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2007年9月26日讯 自从化肥产生的那天起,人们从感情上就对它又爱又恨。它在为农业增产的同时,也带来土壤结构遭到破坏,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许多负作用。特别是大面积使用化肥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成为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日前,在“中国缓控释肥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上,专家们围绕缓控释肥技术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人士一致认为,缓控释肥产业的兴起,不但前景广阔,而且对经济发展、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缓控释肥技术将使我国化肥产业迎来发展的春天。
为化肥养分的合理释放“装上开关”
缓控释肥技术,是为化肥颗粒穿上一件高分子外衣,使化肥的养分透过包裹层,缓慢释放,使其养分按照设定的释放率和释放期控制释放的肥料。
传统大田播撒的化肥,很难满足作物在每个生长期对营养的需要,不是形成养分过度就是造成营养不良,这种粗放的施肥方式,不但容易造成肥料养分的流失,更为严重的,长期大量施用传统化学肥料导致了地下水硝酸盐含量提高、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和大气温室效应日益严重等恶果,使人类的生活质量与生存环境受到严重挑战。由于缓控释肥料所具有的利用率高、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作物产品品质等等优点,因此,缓控释肥技术一经产生,就成为全球化肥产业的发展方向。
缓控释肥产业是中国战略发展的需要
专家们指出,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创造了用世界总面积7%的土地养活了占全球总人口22%的世界奇迹。然而,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耕地面积的日益减少,这种生存压力必须靠提高土地单位生产效率来缓解,其中肥料起到了关键作用。一直以来,我国的化肥的生产量与使用量逐年快速增长。然而,单纯靠化肥提高土地单位产量的效果既是有限的,也是阶段性的。另外,由于化肥的生产与使用缺乏科学性,造成我国的化肥产业发展与利用的结构不合理。要想遏止这种局面,就必须在保证农业产量不降低或者持续增长的前提下,减少传统化肥的使用量,大力推广土壤配方肥料与缓控释肥料。因此,缓控释肥产业发展不仅是解决我国人口吃饭问题的“大事”,也与人们生活质量与生存环境息息相关。
缓控释肥产业是“环保产业”“节能产业”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农村经济司副司长胡恒洋说,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新型农业技术与产品,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提出重点研究开发控释肥料的目标,这不仅为缓控释肥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更重要的是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国家下一步还将制定一系列鼓励政策,支持像缓控释肥产业这样的“环保产业”、“节能产业”的发展。
中国石油化工协会副会长孟全生在发言中指出,2007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缓控释肥料》标准的正式实施,体现出国家对该产业的关注,也标志着中国缓控释肥产业将进入规范发展阶段,对于规范缓控释肥市场与生产厂家行为有着重要作用,将大大促进中国的缓控释肥产业快速、良性发展。
国家科技部农村科技司贾敬敦副司长与调研室主任胥和平在参加论坛演讲中,阐述了相同的观点:技术创新是改造传统产业的重要手段。贾敬敦指出,中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与现代设施农业,最关键的就是依靠技术创新,尤其是农业相关联产业的技术创新。胥和平则重点提出自主研发的重要性,他认为我国企业、产品要想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必须加大自主创新步伐,缓控释肥产业技术创新能取得世界领先地位,必将为中国的缓控释肥产业的发展进入全球大市场提供重要保证。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的缓控释肥技术(产品)在技术研发上不断取得突破,使生产成本大幅下降,让一直被称为“贵族肥料”的缓控释肥,真正可以进入广袤农田。同时,我国的缓控释肥产业化生产也得到迅猛发展。目前,我国已在山东金正大集团建起亚洲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基地,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品、自主品牌的缓控释肥产品,未来三年内,山东金正大集团将形成200万吨的生产能力,将成为全球最大缓控释肥生产供用商。
在中国缓控释肥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来自国家环保局、国家质检总局等部委的领导与专家一致表示,未来几年内,我国缓控释肥料产业将真正迎来发展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