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轮胎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车用轮胎:在竞争中成长 |
|
http://cn.newmaker.com
1/8/2008 10:27:00 PM
佳工机电网
|
|
全球三甲牢牢把握市场半边天
在全球轮胎市场中,行业集中度较高,50%以上的市场份额牢牢把握在前三家轮胎
生产企业普利斯通、米其林、固特异中。且远高于第四名的大陆公司,三大厂商的销售额均超过了180亿美元,其优势在于轿车、轻卡子午胎市场以及高档、高速度级等子午胎市场。前十家轮胎企业拥有75%的市场份额。总的看来自2000年开始是一个缓慢下降的过程,2006年占比达到50.63%,低于1997年的水平,全球轮胎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中低端品牌生产企业正在稳步前行。
国内轮胎企业竞争中成长、壮大国内轮胎企业前十名的集中度虽然维持在60%—70%之间,但前十名的销量有了很大增加,2006年前十名销售额是2001年的3.7倍。企业规模大大提高,第一名企业的销售额从2001年的22.2亿元提高到2006年的111.1亿元,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在不断提高。
轮胎的子午化程度正逐步加大,2006年子午化率达到67.12%,产品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预计2007-2008年我国子午胎仍然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行业总体经济状况
2006年轮胎行业销售收入为1322.6亿元,同比增长28.38%,利润总额39.5亿元,同比下降21.24%。2007年1-8月销售收入为1084亿元,同比增长31.37%,利润总额47.7%,同比增长38.59%。
轮胎市场需求预测
预计今后几年我国轮胎工业发展总体水平仍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增长幅度估计15%左右,其中子午胎增幅在20%左右,全钢子午胎在35%左右,斜交胎仍呈小幅下降。
相关上市公司
风神股份:载重胎和工程胎行业龙头,预计公司2007-2009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41元、0.65元、0.85元。
轮胎原料——橡胶工业现状
橡胶行业是我国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橡胶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732.86亿元,同比增长24.08%,占GDP的1.31%,实现销售收入2698.42亿元,增长26.85%,实现利润总额111.04亿元,增速下降仅为6.30%。橡胶作为化工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极为重要的工业生产原材料,橡胶工业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橡胶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分为天然橡胶(Natural rubber简称NR)、合成橡胶(Synthetic rubber简称SR)
两种,世界橡胶产量中,天然橡胶占43%左右,其余都是合成橡胶。天然橡胶树属热带雨林乔木,种植地域基本分布于南北纬15℃以内,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约占世界天然橡胶种植面积的90%。合成橡胶品种很多,性能各异,在许多场合可以代替、甚至超过天然橡胶。合成橡胶可分为通用橡胶和特种橡胶。通用橡胶用量较大,例如丁苯橡胶占合成橡胶产量的60%,70%的用于轮胎(见图1);其次是顺丁橡胶,占15%;此外还有异戊橡胶、氯丁橡胶、丁钠橡胶、乙丙橡胶、丁基橡胶等,它们都属通用橡胶。特种橡胶主要有氟橡胶、硅橡胶、聚氨基甲酸酯橡胶、丙烯酸酯橡胶、聚硫橡胶等,用量较少。
据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统计,2006年全国合成橡胶产量达145.8万吨(除异戊胶外,含六大基本胶种及SBS),较上年增产12.5万吨,增幅为9.4%;其中丁苯橡胶和顺丁橡胶产量共增加11.7万吨,占增加总量的94%。
中国合成橡胶自给率进一步提升。2006年,国内丁苯橡胶产量继续大幅增长,增产6.7万吨,增幅为13.1%。
