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电力设备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电力设备“电网投资+节能减排”双轮驱动 |
|
http://cn.newmaker.com
1/4/2008 1:25:00 PM
佳工机电网
|
|
清洁、可再生电源仍会快速增长
节能减排背景下,预计未来3年用电需求将小幅度平稳增长。因此,基数增大、供电紧张缓解及需求增长空间共同决定了2007年是电源建设的阶段性景气顶点,而后会渐渐趋稳,从而拖累发电设备行业的成长性。
由于火电在我国发电结构中的比重高达78.23%,故我国电源建设的“见顶”实际是火电增量放缓导致的结构性见顶。2007年前9个月,火电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2124.41亿元,同比下降3.48%,增速明显放缓;水电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1047.50亿元,同比增长11.11%,势头比较平稳;核电共完成投资100亿元,同比增长88.87%,增速明显提高。火电之外的新能源仍在强势增长,只是基数太低导致短期内不会达到较高占比。
“上大压小”有助平滑火电周期
我国2006年生产的火电设备中,30万千瓦及以上容量机组占比达76.14%。结合“上大压小”的政策导向和执行进度,以及国产化程度提高、机组建设成本大幅下降,60万千瓦及以上容量的大机组不日将成为主力机型。
大机组属高附加值设备,中低端发电设备制造商在技术和投标环节均不占优势。可以说,“上大压小”推进了火电机组的“更大换代”,并愈发凸显出发电设备龙头的竞争优势,使其在周期见顶时亦能保证绝对收益。
一次和高端输变电景气度高
电网投资力度锐增,从子行业层面来看,一次设备是直接受惠者,景气度最高。电网建设的中前期对一次设备的需求十分巨大,而二次设备的景气度则要滞后到中后期才能释放,因此一次设备作为电网建设的直接受惠者,将是明年景气度最高的输配电子行业。实际上自“十一五”之初,一次设备板块就已显现出繁荣的势头。
从公司层面来看,高端设备商超额受益,中低端设备商掣肘毛利。输配电设备正在快速产业升级,对高端设备的需求必然不断加大,而高端设备的技术基本都掌握在外资企业和内资龙头手里,加上“十一五”期间国家对主要电力设备国产化率必须达到70%以上的硬性要求,有理由认为国内的高端输配电龙头是本次电网建设盛宴的VIP,将超额分享景气。
节能减排依然是主旋律
电力行业一向是耗能大户,其增效降耗效果对能否实现规划目标至关重要。因此,在新能源和电力环保降耗类设备板块中必将涌现多个投资亮点,名副其实的投资机会发源地。
节能调度对电力设备行业属重大利好。目前看来,核电、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比例仍然非常低,即便提高电价、全额上网也不足以明显增厚电力上市公司的业绩,短期内只有水电或火电大机组装机比例较高的电力企业才会从节能调度中见到效益。但明确的政策导向已经让电力企业积极地上马大机组、布局新能源,形成对新能源设备的巨大需求。新能源设备中的“风电设备制造”板块尤为值得投资者关注。风电是继水电之后最具商业化潜力的清洁能源,发展引人注目。
行业毛利有望回暖
电力设备行业最主要的原材料是钢材、铜和铝,占到生产成本60%-80%的比重。
其中,发电设备主要使用钢材,而铜、铝则广泛应用于一次设备和电机设备。
铁矿石谈判结果并不乐观,焦炭价格和海运费上升势头不减,国内煤炭又存在强烈的涨价预期,故预计2008年我国钢材价格受经济拉动和成本推动会继续走高,下游发电设备商的利润将受到挤压,毛利可能小幅下滑。
随着产能的释放,取向硅钢价格不会再像前两年那样疯狂飙高,但下游需求也决定了价格不会深跌。供需关系会使不同产品的价格趋势出现分化:高牌号的HiB价格仍会上扬,中低牌号产品如30Q130则很可能在现价基础上窄幅波动。
受美国经济可能下行的影响,2008年有色金属价格难以复制2007年的凌厉走势,而一次设备和电机设备在经历这几年金属提价的过程中已基本完成了优胜劣汰和成本转嫁,因此行业毛利回暖已经来临。
不应过度看重海外订单
长远看海外拓展是我国电力设备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现阶段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市场需求有限。以“两印一越”为核心的南亚、东南亚地区是主要拓展区域,这些国家虽然发展迅速,但需求容量相对国内新增规模和企业产能仍显局促。
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人民币加速升值已是定局,而主要出口国中只有印度卢比兑美元的升势强于中国,印尼、越南都在贬值,加上我国输出的主要是中低端电力设备,因此未来的出口价格并不乐观。
此外,回款周期长风险大,高成本抹掉部分利润。
因此,目前关注“海外订单”的意义在于评估相关公司的行业地位及竞争潜力,尚未到体现业绩的阶段,短期内不应作为核算公司价值的重要指标。
此外,鉴于技术尚不成熟、耗资巨大,并在电网安全、设备制造、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风险。目前接单金额最大的是尚未上市的西开集团,也只有10亿元。总之,未来2-3年内特高压项目对上市公司业绩的直接贡献其实有限,但可以间接带动高压和超高压技术的升级。另外作为电力建设中的热点,特高压仍值得持续关注,一旦示范工程效应良好大规模建设启动,市场容量将爆发性激增,那时才是相关上市公司的大机遇。
|
对 其它电力设备 有何见解?请到 其它电力设备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