继电保护系统+断路器+超导限流器”方案,从而组成一个更加可靠的保护控制系统,大大增强了对故障电流限制与防范的可靠性。
6,黑石入股蓝星 国外资本看好新材料
蓝星集团作为国内化工新材料及特种化学品为主导业务的行业领先企业,近几年在产业投资以及资本运作方面都实现了快速发展。此次引入黑石集团作为战略投资,一方面补充了蓝星集团现有的经营现金,支撑了集团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实现了蓝星集团战略性重组,是集团实现产业整合、资本扩张、做大做强的重要一步。
在外界资本的介入下,新材料企业能够拓展企业发展路径,走出技术、市场的局限,通过更有竞争力的商业操作方式、迅速提升企业实力。这有助于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推动中国材料产业诞生一批跨国强企。
7,中国玻纤行业蓬勃发展 国际影响力日趋显现
近年来,中国玻纤产业发展迅猛,成为建材行业中的朝阳产业。国际玻纤市场以5%的速度逐年增长,而中国玻纤产业则每年以20%以上速度增长,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世界玻纤年产量平均增长速度,预计未来五年需求年增将超过15%。玻纤产业的强劲发展势头,使得有资金的玻纤企业甚至其他非玻纤企业纷纷看好蓬勃发展的玻纤业,新建、改扩建项目投资热一度升温。随着下游行业的快速增长,玻纤应用领域的进一步推广以及世界玻纤行业的产业转移使国内玻纤市场上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2007年2月1日起颁布实施的《玻璃纤维行业准入条件》,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对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扩张的中小企业起到有效遏制作用,对国内龙头企业直接构成利好。
中国玻纤作为国内最大的玻璃纤维及制品的制造商,其主导玻纤产品连续多年在国内同行业中位居第一,是世界最大的玻纤市场美国的第四大供应商。其全资子公司巨石集团是中国玻纤的核心企业,也是中国建材股份玻纤与复合材料业务板块的核心。此次巨石集团的战略部署,中国玻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是我国玻纤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不但有利于壮大上市公司的主业,符合“打造有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玻纤”整体发展战略的要求,而且为巩固国内玻纤行业地位,进一步提高中国玻纤在世界的影响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8,1+4热连轧、超薄铝箔双国产 告别产品依赖进口局面
“1+4”铝及铝合金热连轧装备及生产工艺技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有近60年的历史,而我国第一条现代化铝及铝合金热连轧生产线直到2000年才获准立项建设,立项之初,国内包装、印刷、电子等行业对高精尖铝板带箔的需求急剧增长,易拉罐、优质1235铝箔毛料、高档 PS版基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年进口量达40万吨。为打破国内长期不能生产高性能、高表面铝板带箔的被动局面,实现产品国产化,该项目先后被列入国家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国贸经贸投资[2000]951号); 国家 “双高一优”导向计划项目(国经贸投资〔2000〕271,第四批国债重点支持项目及重庆市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项目。
9,节能减排行动方案出台 新材料产业迎来新机遇
我国能源供需矛盾尖锐,传统材料生产行业是能源的主要消耗行业之一,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6》、《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间2006》资料显示,材料领域的钢铁、化工、建材、石化、有色金属、纺织、电子材料、等七大主要的耗能行业占全国工业GDP比重为43.5%,能耗却占全国工业能耗的72%,材料行业节能减排任务艰巨,潜力巨大,进一步加强材料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是材料行业向前发展的必走之路。
信息来源:《新材料产业》
|
对 复合材料/胶粘剂 有何见解?请到 复合材料/胶粘剂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