顺丁橡胶改变了连续两年产量停滞不前的状况,增产5万吨,增幅达12.7%。氯丁橡胶产量较上年增加0.62万吨,增幅达14.9%。
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天然橡胶产量为60万吨,合成橡胶产量为184.52万吨,同比增长11.1%。2007年1-9月我国天然橡胶产量为41万吨,同比增长9.3%,合成橡胶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累计产量159.69万吨,同比增长13.71%。我国是轮胎生产大国,耗胶量大,故天然橡胶消耗中仍有三分之二的产量需要进口,合成橡胶消耗量约为合成橡胶总量的三分之一。巨大的橡胶消耗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橡胶进口国家,橡胶市场价格直接影响着下游产品的利润。
总体上看,2007年橡胶价格虽比2006有所下降,但由于原油市场价格自7月份以来连续上涨,直逼100美元高位,这将直接拉动合成橡胶价格上涨,从而形成天然橡胶价格上涨压力。以及天气、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预计橡胶价格在2008年初将继续维持高位,下半年有所放缓。
轮胎行业概况
轮胎产品分类
轮胎是汽车上最重要的组成部件之一,它的作用主要有:支持车辆的全部重量,承受汽车的负荷;传送牵引和制动的扭力,保证车轮与路面的附着力;减轻和吸收汽车在行驶时的震动和冲击力,防止汽车零部件受到剧烈震动和早期损坏,适应车辆的高速性能并降低行驶时的噪音,保证行驶的安全性、操纵稳定性、舒适性和节能经济性。
轮胎种类繁多,分类发法各有不同,按结构不同,可以分为斜交胎和子午胎;按用途可以分为载重轮胎、客车用轮胎及矿山用轮胎等;按车种分为轿车轮胎、轻型载货汽车轮胎、载货汽车及大客车轮胎、工程车轮胎、工业用车轮胎、飞机轮胎、摩托车轮胎等;按大小分为巨型轮胎(一般指外胎的断面宽度在17in以上的轮胎)、大型轮胎(外胎断面宽度在10-17in之间)、中小型轮胎(外胎断面宽度在10in以下);按花纹分为直沟花纹、横沟花纹、纵横沟花纹、泥雪地花纹、越野花纹等。
斜交轮胎的帘布层是以35°角与胎面中心线相交,多层叠加。特点是胎面和胎侧的强度大,但胎侧刚度较大,舒适性差,由于高速时帘布层间移动与磨擦大,并不适合高速行驶。斜交胎是轮胎市场的传统品种,随着子午线轮胎的发展,斜交胎正在逐步淡出轮胎市场,目前我国主要应用在工程胎上。
子午胎是指胎体帘布层中从一个胎圈到另一个胎圈的帘线与胎面中心线大体呈90°角排列的充气轮胎。子午胎的结构特征主要表现在带束层是主要受力部件。带束层与胎体帘线成一个较大角度(70-80)排列,胎体帘线与带束层帘线从三个方向交叉构成无数个三角形网格结构。因此,胎冠刚度比斜交胎高,帘布层数比斜交胎少,胎侧比斜交胎柔软,重量较轻。子午胎比斜交胎耐磨,节油,并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和高速性能等特点。
子午胎对材料及制造技术要求很高,制造成本较高,但经济效益却非常好。随着近些年工程机械市场的高速发展,其所用轮胎—子午胎始终供不应求,并为国外少数几大轮胎生产公司垄断。
工程胎、轿车胎和载重胎是轮胎的主要产品。工程胎虽然只占国内轮胎产量的一小部分,但工程胎在轮胎行业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目前世界上的轿车胎基本上实现了子午化,我国轿车胎市场上外资和合资企业占据着约70%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原配胎市场,几乎形成垄断地位,我国国有和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替换胎领域。
载重胎占据国内轮胎产量的四分之一左右,是轮胎细分的一个重要类别。2001年我国载重轮胎产量为4085万条,2006年产量为8785万条,年均增长达到16.5%。在轮胎子午化的发展趋势下,载重胎的子午化率在2006年将近38%的水平,与斜交载重胎相比,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节能、安全、舒适、耐用,是载重胎发展的趋势,在强劲的市场需求下,全钢载重子午胎将是未来的投资热点。
工程胎是专用产品,是工程机械的主要零部件,因此需求十分有限。工程胎需求增长,主要取决于工程机械的保有量及生产量,特别是轮式化的程度和使用状况。目前全球工程机械用轮胎中3成配套,7成替换。除装载机轮胎外,其他的一般以中小型工程胎居多。巨型工程胎对技术原料要求较为严格,工程施工用的翻斗运输工程车和矿山开采用的自卸矿车为工程胎使用的主要对象。目前中国工程机械拥有量已超过160万台,年产量20万台左右,轮式化率已达70%-80%。预计2010年,中国工程机械的产量可达30万台以上,拥有量达到200万台,使用的轮胎也将相应增加30%。
