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与公路设备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中国汽车业:市场需求挑战限制政策 |
|
http://cn.newmaker.com
5/25/2007 3:55:00 PM
中国企业报
|
|
近年来,中国的汽车市场发展迅猛,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汽车市场就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2004年汽车市场增速的降低和库存的增加,引发了对汽车工业产能是否应该进行调控的讨论。尽管有很多反对调控的声音,但是讨论的结果还是以2006年底国家发改委匆匆出台的限制汽车产能的文件告一段落。尽管如此,反对限制产能的声音并没有消失。产能到底是否应该限制?应该如何限制?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徐向阳教授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从市场需求看产能限制政策
2006年年底,国家发改委发出了汽车产能过剩的警告,强调截止到2005年7月1日,我国汽车行业已形成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的整车生产能力约800万辆,在建产能约220万辆,陆续在两年建成后整车总产能将突破1000万辆。而2005年汽车销量为575万辆。所以,2005年汽车产能与汽车销量的差距约为225万辆。国家发改委据此出台限制汽车产能的政策。
徐向阳教授对此并不认同,他认为,根据2007年和2008年汽车销售量预测修正值以及2003年到2006年每年汽车销量保持100万辆左右的增长幅度来看,在未来两年内汽车销售量保持一个较高的、超过100万辆的年增长幅度的可能性几乎毋庸置疑。如果假设在建的220万辆产能每年建成投产约100万辆左右。那么2006年的汽车产能达到900万辆,2007年的汽车产能约为1020万辆。由于2006年和2007年就开始限制汽车产能,可以预测,到2008年汽车产能应略高于1020万辆,但不超过1100万辆。我们知道,2006年汽车产能与汽车销量的差距约为189万辆,而根据测算,2007年汽车产能与汽车销量的差距为180万,2008年汽车产能与汽车销量的差距为100万辆。可以发现,从2005年到2008年,产能与销量间的差距没有拉大,反而有所减少。徐向阳表示,每一个产业的产能设计要有发展的余地,国际上也通常认为70%到75%的产能利用率是合适的。所以说,在未来的两三年内限制汽车产能并不合理。
未来产能不足成瓶颈
徐向阳为此从三个方面对以上观点进行了详细阐述。他认为,首先,中国汽车产能利用率不是在逐年降低,而是在逐年提高,致使在产能利用率最低的2005年,产能利用率也处于国际上公认的安全范围内。其次,由于从2007年就开始限制产能,而新产能的形成通常需要2年左右的时间,因此到2009年和2010年,国内的汽车产能不会有大幅度提高,按照每年增加100万辆计算,2009年的产能约为1200万辆,2010年产能约为1300万辆。如果中国汽车市场的需求按照前面预测的结果和规律持续发展,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需求辆预计为1180万辆,2010年汽车市场需求预计为1380万辆。也就是说,到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汽车产能利用率将达到几乎100%,到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汽车产能将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再者,如果再考虑到未来几年内,中国汽车海外出口会逐年加速增长,如果汽车企业因政策限制而不能适当增加产能的话,那么,产能不足将成为2009年后限制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
因此,从市场需求来看,限制产能完全没有必要,最起码在可以预见的2010年之前限制产能完全没有必要。
事实上,在2006年,北京现代、广州本田、广州丰田、奇瑞、华晨、上海大众等国内众多汽车企业的销售量就已经达到了这些企业的最大产能,就已经出现产能不足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再谈限制产能的意义何在?政府真正应该做的是在对市场准确预测的前提下,把握国内汽车市场未来需求,从而引导汽车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的发展规划,适当增加汽车产能,以满足广大消费者对享受汽车生活的需求。
徐向阳最后表示,国家对汽车产业进行宏观调控是对的,但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必须基于科学的预测和决策。
|
对 汽车与公路设备 有何见解?请到 汽车与公路设备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