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环保机械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燃料乙醇业曙光再现 甜高粱或将成原料 |
|
http://cn.newmaker.com
10/21/2007 8:28:00 PM
中国工业报记者 杨雪
|
|
以甜高粱为原料的燃料乙醇有望在产业化道路上取得实质性突破。这意味着,近一年来,因“争粮”被国家有关部门叫停的燃料乙醇加工将迎来一个新的转折点。清华大学教授李十中日前向本报记者透露,我国甜高粱乙醇技术目前已进入示范阶段,示范地区已经确定,成功后将被大规模推广,于6年前开始的以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发展之路将被改写。这一成果可以使燃料乙醇的成本比当前以玉米为原料每吨降低1000元。李十中是国家《生物燃料乙醇及车用乙醇汽油“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的专家组成员,是上述已被确定示范的甜高粱乙醇技术的主要攻关人。
李十中说,如果以甜高粱为原料的燃料乙醇能够规模化推广,将是目前非粮乙醇中首先实现产业化生产的产品。以薯类、甜高粱和纤维素等非粮作物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是我国今后发展生物燃料的主要方向。
政策调控———
以非粮原料为主发展燃料乙醇
我国在“十五”期间开始大力发展燃料乙醇,以解决石油供求紧张和当时玉米产量过剩的问题。2001年,我国在河南、安徽、吉林和黑龙江分别建设了以陈化粮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厂,总产能达到每年102万吨。至2006年底,我国已在9个省(5个省全部,4个省的27个地市)开展车用乙醇汽油销售。
但随着国内粮食产量的变化,燃料乙醇与人争粮的问题日益显现。在消化完已有陈粮的基础上,燃料乙醇生产企业不得不购进新粮用于生产。同时,在政策扶持下,各地要求上马燃料乙醇项目的热情高涨,一些地区存在产业过热倾向。发改委的相关信息披露,截止到2006年,各地以生物燃料乙醇或非粮生物液体燃料等名目提出的意向建设生产能力已超过千万吨。
2006年9月30日,财政部、发改委、农业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林业局联合发布《关于发展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财税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燃料乙醇业的发展。而根据我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今后将不再增加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能力,“十一五”期间增加非粮原料燃料乙醇年利用量为200万吨。
为规范我国燃料乙醇的发展,国家发改委联合财政部于2006年12月再次出台《关于加强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该文件提出,对燃料乙醇产业的市场准入和项目管理实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2007年9月20日,发改委在发布的《关于促进玉米深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十一五”时期对已经备案但尚未开工的拟建项目停止建设;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玉米深加工项目;加强对现有企业改扩建项目的审查,严格控制产能盲目扩大,避免低水平项目建设。
就在该意见发布的前一天,中粮集团旗下中国粮油控股有限公司对外宣布,原计划在国内开展的5个燃料乙醇项目中有3项已停止,这3个项目分别计划建在辽宁、河北和湖北。
李十中说,“国家对玉米深加工业的限制与发展燃料乙醇的政策并不矛盾。本来以粮食为原料主要就是为了对粮食生产起到一个调节作用,而在当前玉米产量相对减少的情况下,以非粮为主发展燃料乙醇才是主要的原则。”
新拐点———
甜高粱将成为非粮乙醇产业化先声
事实上,我国对生物能源的发展一直采取稳步推进的方针,对生物燃料乙醇实施“定点生产,定向流通,市场开放,公平竞争”的政策。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实行核准制,其建设项目必须经国家主管部门核准。相关人士表示,这一方面是考虑到国家的能源战略问题,另一方面是当前我国非粮乙醇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仍面临诸多制约因素。
目前,我国非粮乙醇虽已开展了大量的技术研发和试验项目,并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但尚未具备技术产业化的条件。另外,受原料种植地区分散及成本的影响,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
在发改委一份关于生物燃料发展有关情况的政策建议中,表示根据目前我国生物燃料的状况,将考虑按三个阶段进行统筹安排:“十一五”期间主要为技术产业化阶段,把主要精力放在技术研发和资源准备上,通过建设工业性试验项目和示范项目,实现技术的产业化;“十二五”期间主要为规模化发展阶段,在开展试验及示范项目建设的基础上,扩大生物燃料的市场需求,建立适度规模的生物燃料产业,同时继续加强技术研发和资源规模种植,提高技术水平和资源供给能力,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在2015年以后,大规模发展生物燃料,到2020年,使生物燃料消费量占到全部交通燃料的15%左右,建立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燃料产业。
按照上述建议,可以预见我国的燃料乙醇产业尚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李十中认为,我国非粮乙醇的发展前景主要取决于技术上的突破,“技术一旦成熟了,成本也随之下降,那么燃料乙醇将会大有发展。”而发展甜高粱乙醇,或将成为我国非粮乙醇产业化道路上的先声。
|
对 农业环保机械 有何见解?请到 农业环保机械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