随着国内工程胎需求量的快速增长,国内越来越多的轮胎制造企业开始争夺这一市场,我国生产工程胎的企业由原来的10家增加到30家,其中,贵州轮胎、河南风神生产规模较大,我国工程胎的产量持续快速增长,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程胎生产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0%。但我国工程胎的子午化率程度较低,只有7%左右,尤其是巨型工程子午线胎,到目前为止,只有山东一家有生产能力,2007年11月29日,我国首条全钢巨型工程子午线轮胎在寿光成功下线,填补了国内全钢巨型工程子午线轮胎领域的空白,山东银宝轮胎集团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生产此种轮胎的企业。工程胎子午化将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装载机是工程机械中产量最多的机种,中国现年产10.8万台,年增幅达17.5%。目前几乎全为轮式装载机,是工程胎最主要的使用对象。中国主要生产企业有25家,年轮胎配套总量估计在40万条以上。现在装载机多功能化、大型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使用的轮胎也随之大型化,且宽基化已十分普遍,超宽基化现象也在增多,并出现了扁平率达65-70的低断面轮胎。预计2010年国内需求量为14万台,需配套轮胎60万条左右,年增幅较之现在有所回落。
叉车为工程机械的又一重要机种。2006年世界叉车总销售量达到824095台,同比增长11.72%,中国叉车市场的销售量为90015台,同比增长34.11%,占世界总销售量的10.92%,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叉车销售市场第二。预计2008年叉车销售收入增速在30%左右。
挖掘机为工程机械中最主要的机械,2005、2006年全球产量约为15万-20万台,中国生产3.5万台,90%以上为履带式液压机。目前,国内挖掘机企业多为合资企业,现有年产能可达5万台。2010年国内需求量估计为6.5万台,其中轮式挖掘机有可能扩大10%-15%,产量达到6500-9500台,成为轮胎配套的又一重点,但轮胎用量不会超过4万条,规格也以中小型为主。
推土机、平地机的专用性很强,需求量不大,中国生产企业不到10家,年产量分别在5200台和1700台左右。“十五”期间发展较快,5年供应总量分别达到2.6万台和0.7万台。“十一五”开始增速放缓,预计2010年国内需求量分别为8000台和2000台。这些机械有履带式和轮式两种类型,中小型机以轮式优势较大,使用轮胎也以中小型居多,中国年需求量大约为1.5万条,预计2010年可达2万条以上。
路机和摊路机在“十五”期间国内总产量已达4.5万和0.5万台,目前年产7300台和1000台。其中轮胎压路机不足200台,因此使用特制光面工程胎的数量微乎其微。摊路机多为轮胎式,由于产量极少,轮胎用量微不足道。
起重机分为轮胎起重机、汽车起重机和塔式起重机三种,前两种皆使用轮胎。目前中国年销量在1.2万台左右,生产能力可达1.5万台,预计2010年需求量为1.3万台,呈缓慢增长之势。现在以100吨以下的轮胎和汽车吊类型的起重机占据主导地位。大型塔吊(主要用于超高层建筑)的最大起重量已达300吨。中国汽车起重机的年产量为1.08万台,配套轮胎年需求量在10万条以上,其中中小型机大多使用通用型工程胎或载重汽车轮胎,如16吨汽车吊常用11.00R20载重汽车轮胎,30吨汽车吊用12.00R20或12.00R24汽车轮胎。
大型汽车吊使用专用工程胎,如三菱的50吨汽车吊为14.00R24轮胎,70吨汽车吊为16.00R25轮胎。中国汽车吊2001-2005年5年的总产量已达4.2万台,现在年产能为1.5万台,预计2010年需求量为1.3万台。配套轮胎的需求量,2006年为10万-12万条,预计2010年将达12万-14万条。轮胎起重机目前中国年产量只有200多台,现有6家生产,预计2010年产量可达上千台,呈快速发展的形势。
混凝土搅拌机与其运输车辆混凝土搅拌机一般皆为轮式,使用的轮胎基本为载重胎。近年来,大型混凝土搅拌机皆已转为汽车搅拌运输车的方式。目前这类车辆国内已有18家企业生产,年产能已超过1万台。这些搅拌车多由重型汽车改装而成,每辆车要用10条以上轮胎,年需轮胎10万条上下,预计2010年可达15万条以上。
全球工程胎的市场容量很小,约占轮胎总销售额的5.5%,尤其是巨型工程胎全球需求量不会超过5万条。
子午化是我国轮胎的发展方向,巨型轮胎也不例外。
我国工程轮胎约有29.5%出口,其中工程子午胎46%用于出口。
轮胎成本构成
橡胶是轮胎的主要成本构成,约占轮胎总成本的50%左右。可见橡胶价格的波动对轮胎成本的影响较大。其中全钢子午胎和斜交胎所消耗的天胶比重要大一些,而半钢子午胎消耗的合成橡胶的比重要相对大一些。
