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钢炉/冶金机械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利润激增50% 重机行业三路并进疾行 |
|
http://cn.newmaker.com
7/24/2007 3:25:00 PM
中国工业报记者 经晓萃
|
|
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2.28%,这是个始料未及的数字。
从1~5月份的统计数字来看,重型机械行业2007年上半年可谓发展迅速。记者了解到,部分重机企业尤其是一些大型企业对自己的长期发展潜力有足够信心。他们认为,经过多年的发展,重机企业在产品、资金等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而这些进步足以支撑其继续发展壮大并逐步与国际对手一较高下。
产品:绝非简单重复
重型机械行业各个企业之间产品重复的情况很多。例如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以下简称一重)和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以下简称二重),这两个都侧重于冶金轧制设备的生产,大连重工•起重集团(以下简称大起大重)和太原重型机械集团(以下简称太重)都在起重设备方面有所长。既然生产的是同类产品,那在市场中就会有竞争。
过去重型机械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时有发生,但现在情况大大不同了。一位企业老总告诉记者,很多企业已经开发出自己的特色产品,在市场中找对了路子,当遇到和同类企业竞争的时候,通常都能做到知己知彼,双方都明白这个产品更适合哪家企业做,不会去恶意争抢,有时候还能在一个大的订单上进行合作,实现双赢。
说到特色产品,每个重机企业都能摆出属于自己的第一的、叫得响的产品。比如太重,它在原来重点生产起重设备的同时已经成功转型“煤化工装备”。太重设计技术中心副主任王首成告诉记者,目前太重是国内惟一、世界上少数几家可以生产斗容量20立方米以上的大型矿用挖掘机的企业。去年,太重自主研发的27立方米挖掘机,打破了外资企业垄断大型机的局面,这样的产品在国内外露天煤矿的应用前景非常好。今年年底,太重将推出35立方米挖掘机,进口替代和出口潜力都很大。太重与中煤集团签订了两台55立方米大型矿用挖掘机的生产制造合同,目前正在开发研制中。
如今太重已经不仅成为我国最大的起重设备生产基地,而且还是最大的挖掘设备生产基地、最大的航天发射装置生产基地、最大的大型轧机油膜轴承生产基地等。这些“最大”就证明了太重的实力,而这些是其他企业难以相比的。
再如北方重工机械集团(以下简称北方重工),这个由沈阳重型机械集团(以下简称沈重)和沈阳矿山机械集团(以下简称沈矿)组合而成的大型重机企业生产的全断面掘进机堪称国内第一。原沈重集团副总经理赵凯军告诉记者,掘进机已累计订货19台,销售收入超过18亿元。前段时间,北方重工收购了法国的掘进机企业NFM,为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再添助力。今年,北方重工还启动了具有国际最先进水平的全断面掘进机实验室建设,准备打造国际一流的研发体系;加强核心部件开发设计、关键加工制造技术、新材料、装配调试等综合技术的研发,全面掌握盾构机的核心技术。
此外,首套7.63米焦炉设备热试车成功标志着大起大重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抢占大型焦炉设备市场制高点上赢得了先机。
大起大重开发生产焦炉机械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自主技术。新开发设计的焦炉机械因具有环保节能、产量高、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很受各钢铁企业的青睐,将成为国内大型钢铁企业焦炉机械更新换代的首选设备。有关专家预测,国际上一些较发达国家的钢铁企业的焦炉设备也进入了换型期,需求量正在逐步增加。可以说大起大重开拓国际市场正当其时。
市场:赢在独到眼光
这几年重机市场的蓬勃发展为重机企业的良性循环奠定了基础。说到开拓市场的手段和眼光,记者认为,中信重机集团(以下简称中信重机)应该给同行不少启示。
先说中信重机的市场眼光,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就是一个充分的体现。当年中信重型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重机)就以独到眼光和前瞻意识投入资金研发产品,那时看似冒险的举动,而今成了利国利己的大项目。
纯低温余热发电是把水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转化为电能,转化的电能可满足水泥生产线1/3的用电需求。据了解,目前,国内日产2500吨以上的水泥生产线有600余条,配备余热发电设备的不足20条。2007年,中信重机将承担20多个纯低温余热发电总承包工程。此外,中信重机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还可广泛应用于化工、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等行业,国内市场保守估计至少有1万亿元的容量。“自主知识产权”加上“装备完全国产化”,此项目在未来的火爆程度可想而知。
中信重机总经理任沁新认为,中信重机正面临着极其难得的发展机遇。无论是当前还是今后,中信重机都不存在订单问题。事实的确如此,中国经济正保持高速、高效增长,国内市场需求旺盛。亚洲经济的良好发展,欧美经济快步复苏,为该公司带来了大量国际订单和潜在需求。中信重机目前要做的就是不断扩大市场规模。
中信重机做市场的手段也很独特,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使其不断有新的市场突破,同时牢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也保证了中信重机的订单源源不断。
如今中信重机已经从卖产品开始转为卖技术。任沁新提出:做合作者,要做一个有分量的合作者,做竞争者要做一个有竞争力的竞争者。“有分量”就是要有话语权,要在国际平台上与伙伴或对手平等对话。有两件事就证明了中信重机的分量。
今年4月,德国西门子公司与中信重机联手建设的4个世界顶级实验室竣工投用,实验室内集中了西门子的自动控制、变频电气传动、网络控制等多项高端技术和产品。西门子出资50%为别的企业兴建实验室,这在业内尚属首例。
6月,中信重机和世界最大的水泥设备供货商之一———德国洪堡公司签署了一系列细化的框架生产、技术许可协议。下一步双方将以股份方式合作成立一个水泥设计院,洪堡把德国的加工厂关闭,全部加工业务转入中信重机,然后利用洪堡的全球销售网络,共同打造两大企业品牌。中信重机的全球市场淘金之旅已经起步。
资金:多渠道筹集
现在的重机企业虽然不再像以前那样资金紧张,但拥有足够的发展资金对一些大型企业来说依然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事。
去年中国建材集团(简称中国建材)与沈重、沈矿重组一事宣告失败,一位建材集团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巨额债务、庞大的人员安置及规模浩大的企业搬迁费用令中国建材选择了放弃。
记者参观了位于沈阳西部工业园的北方重工,新建成的部分厂房非常宽敞明亮,有现代重型机械企业的规模,该计划预计总投资19亿元。沈重和沈矿的搬迁费用约23亿元,据了解,上边没有补助,全要由企业自己出,压力非常大。记者从赵凯军那里也证实了这一点,“资金的确是有缺口”,他肯定地说。
因此,多渠道地筹集资金成了包括沈重在内的众多重机企业热心关注的事情。
今年年初太原重工(600169)曾发公告称,公司通过董事会决议,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7000万股,募集资金用于“超大型露天矿用挖掘机”技术改造项目。其中超大型挖掘机预计融资5亿元,大中型特种铸锻件融资3亿~10亿元,高效煤矿成套设备融资9.8亿元,液压系统、液压件基地融资3.8亿元,合计融资超过28亿元。
大起大重的子公司将于年底上市,中信重机也正在争取通过上市融资来推进后续发展。
一重总经理吴生富曾表示装备制造行业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资本金不足,大部分是靠银行贷款。与国际同行相比,国内企业规模普遍都很小。如果资本金能够不断壮大,对于企业自主创新和发展来讲都是很好的。虽然像一重和二重这样的企业,国家在一定时期会有数目不菲的定向投资,但是要想快速发展,不断筹集资金依然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
对 炼钢炉/冶金机械 有何见解?请到 炼钢炉/冶金机械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