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苗/种植机械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应对挑战实现农机化新发展 |
|
http://cn.newmaker.com
9/4/2007 7:25:00 PM
李芳蕾 王大庆
|
|
8月17日下午,中国农机化发展(黑龙江)论坛在哈尔滨市华旗饭店举行,与会代表针对我国农机化发展中面临的新挑战,纷纷解囊献策。
农机化的新挑战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呈现出高水平、市场化、规范化、信息化的特点。农机装备结构得到明显改善,高性能、大马力和复式作业的农业机械保持高速增长。2006年全国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分别为55.4%、32.0%、25.1%,这些数字都已经达到或者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
尽管中国已经迎来了“农机化发展的春天”,然而,要实现农机化更好更快发展,切实从农机大国向农机强国转变,其面临的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主任高焕文认为,相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量和降低成本等农机化的传统挑战,当前发展农业机械化还面临着能不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遏制土地退化、降低石油消耗的新挑战。以土地退化为例,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东北地区土壤有机质由4%~5%下降到2%~3%,有些黑土地已经变成黄土地;华北平原土壤有机质从2%左右减少到1%多一点;西部地区大批耕地更是沙化、荒漠化而完全丧失了生产力。造成土地大面积退化的原因主要是土壤侵蚀和投入不足。我国的翻耕、坡耕、裸露休闲等传统耕作方式是导致土壤侵蚀的一大主因。据甘肃天水水保站测定,坡耕地年水蚀量110t/hm2,每年将流失1cm厚的表土,50年时间半米厚的表土就会丧失殆尽。
除了耕作方式的因素,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院长陈志认为我国农机装备产业目前还存在着“三大制约”、“四大问题”和“六大差距”。“三大制约”是指我国农机业的发展面临着经营规模小,农民的购买力弱,效益低,自主创新能力差以及管理不到位,国企所有者缺位等市场、行业自身问题以及管理与体制的制约。“四大问题”是指农机产品技术水平低、品种结构不适应农业发展需要,大企业不强、小企业不专,生产集中度低,生产设备陈旧、效率低等。此外,与国外农业技术装备业相比还存在着单一机械技术不如液压气动机电一体化;手动、半自动不如全自动智能信息化;中小型、单一功能不如大型联合复式作业等“六大差距”。
农机化的新发展
为了打破发展瓶颈,切实向农机化强国迈进,与会专家纷纷从各个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在法律政策层面,农业部农机化司巡视员马世青认为,把农机科研和推广机构全部推向市场是一定会影响农机化事业的平稳快速发展的。因此,必须重新客观审视农机事业的公益性特点,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院长何堤认为,应完善发展农机化事业的法律法规体系,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黑龙江省为例,目前农机行业存在的条块分割和政府部门管理失调的状况,已经造成了垦区与地方机械化发展水平至少相差20年,旱田、水田机械发展不均衡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贯彻法律和加强宏观调控来解决。
此外,还要为农机企业吸引人才提供优惠政策。目前,农机企业普遍存在着大量技术人才流失,技术人员比例偏低的问题。其根本原因也在农机企业艰苦的工作环境和偏低的生活待遇使优秀人才望而却步。因此,应该调整政策导向,如为自愿到农机企业工作的人才设立“优秀人才创业资金”。到农机企业工作的大专以上毕业生可提前转正、定级,进行职业晋升等。
在技术层面,应该支持农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一是要优先研发大型、高效、成套及智能化的农机技术装备。这包括保障粮食安全增效和提高优势特色作物竞争力的关键技术装备,提高农产品与食物安全生产的成套技术装备,支持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环境友好型的技术装备,以及资源化综合利用装备技术、生物质能源气化技术和能源作物收获装备技术等。二是要设立技改专项资金,支持农机骨干企业和高技术企业的技术改造。以黑龙江省为例,应在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项目中设立技改专项资金,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应用数字化、网络化和自动化全面改造加工设备、加工工艺和加工条件,进一步建立和健全质量认证体系,力争用3~5年的时间,使全省农机重点企业的加工制造水平达到国外发达国家90年代水平。
在社会服务层面,应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还应建立企业吸纳科技成果的“绿色通道”,完善成果补偿机制。
|
对 育苗/种植机械 有何见解?请到 育苗/种植机械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