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铣床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中国机床业需进一步挖掘发展潜能 |
|
http://cn.newmaker.com
5/19/2005 11:13:00 AM
佳工机电网
|
|
机床行业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工业的基础行业,目前我国机床消费和进口均是世界第一。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稳步发展,“中国制造”的旋风愈刮愈烈,投资和出口的浪潮方兴未艾,我国机床市场的容量扩张历历在目,可以预见的未来,世界第一机床消费大国的地位仍将牢不可破。
这两年,日本、我国台湾省、欧洲、美国、韩国的数控机床品牌已对国内机床市场发出了咄咄逼人的攻势。据统计,2004年自日本进口的机床就达到19.7亿美元,增长58.8%,自台湾进口12.1亿美元,排在第二位,仅从上述两个市场进口的机床就占到当年进口总值的53.7%。另外自德国进口8.6亿美元,增长51.6%,自美国进口4.8亿美元,增长75.3%。
巨大的市场容量并没有练就出一流的生产能力,随着进口机床持续快速增长,我国机床行业脆弱的竞争力一览无余。1999年我国机床进口为15.1亿美元,之后直线上升,到2004年进口值已达到59.2亿美元,是1999年的4倍;而2004年出口值只有5.4亿美元,不及当年进口的十分之一,进出口逆差达到53.8亿美元,比2003年又增加了16.3亿美元。逆差不断扩大一方面表明我国机械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产生的需求在不断升温,技术改造的力度在不断加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国产机床在品种、质量、可靠性等方面与进口机床难以分庭抗礼,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和不足。
机床的逆差背后透视差距,机床行业的进出口状况,折射出了我国机床行业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难以高枕无忧,行业本身核心竞争力的水平难以跟上整体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的机床技术指标、加工精度和可靠性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下风是不争的事实:
一是结构差距。国内数控机床的产业集中度低,普及型数控机床的生产能力小,生产中低档数控机床的企业多,生产高档数控机床的少,功能部件发展滞后,产业化程度低。我国进口机床以技术含量较高的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唱主角,出口则以普通机床为主。2004年,我国共进口立、卧式加工中心7168台,价值7.9亿美元,分别增长59.2%和50.1%;进口数控车床4.6亿美元,是普通车床的5.8倍;进口数控铣床3亿美元,是普通铣床的5.1倍;进口数控镗床是普通镗床的6.2倍。与此相反,2004年出口的立、卧式加工中心只有101台,仅262万美元,不及进口金额的千分之三;出口数控车床0.3亿美元,不及普通车床出口的三分之一;出口数控铣床175万美元,只相当于普通铣床出口的9%;出口数控镗床只相当于普通镗床的40%。
二是价格差距。我国进口机床的均价远远高于出口均价。2004年数控车床的进口平均价格为5.7万美元/台,是同期出口数控车床均价的4倍;数控铣床进口均价为8.5万美元/台,是同期出口数控铣床均价的5倍;立式加工中心进口均价为7.4万美元/台,是同期出口立式加工中心均价的2.7倍。
三是技术差距。虽然近年来我国数控机床产业的一些关键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总体技术、工艺和性能仍然落后。国外机床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都在1000小时以上,而国产的大多在500小时徘徊。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航空制造业、模具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是机床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国内目前以数控机床为代表的高技术产品无论在品种、性能、质量和可靠性上都远远满足不了用户的需要,造成国产机床竞争力不强,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
正视差距,才能迎头赶上。要想中国的机床发展能够高枕无忧,必须因地制宜地打造自己的竞争优势。一是要稳扎稳打,继续发挥现有的比较优势,加大普通机床和普及型数控机床的发展;二是要边学边打,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让更多的外国机床厂商在我国建厂或设立代表处,凭借“技术外溢”效应提高我国机床行业的发展潜能;三是要猛追狠打,依靠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进一步提高数控机床的质量和产业化规模,提高机床产品质量、可靠性和服务水平,积极开拓新市场,创立自己的品牌。
|
对 数控机床/铣床 有何见解?请到 数控机床/铣床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