全球轮胎市场:行业三甲牢牢把握市场半边天
在全球轮胎市场中,行业集中度较高,50%以上的市场份额牢牢把握在前三家轮胎生产企业普利斯通、米其林、固特异(见图5)中。且远高于第四名的大陆公司,三大厂商的销售额均超过了180亿美元,前十家轮胎企业拥有75%的市场份额。
轮胎行业属于技术、资金、劳动密集型行业,具有比较明显的规模优势。高端品牌产品被全球十大轮胎企业把握。
由图6我们可以看出,三大巨头的市场份额在2004年达到高点位69.2%,但总的看来自2000年开始是一个缓慢下降的过程,2006年占比达到50.63%,低于1997年的水平,全球轮胎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中低端品牌生产企业正在稳步前行。
国内现状:全球轮胎企业争夺中国市场
目前国内轮胎市场分为三大方阵。第一方阵是以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异等为代表的独资或合资企业,其优势在于轿车、轻卡子午胎市场以及高档、高速度级等子午胎市场;第二方阵则是以韩泰、锦湖、佳通等为代表的独资或合资企业,其优势在于中档的轿车、轻卡子午胎市场等;第三方阵为国内企业,其竞争优势仍局限于以低廉的价格占领部分市场轮胎主要生产消费国家美国轮胎市场萧条,据美国橡胶生产商会公布的数据,2006年美国的轮胎销量比2005年下降4.5%,各种规格的原配轮胎销量为3.1亿条,比2005年减少1400万条。由于美国劳动力成本高、工厂设备老化、与联合工会谈判困难等原因,跨国轮胎企业正逐步减少其在美国的投资或关闭工厂;而中国轮胎市场正直繁荣阶段,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轮胎产量达到4.33亿条,同比增长15%,是继美国、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轮胎生产国,但我国的轮胎技术、质量及品牌目前还无法与美国、日本等轮胎强国抗衡。
我国轮胎工业的技术水平不高,消耗大,这除了与我国的产品结构有关,即载重胎比例大外,我们同规格胎也比国外重。有报道指出,按轮胎材料的消耗计算,国产16层级11.00-20规格轮胎均重48.8公斤,而日本普利司通同品种规格轮胎重44.3公斤;国产185/SR14轿车胎重10±1.2公斤,日本三个厂平均为9±0.3公斤,法国米其林225/65R15轿车胎比我国同类胎轻3.2公斤。
我国轮胎市场的强劲需求吸引了外资企业的进入,到目前为止,在我国的外资轮胎企业已有20多家,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最初方式是通过合资或收购国内小型轮胎企业,发展到目前主要通过投资建厂扩大规模,凭借其自有品牌的优势地位进行竞争,世界排名前10位的跨国轮胎企业中,普利司通、米其林、固特异、韩泰等9家落户中国,而最近,之前唯一未设厂的德国大陆公司也宣布准备在中国投资建厂。国内80%左右的轿车轮胎被外资企业占据,外资企业在轿车胎市场中占有绝对优势地位,并且,外资企业牢牢占据着国内高端市场,与国内企业不到10%的利润率相比,一些外资企业的利润率高达20%以上,是国内企业利润的两倍。
我国轮胎生产企业规模普遍较小,2006年销量第一位的佳通集团销售额还不足米其林轮胎的8%,目前,我国轮胎生产企业平均生产能力仅为40万条/年,生产能力在100万条/年的大企业仅有15家,超过300万条/年的有3家。目前我国有轮胎生产企业370多家,据了解,仅山东省轮胎小企业就有上百家,年产量在50万条以下的小厂家占70%。轮胎行业并购整合需求强劲。
2006年度世界轮胎75强排行榜中,中国有21家企业入围,成为入围75强最多的市场区域(其中台湾地区5家入围),这21家轮胎企业的销售收入超过73亿美元,超过全球轮胎销售收入的7%,尽管与2005年相比减少2家,但中国大陆的16家企业的总销售收入达到52.5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7.7%。
目前我国子午线轮胎仍处在投资增长期,不论内资还是外资企业都看好这个市场,不断增资扩产上项目,这个过程还将持续几年。到2010年,我国高速公路将达到5.5万km,汽车年产量将达到1000万辆,汽车保有量将增加到6200万辆。根据我国公路、汽车、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规划,有关方面预测,到2010年,我国轮胎总需求量约3亿条,其中子午胎2.1亿条,子午化率达70%。
