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港口设备/海洋工程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中国造船--涅磐中的凤凰 |
|
http://cn.newmaker.com
12/7/2007 11:47:00 AM
佳工机电网
|
|
订单利润规划豪情万丈
谁也没有料到.2007年的世界船舶市场会如此坚挺。自今年开局以来国际市场船价不仅没有如预斯般回落,而且颇有追涨的势头。在现实面前众多业界预言家们、甚至欧洲资深专家都不禁大跌眼镜.而造船产能飞速提升的中国却在一路飘红的船价中获得了可观的规模效益。
事实上.自2002年下半年全球航运市场开启牛市以来伴随着运价的快速上升世界新造船市场的投资额也在逐年递增。据统计.2003年之前新造船市场的投资额每年大致维持在360亿美元左右但从2005年起投资额激增到700亿美元,而在之后的3年间这个数字又翻了一番,2006年全球新船成交共1.4亿载重吨创下了141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
国际船市的持续兴旺为中国造船赢取巨额利润创造了有利条件。正如专家们预言的世界船舶制造业已然向中国转移当欧洲造船业处于衰退期、日本造船业处于成熟期.韩国造船业处干成长末期之际破茧而出的中国造船业以勇气和速度注释了中国因素的力量。
在以数据说话的时代中国造船业的规模优势显而易见。2006年中国造船承接新船订单4251万载重吨首次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2007年一季度.世界新船订单的格局仍然被中、日、韩三国主导,按载重吨计算.三国承接新船订单总量的比例达875%。其中中国造船业承接新船订单高达2010万载重吨占全球船舶市场份额一半以上.同时这一数据也接近2006年全年订单的一半。面对天量订单如果说2006年被称为"历史性的高峰年",那么2007年的开局只能用"不可思议"来形容。
更值得人们期待的是中国造船的利润正随着规模优势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回首2006年我国船舶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6亿元,较2005年增加4857亿元其中船舶制造企业实现利润5328亿元较2005年净增30亿元。而在2007年一季度.这种势头更为强劲据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船舶出口总额已达23.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9.1月均出口额近8亿美元。与此同时,国际上三大主要船种的船价都在继续高位狂奔例如口万载重吨的好望角型散货船船价已升至7800万美元/艘,较7002年时的船价上涨了近130%;15万载重吨级的苏伊士型散货船船价则创同级散货船最高价位8100万美元/艘6500TEU级经济型集装箱船船价则涨至9900万美元/艘:而VLCC的造价也始终保特着1.3亿美元/艘的最高价位水平。可以说只要国际船市持续保持兴旺的态势.那么拥有规模效益的中国造船也必将再大赚一笔.
可观的利润前景使中国造船人旧貌换新颜,过去只谈订单不谈利润的形象彻底颠覆取而代之的是利润与订单并重的豪情。例如在中国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其十一五改革发展纲要确立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集团公司年造船产量确保900万载重吨力争1000万载重吨,进入世界造船集团"三强",2010年销售收入确保500亿元力争1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造船及海洋工程、修船、配套和其他业务的收入则分别达到630亿元60亿元、90亿元和120亿元。1000亿元!在一年前还以400亿收关的中船集团如今竟然放言1000亿的目标中国造船真的步入了利润时代。
主流船型引领船股全线飘红
中国造船业的财源滚滚如今已经影响到各个领域。自2005年以来中国股市处干一片疯涨中,无数垃圾股在大盘飘红的带动下鸡犬升天。可以说从去年年初至今涨幅三四倍甚至七八倍的股票遍地都是.但三支造船股沪东重机、江南重工广船国际仍然令我们感到惊艳。
据股币知情人士介绍自2006年3月至2007年5月广船国际的股价从4元/股变成43元/股,翻番10倍有余。其主营业务正是船结构工程以及船坞制造。而江南重工自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其股价从2元/股变成20元/股翻番近10倍主营业务也是与船舶相关的配件制造以及钢体制造。最为出众的沪东重机,自2006年3月至2007年5月股价从9元/股变成120元/股翻番达12倍其盈利原因与前两者相同.正是主营利润的连续大幅度增加。
截至2007年5月底在浩如烟海的股市大盘中,沪东重机已作为股民眼中的经典案例成为全民追捧的对象。可叹中国造船业何时享受过此等风光而这财源滚滚的喜人形势究竟来自于何处。
事实证明.中国造船有今天.完全是多年来卧薪尝胆的回报。若干年来,中国造船业在世界三大主流船型的技术能力提升上有目共睹。集装箱、油轮、散货船的飞跃式发展都是在几年间所发生的事。回首上世纪90年代末之前30万吨VLCC、8000TEU的集装箱船、15万吨的散货船还都是遥不可及的奢望。而短短几年间中国造船业在三大主流船型上已经做大做强不仅中国船东将新船交由本国建造而且国际船东都将目光投向中国一时间"中国因素"成为国际船舶市场上一个新的名词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世界造船市场开始了重新洗牌的局面。
在新的格局中.虽然仍是中,日,韩三分天下但中国造船界无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一大块份额。这块大蛋糕甚至在一定时间内令原有的中国造船产能难以消化。正因如此,在2005年一季度世界新船订单接近50%的份额中中国两大造船巨头-中船集团公司和中船重工集团公司仅承接订单834万载重吨中远集团、长航集团下属船企承接订单283万载重吨剩下45%的新船订单几乎悉数落入江苏、浙江一带新兴民营船企囊中。正如江南某造船公司老总所言新兴民营船企的造船热情已超乎我们的想象。全国从南到北大江两岸扩建和新建的船厂比比皆是有报道称浙江舟山的海岸线已基本被造修船企瓜分殆尽.诸多民营造船企业霎时间的风起云涌不禁令人膛目。
显而易见.财源滚滚的中国造船凭借整体实力的提升。已经跳出了过去在低端市场刺刀见红的拼杀当宏伟蓝海战略替代红海战略主导中国造船界之时,中国造船人既拥有了"中国因素"的骄傲又赚得了规模效益的实惠。国企造船巨头与民营船企的互补,将天量订单网罗于摩下。固然,世界经济与贸易的繁荣是中国造船财源滚滚的客观条件但中国造船自身苦练内功、进而影响世界造船格局的态势更值得赞叹。
|
对 船舶/港口设备/海洋工程 有何见解?请到 船舶/港口设备/海洋工程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