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申请/商标注册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创新 |
|
http://cn.newmaker.com
9/7/2007 1:22:00 PM
佳工机电网
|
|
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我国今后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这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重大任务。其中,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创新能否健康发展是成败的关键。本文将着重探讨,为什么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必须以企业为主体;为创建高效的产学研结合创新机制,必须弄清楚企业创新的主要类型;创建企业内生研发机构和提升他们的竞争能力是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当务之急。
一、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产学研结合必须以企业为主体
技术创新是创造和改进产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价值。这个创新过程涉及科技行为、经济行为和人文社会行为等诸多方面。因此,从创新体系认识技术创新过程,它包含了科技因素和非科技因素的创新。就科技研发本身而言,创新过程中有大学、独立科研院所、企业等参加协同攻关;非科技因素创新则涉及到管理、经济、公共政策等诸多方面的贡献。在技术创新诸多参与者中,企业是面对市场竞争,整合创新资源,实现创新价值,显示创新实力的主体“司令部”。
在技术创新体系中,产学研结合创新必须以企业为主体。这在世界各国是不争的事实,在我国这个道理讲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实践中走了弯路,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企业创新竞争实力。
我国的大学和独立科研院所耗费了很大的精力,从事本该由企业,也只能由企业的体制机制领头来搞的技术研发创新活动。例如,他们领头承担了很多国家科技发展计划中以国外企业的先进产品技术为目标的重大项目,成果可以得奖,但得不到市场应用,往往只能起放宽国外受限制先进产品准入我国的筹码作用。其原因是大学和独立科研院所是“创造知识”为主的单位,是科学创新的主体。他们的体制机制不适合面对市场,整合科技和非科技创新因素,领头与国际上企业开展创新竞争,实现市场价值。现实是,他们虽然“越位”了,至今仍迷恋其中不能自拔。过去我国企业不创新,他们集产学研于一身,自成得不偿失的体系,事出有因。现在大力倡导技术创新以企业为主体,则应各自主动调整定位了。在技术创新中,大学和独立于企业的科研院所主要是热情传播创新的新理念、输送和提升企业创新人才的素质、帮助和积极配合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效益,使企业在国际创新竞争中成为赢家。这方面公认为楷模的是被称为硅谷灵魂的斯坦福大学。
二、企业技术创新的四种基本类型
产学研结合创新中企业是主体,是针对技术创新体系而言。这就要求回答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模式有哪些,以利于创建高效的产学研结合创新的运行机制。纵观国内外的企业创新活动,其创新模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国家,一个国家中的不同行业和不同的企业,一个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甚至不同企业开发的相同创新项目,其创新模式各有所不同。要把千变万化的企业创新活动,归纳成几种创新模式类型,的确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难题。经研究分析,我们尝试将其大体上归纳为四类:
1.技术人员在企业内部组织创新,他们为本企业生存发展的创新需求而奋斗,并与企业共命运。世界上大的跨国企业每年的研发投入都高达数十亿美元,主要用于支持自己的强大研发机构和团队的创新实践,使企业保持旺盛的创新活力,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成为赢家。近些年来,我国的华为、海尔、联想等公司也加大了研发投入。更令人惊奇的是中小企业也锐意技术创新,在市场竞争中获取高效益回报。如分布在世界各地高新技术开发区中的大量中小企业,都是以自身的技术创新成就来创业发展,成为今天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最重要部分。