近年来,随着国内轮胎市场逐步放开,大型跨国公司已经通过收购国内企业方式大举进入国内市场。大型跨国轮胎企业在国内重点投资于品牌影响力大、技术优势更明显和规模效应更显著的轿车轮胎市场,这导致国内半钢轮胎企业的最小经济规模已经提高到500万套/年,内资企业的资金实力已经难以与跨国公司在这一细分市场进行竞争。当前国内70%左右的轿车轮胎为外资企业生产,跨国公司在轿车胎市场中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尤其是原配胎市场,跨国公司的大举介入正在促使国内轮胎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
高端产品由欧美知名品牌占据,中端产品由韩国企业占据,同时降低成本后的韩国企业也在逐渐将价格进一步下探,在这样的一种形势下,中国企业在未来将受到挤压。
由于中国轮胎市场在未来仍会保持高速增长,短期内中国轮胎企业感受到的压力并不会太明显。
由图7我们可以看出,前十名的集中度虽然维持在60%—70%之间,但前十名的销量有了很大增加,2006年前十名销售额是2001年的3.7倍。企业规模大大提高,第一名企业的销售额从2001年的22.2亿元提高到2006年的111.1亿元,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在不断提高。
由于生产数据资料来源不同,统计口径不一致,轮胎产量有不同的统计数据,主要有国家统计局和轮胎协会,国家统计局统计的轮胎总产量包括摩托车胎,轮胎协会的统计只包括协会单位。
轮胎协会统计,2006年我国轮胎产量约为2.8亿条(不含摩托车轮胎),其中子午线轮胎产量为1.77亿条,子午化率为63.2%;全钢子午线轮胎产量为3700万条,半钢子午线轮胎产量为1.4亿条,分别同比增长32%和22%;出口轮胎交货量为1.1亿条,较同比增长30%。我国巨大的汽车保有量和持续增长的车市,使国内轮胎市场注定会继续红火。据我们的预测,2008全年我国轮胎行业仍将以15%的速度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6年我国轮胎产量为4.33亿条,2007年1~6月国内轮胎产量2.48亿条,同比增长23.4%,其中子午胎1.13亿条,同比增长38.2%。来自海关的统计数据表明,上半年轮胎出口6672.9万条,同比增长30.2%,出口额26.8亿美元,同比增长36.3%。
我们选用轮胎协会的数据来看轮胎子午化率,轮胎的子午化程度正逐步加大,2006年子午化率达到67.12%,产品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预计2007-2008年我国子午胎仍然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2008年以后会进入平稳发展阶段。
山东以老工业基地和民营企业的掘起,占据着全国近35%的产量,长三角则以外资的迅速扩张而超越山东。
此外,天津、广东、福建等地也成为外商的投资热点,银川和新疆靠地缘优势也有一定的产量。在子午胎方面,地区分布略有不同,江苏以23.3%的市场份额占据第一位,由于外资企业以生产轿车胎为主,因此长三角地区占据着全国近40%的产量,山东占据着19.61%的产量,虽不及轮胎总产量的比重,但相对于2005年已提高了2.69个百分点,也可以看出国内轮胎企业的子午化率在不断提高。轮胎产业具有一定的区域优势。
企业所有制形式多样化
企业有所制形呈现多样化,国有和国家控股、民营、私营、中外合资、合作、独资等等,基本形成了国有和国有控股、民营和外资三大格局。
外资已经成为我国轮胎工业重要的一部分,而且近年来国际轮胎跨国公司排名前十位的企业无一例外地靠其在中国的成长因素巩固自身在国际地位,比较典型的是韩国轮胎在中国的扩张,使其超越韩国锦湖在国际的排名。他们或是跟进国际知名汽车企业进入中国,或是看重极具成长价值潜力的中国消费市场,亦或是有其全球竞争战略安排,然而他们在中国的发展,同本土企业的成长走出了截然不同的模式。外资企业更看重布局、量产和单一品种;本土企业更多的是单打独斗、规模扩张、全面发展。据报道,目前除上海 轮胎橡胶准备在重庆和云南上全钢子午胎项目, 青岛双星成功入主湖北东风轮胎外,其他企业都只有一个生产地区,且斜交、子午胎全做,轿车、载重、农业、工程胎都有;而外资却是几个生产地区且全钢和半钢多不在一个企业生产,这固然同发展历史有关,即产业政策规定新上外资企业不准上斜交胎,但同时也看出了我国轮胎企业与外资企业的经营理念上的不同。
轮胎出口量大且地区集中
