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工机电网 在线工博会 我的佳工网 手机版 English
关键字  
  选择展区 >>
您的位置: 首页 > 交通运输/海工装备展区 > 发动机展厅 > 新闻 > 正文 产品 会展 人才 帮助 | 注册 登录  
发动机
 按行业筛选
 按产品筛选
本产品全部新闻


e展厅 产品库 视频 新闻 技术文章 企业库 下载/样本 求购/论坛
  市场动态 | 技术动态 | 企业新闻 | 图片新闻 | 新闻评论 佳工网行业新闻--给您更宽的视角 发表企业新闻 投稿 
跨国公司已将我国电喷市场瓜分殆尽
http://cn.newmaker.com 5/23/2005 4:19:00 PM  佳工机电网
欢迎访问e展厅
展厅
1
发动机展厅
汽油发动机, 柴油机, 船用柴油机, 天然气发动机, 气缸及部件, ...
跨国公司纷纷发兵我国电喷市场,产业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状态。

环保总局曾发出消息,2007年7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国3排放标准(相当于欧Ⅲ排放标准),其中北京先行一步,在年内就将实行这一标准,而电控燃油喷射正是内燃机实现国3以上排放的必备条件。

四巨头圈地

4月20日,上海国际车展前一天,全球最大的柴油系统供应商---博世柴油系统的中国公司总经理齐科甫向记者描述了博世在中国的战略时间表。

博世汽车柴油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于2004年8月在无锡成立。

在接下来的三年中,这个公司的总投资额将达到2.8亿欧元。从今年开始,博世柴油系统将实现用于现代柴油汽车的先进共轨系统零部件在中国的本土化生产。

到今年年底,一个面积达30万平方米,拥有2000名员工,集世界级生产、研发、管理能力于一体的博世生产基地将投入使用,其中包括一个拥有300名工程师的技术中心。

同样是在上海车展上,另一柴油系统巨头--德尔福公司推出了一套新的分析诊断系统,该系统可帮助技术人员快速确定共轨系统发动机燃油喷射故障。

在汽油系统方面,日本电装公司早已宣布将在今年年底在其广州的新公司开始生产汽油发动机用喷油嘴和喷油泵。

无独有偶。西门子威迪欧汽车技术集团也已向外界透露将在长春生产新一代汽油喷嘴,投资额接近1000万欧元,预计于2006年1月开始批量生产。

目前从国际上看,电喷系统的供应商主要是这几家,现在中国也呈现出这几家竞争的态势。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道。

自主品牌之殇

据了解,目前国内企业与电喷生产有关的主要有两家。

一家是上海的联合电子汽车有限公司,这是国内几十家企业联合起来与德国博世公司合资组建的合资企业,主要从事汽油发动机控制系统及其零部件的开发生产。

另外还有一家就是无锡的威孚集团,在柴油喷射系统行业,威孚去年创造的产值在全行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博世汽车柴油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它与博世公司合资建立的。


无锡威孚集团公司的喷油器(包括喷油嘴偶件)生产车间及原先威孚与博世合资的生产喷油嘴偶件的欧亚公司均并入新成立的博世汽车柴油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威孚公司的技术中心也进入合资企业。

无锡威孚仅保留直列式喷油泵和机械调速器的生产。待到机械控制直列式喷油泵退出市场后,威孚公司将为博世汽车柴油系统公司进行零部件半成品加工。

在合资公司当中,威孚集团持股33%,博世公司持股67%。

33∶67是一个非常微妙的比例,这意味着威孚彻底失去了发言权。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所长朱剑明说,当然,对于威孚而言,把自己绑在博世这样一艘航空母舰上,风险自然是大大降低了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联合汽车电子是中外双方各占50%的股比,但话语权方面,外方所占优势显然要大得多。至于博世汽车柴油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博世公司控股,其技术和品牌都属于博世,根本不可能保留威孚自己的品牌。我觉得国内电喷系统的自主品牌是有名无实了。

威孚集团董事长许良飞这样解释跟博世合作的动机:油电喷是个非常先进的系统,几乎是零部件领域最高级的技术。要是由我们自己开发来达到用户的要求,要走很长的路,短时间做不到。而跟博世合作之后,博世会把满足中国现行标准的一些技术拿到中国来,而且还会派专家来帮助指导,使我们生产出满足世界水平的零部件来。同时,我们还会按照股比获得相应的利益分配。

分羹希望几何

由于国家排放法规推进的速度较快,国内的燃油装置生产企业难以适应,这种合并是目前惟一可能的选择。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姚春德这样解释威孚和博世的合作。

他进一步指出:威孚在国内算是燃油喷射系统方面领先的公司,但也难以生产共轨系统。不过,一旦国内大规模推进欧Ⅲ标准,后起的国内企业定会跟上。像奇瑞汽车现象一样,国产的电喷系统会迅速成长,形成自己的特色。

国内自主生产满足欧Ⅱ排放的电喷系统,在技术上已不存在问题。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袁大宏介绍说。

但这只是说技术上过关了,实际上,在产业化方面还遥遥无期。另一位业内人士王先生对此不以为然,国外电喷企业的实力,来自巨额的研发投入和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而国内在这方面根本无法与之匹敌。

博世2003年在研发上的投入是27亿欧元,2004年在研发上的投入是30亿欧元,该公司专职研发人员就有2.2万人。而德尔福每年的研发投入也在十几亿美元。

且不说国内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凤毛麟角,即使在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能否转化为生产力,能否被市场接受,也是国内企业面临的一大问题。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理事长倪宏杰认为,在国外企业大举进军中国市场的环境下,国内电喷系统生产企业所面临的机会已经寥寥无几。

据西南地区一位业内人士介绍,国内发动机电喷系统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企业并不算少,但目前还没听说哪家有产业化的。跨国公司已有成熟的技术,而且在国际上都是配套关系,目前这些企业还都实现了本土化。他们还有什么必要再发展新配套商?再说,就算你实现了产业化,在技术和成本上会有优势吗?

发表评论】【新闻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更多有关发动机的新闻:
·燃油喷射系统走向精密 电控 高压 5/15/2005
·长安福特马自达发动机公司近日成立 4/22/2005
·奇瑞发动机将出口俄罗斯 3/31/2005
·中国最大规模汽车气门项目落户沈阳 3/24/2005
·宗申12亿造汽车发动机制造基地 2/13/2005
·一汽海马汽车将建年产15万台发动机工厂 1/24/2005
·丰田广汽合资厂开始生产发动机配件 1/21/2005
·全球最大发动机制造商布局中国 12/9/2004
·本田与GE成立喷气式飞机发动机合资公司 10/16/2004
·康明斯重卡发动机销量超过卡特 10/15/2004
查看与本新闻相关目录:
·交通运输/海工装备展区 > 发动机展厅 > 发动机新闻

对 发动机 有何见解?请到
发动机论坛 畅所欲言吧!





网站简介 | 企业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English | Showsbee | 会员登录  
© 1999-2024 newmaker.com. 佳工机电网·嘉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