2.企业积极参与社会(指国家或民间)推进创新的科技发展计划以及民间的产学研技术攻关联盟。世界各国的重大科技发展战略中,都高度重视企业在提升国家创新竞争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的组织实施,从设计到任务完成都以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及其国际市场竞争力加强为主线,组织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参加,集聚各方智慧和研发条件共同攻关,取得了显赫成效。这方面最突出的案例是,1976—1980年日本通产省组织6家电子企业和大学、研究所联合攻关当时最先进的1微米微电子成套生产技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今天这已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的、公认的,由政府协调组织创造环境、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重要创新模式。日本1微米微电子技术产学研结合创新的成功经验中有三点值得借鉴。一是参加攻关的6家公司是市场上竞争对手,互不交往的“同行冤家”,把他们聚在一起攻关创新很难。日本政府创新了管理机制,把技术创新过程分为联合攻关突破共性技术和各企业有了先进技术后独立开发产品两个阶段;并提出技术突破的成果共享,各自用先进技术开发的新产品照常市场竞争。这就为竞争的对手们凝聚在一起搞创新,找到了利益的共同点。二是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企业是得益者。参加攻关的企业必须投入资金等软、硬条件真抓实干。政府不包办代替,只给部分补贴经费和公共政策支持。三是联合攻关实体在目标任务完成后解散,而不是永垂不朽。
今天,由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等利益相关各方共同参与的产学研结合创新模式已从政府推动,拓展到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民间各利益相关方参加的联盟。
3.企业出题目和资金等委托大学和科研院所承担研发任务。这是企业与大学或科研院所利益相关方,志同道合的双边创新活动。其研发创新内容是企业有需求,不适合在企业内开展研究的项目,其中多数是涉及企业未来竞争力的技术。大学和科研院所乐意承担是因为研究内容目标先进、水平高、学术性强,而且双方宽容失败,把积累经验和培养高级人才作为合作的基础。有关媒体调查显示,这种双边合作创新是国际上最常见和广为流行的产学研结合创新模式。
4.企业购买知识产权。这种模式是指,企业不仅在企业内组织创新和参与双边及多边的产学研结合自主创新,还要以购买方式引进国内外大学、科研院所和其他企业的先进技术和服务管理。在全球化发展的时代,创新是全球性的群众“运动”,海量的新东西不断在全球各地涌现。相比之下,一个企业的自主创新成果总是有限的。敏智的企业家都善于引进、消化、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与己有关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为己所用,通过再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统计表明,世界500强的企业也在收买他人的创新成果。
三、加强企业内研发机构建设是当务之急
我国自去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以来,高度重视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但因各方面理解的差异和利益的牵制,企业内建研发机构建设的形势并不乐观。有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我国大中型企业中仍有76%%不创新,与前几年的统计结论没有变化。这告诫我们,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事出有因。
过去,我国长期施行“厂、所”分隔建制的科技体制,企业内没有研发机构创新。企业的创新资源主要依靠外部供给。例如原电子工业部48个研究所都设在企业外,直属部管。这些研究所拥有一大批杰出的高级人才和先进研究条件,但因体制机制不对,种种原因导致电子产业的企业主要靠“交钥匙”方式引进国外技术。这是我国电子工业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不只是电子工业的企业不创新。这是主要产业部门的通病,是国家科技体制的弊端。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大力发展创新运行机制,国际上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国际上有竞争力、活跃的企业都有研发机构和团队。特别是追赶型的新型工业化国家采用这种模式成效显著。韩国是成功案例之一。1981年,韩国在医治朝鲜战争创伤恢复经济基础上,提出鼓励创新,在有条件的企业自愿创建企业内研究所,初创阶段政府给补贴,当年共建47个企业内研究所。进入21世纪后,韩国已有1万多企业内研究所。这些拥有自身创新力量的企业,为韩国经济腾飞,成为令人称赞的创新型先进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
借鉴国际上先进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创新发展的成功实践经验和我国推进自主创新战略的需要,只有企业自身拥有强有力的创新实力,才能搞活和带动产学研结合创新的全局。建议国家应优先鼓励在有条件的企业内自愿创建企业研究所(注:不是办学术探讨性的研究室)。对于已创建的企业内研发机构,建议为他们创造优良的创新政策环境,让他们乐于同企业共命运,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提升国家国际竞争力而奋斗。
|
对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 有何见解?请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