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轮胎产量超过40%用于出口,全国轮胎出口数量增幅也超过20%,成为拉动我国轮胎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出口轮胎中轿车胎占轮胎总出口量的60.5%,高达7220万条,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36.1%,为16.7亿美元,载重轮胎出口量占总出口量的32.6%,为3890万条,其出口额却占到总出口额的57.9%,达到26.8亿美元,仍是我国出口轮胎的重头,载重轮胎出口中斜交胎仍继续占据主导地位。2006年出口总量首次突破1亿条大关,达到1.19亿条,占当年国内产量的1/3强,比2005年增长20.2%,出口额也跃升至46.89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36.75%,约占当年全球轮胎贸易额的16.7%。出口国家和地区达到近180个,遍及五洲,尤其是以美国、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既是我们的传统市场,也是集中输出地,2006年我国出口轮胎总量的56.5%,出口额的50.2%发生在该地区。
出口产品地域很广,集中度很高。除了以前大家共知的欧美市场外,以阿联酋、沙特为代表的中东国家,以巴基斯坦、伊朗、菲律宾为主的亚洲国家,大洋洲的澳大利亚等对我们来讲既熟悉、又陌生。美国在中国出口轮胎市场中占有绝对地位(见图14、15)。出口到美国的轿车胎占轿车胎出口总量的35.4%,出口额占39.4%,载重胎出口量占40.2%,出口额占36.3%,农林类车辆用胎占55.9%,出口额占37.7%,工程类轮胎占28.3%,出口额占29.4%,欧盟15国(指欧盟创始国)加起来也难撼其霸主地位。而在欧盟15国中,英国又是我国轮胎出口的主要战场,其进口中国轮胎的数量和金额占了欧盟的1/4强。受产业转移的影响,台湾也逐渐成为大陆轮胎重要的输出地,台湾正新、建大、南港、泰丰已经在大陆的昆山、厦门、张家港、南昌等多地设立工厂形成大量产能,不排除其产品回流的可能。在巩固发达国家市场的同时,开拓和培育发展中国家市场是中国轮胎出口的又一特色,如南美的巴西、墨西哥、阿根廷,亚洲的印度、伊朗、巴基斯坦、菲律宾,非洲的阿尔及利亚、南非、埃及等,中国轮胎几经努力在当地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这些新兴市场极具发展潜力。
出口企业所有制构成形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统计数据表明,外资在华企业出口不仅在数量上,在金额上也全面超过内资企业,外资企业在轿车子午胎出口不论从数量还是贸易额都占有压倒性优势,出口的7220万条轿车胎中,外商独资和合资企业占了6200万条。一向被业内看好的载重轮胎出口阵地尚可一拼,目前内资企业以15.58亿美元领先于外资企业4.3亿美元。在全钢载重子午胎出口中,内资企业拼命向外挤,而一些跨国公司却很少出口,且牢牢占领着大客车轮胎消费的高端市场,这固然同他们的产能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产品技术当初高,安全性强的体现。
替换胎:轮胎企业争夺的新空间
由于技术、规模、品牌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轮胎企业产品主要集中在替换胎市场(见表2),随着汽车市场走向平稳发展、汽车保有量逐渐增加以后,原配胎市场已经不再能满足轮胎企业的发展,而替换胎的需求增长将在2006年迎来高峰,市场份额将占到整个轮胎市场近70%左右,是原配胎市场的2倍。相对配套轮胎类似于采购的销售不同,在替换市场销售中,渠道起着关键作用。随着各大轮胎巨头在中国产能布局的逐渐完成,售后服务网络建设和提供增值服务将成为竞争的核心,替换胎市场也逐渐成了外资企业跑马圈地的一部分,米其林的“随你行”服务计划,以及固特异的“汽车保姆计划”都是针对替换胎市场而推出的。据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在买车时,关注轮胎品牌和性能的仅为18.5%,而更换轮胎时关注轮胎品牌和性能的消费者则接近88.6%;在选择轮胎时,90.3%的消费者选择质量和性能稍好的轮胎,而只有4.2%的消费者还会选择原厂轮胎。
这项调查也显示了轮胎厂商强化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建设的市场动因。
轮胎行业总体经济状况
2006年轮胎行业销售收入为1322.6亿元,同比增长28.38%,利润总额39.5亿元,同比下降21.24%。2007年1-8月销售收入为1084亿元,同比增长31.37%,利润总额47.7%,同比增长38.59%。由图可以看出,利润增长率与销售收入增长率经常不一致,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增长率保持着较大的一致,行业整体状况健康稳定发展。由图2毛利率情况图可以看出,自1999年到目前为止毛利率维持在12%-24%之间,2006年毛利率最低为12.69%,2007年1-8月有所回升,为14.00%,主要是2006年橡胶价格大幅上涨造成,2007年橡胶价格依然维持高位,并且受到美国和欧盟全新《FMVSS139轮胎测试标准》和《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制度》REACH法规的影响,大大提高了中国企业进入欧美市场的门槛,以及自2007年7月1日起轮胎的出口退税率从13%调整至5%,将在一定程度上挤压轮胎生产企业的利润,减缓我国轮胎出口增速,带动行业内整合。但2007年,大型轮胎企业已通过陆续涨价消化了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
我国轮胎市场需求预测
轮胎工业的发展与汽车和工程机械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的产量决定轮胎配套市场的容量,二者的保有量则决定了轮胎在替换胎市场的容量。
我国汽车产量已由2000年的200万辆达到2006年的576万辆,2007年1-10月产销量已经突破了700万辆,预计我国汽车业仍将维持15%左右的增长速度。随着汽车产量的增长,2006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到3500万辆,是1996年的3.5倍。为轮胎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空间。
内需市场的增长和近年来海外市场的不断突破使得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销售收入从1992年的208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970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1%。城镇化建设、房地产投资、中长期铁轮建设规划、高速公路网的建设、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缉私、西部大开发、三峡工程、西气东输等拉动了国内工程机械的消费增长,以及工程机械轮胎相对较高的替换率为工程轮胎企业提供较大的市场空间。
我国轮胎市场预测:本土品牌将原来应用在海外市场的先进轮胎设计、生产技术应用在国内销售的轮胎上,并通过加强品牌建设、开拓营销渠道、提升附加服务等措施来提高产品的性价比,将显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
预计今后几年我国轮胎工业发展总体水平仍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增长幅度估计15%左右,其中子午胎增幅在20%左右,全钢子午胎在35%左右,斜交胎仍呈小幅下降。
相关上市公司分析
风神股份(600469):载重胎和工程胎行业龙头
公司在载重胎和工程胎生产上处于龙头地位,通过股权划转,公司已经转变为央企下属企业(中国化工集团全资子公司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控股),股权划转后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持有公司39.22%的股权,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端公司拥有400多万套各种轮胎生产能力,2007年三季度公司轮胎子午化率已达到60%,远高于行业45%的水平,未来公司子午胎的比重将逐步上升。目前公司通过承债方式收购河南轮胎集团的50万套子午线轮胎生产线及配套设施,解决了公司与集团公司的同业竞争,成为公司又以利润增长点。公司为宝硕公司提供的7000万元贷款担保因宝硕公司破产负有连带责任,扣除2006年度计提的预计负债1400万元,将有5600万元的资产减值损失。产能扩张、产品结构调整、天然橡胶价格小幅下降,会使得公司毛利率有所提升。
考虑到轮胎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行业整体毛利率将有所下降,故公司毛利率提升幅度较小,维持在14%左右,我们预计公司2007-2009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41元、0.65元、0.85元。
风险分析
汇率风险:我国轮胎出口比重大,因此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轮胎企业有一定影响。
天然橡胶价格风险: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橡胶进口国,约三分之二的天然橡胶需要进口,因此国际天然橡胶价格的变化,对我国橡胶产品的影响较大。
|
对 橡胶/轮胎 有何见解?请到 橡胶/轮胎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