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咨询与服务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科技日报:如何使自主创新产生效益 |
|
http://cn.newmaker.com
9/2/2007 5:58:00 PM
佳工机电网
|
|
当前,技术全球化正在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为发展中国家加快技术进步提供了新的机会和可能。为更好地利用国际科技资源,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8月28日上午,《科技日报》社和微软中国研发集团在钓鱼台国宾馆联合举办了技术全球化与中国自主创新研讨会,本文节选了与会的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总裁柳传志、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启明星辰公司总裁严望佳的部分讲话。《科技日报》社社长张景安主持了研讨会。
张亚勤:当前,全球科技创新有三个趋势:首先是创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以前四大发明的形成用了上千年,到发明蒸汽机、电报、电话、电力,大概用了几百年。现在PC、手机、互联网,几年甚至几个月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第二是科技创新是突变性的,从早期的电子管、晶体管到集成电路,从大型的机械到现在的互联网、PC的融合,每一次突变都让个人、企业和国家面对新的挑战,可能有些企业因此退出历史舞台,同时新的产业会兴起。第三是创新是全球性的,现在的竞争、合作都是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的,人才和技术都是跨越国界的。
中国的企业在走向世界,联想并购IBM、TCL并购法国汤姆逊的部分业务,都遇到过一些问题。跨国公司在中国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互联网行业的跨国公司就遭遇了集体性的水土不服。所以我们说创新需要四个“化”,就是——人才技术全球化、产品多样化、市场本地化、服务个性化。世界不是平的,有很多挑战,强大的公司一定是全球性的、开放的公司。
我看到一些很小的公司也在设立研究院,我想呼吁一下,对于中国企业来讲,最需要的是工程院而不是研究院,大部分企业不需要也不具备基础研究的职能。大学、研究机构已经在履行这个职能了。中国企业最需要的是工程院。工程院主要从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针对产品进行技术开发;二是对技术的采纳、适应、应用;三是针对市场,结合商业模式进行创新。
国家层面的创新需要建立机制,保护知识产权。欧洲在18世纪中叶的产业创新和工业创新,是以瓦特发明蒸汽机为标志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英国创立了切实可行的专利保护制度,这也是欧洲工业革命获得成功、英国在此后作为世界经济中心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周厚健:纵观海信的发展历史,我深刻体会到,处在我们这样的行业,创新是企业的发展之本,也是走出国门的最基本前提。13年以前海信的销售额是4亿元,13年以后的今天海信的销售额是430亿元,海信靠什么发展起来?唯一的因素就是创新。
经济全球化、技术全球化正在改变中国企业的生存环境,中国企业的优势正在失去,低成本竞争也会导致亏损。可以这么说,中国的彩电企业在2001年以前没有一家是挣钱的。为了保证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海信从1997年就开始建立比较完善的创新体系。这个体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海信自主研发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是国内唯一可以和国外产品争市场的产品。此前大部分市场都是西门子和泰克的。我们2005年研发了以后就推向了市场,以后大概经历了七八个月非常艰苦的市场融合。2006年底我们市场占有率超过5%,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都有。北京奥运项目面向世界招标,最后我们拿下了70亿元的合同。
我觉得政府应该大力支持有能力的企业,发展核心技术。这样做不仅仅是支持一个企业,而是支持整个国家的技术创新。要完善政府采购,政府采购对本国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任何一个企业的产品,只有经过市场的磨砺才能成熟起来,面对世界上一些大品牌、大企业的成熟产品,如果政府不能采购本国企业刚刚诞生的新产品,那我们开发出来的新技术就很难成为有竞争力的产品。韩国政府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值得我们学习。
柳传志:我想说的是希望主持科技发展的领导,特别要重视技术到底是怎么变成钱的。我觉得科学和技术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在一个企业里面,技术是为整体战略服务的,尽管这个企业战略可能是围绕着技术来设计的。但是技术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还有若干个其他的环节,这些环节不予以重视,配合不好,技术创新本身就可能失败。
我举三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20世纪90年代初,IBM、苹果、摩托罗拉联合起来做了一个Power PC电脑,为的是对抗微软。这三家企业花了大量的钱去推广,但是最后还是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是兼容的问题,客户不愿意买不兼容微软和英特尔的电脑,所以他们失败了。
第二个例子是在1998年前后联想推出了一款电脑,能够“一键上网”,那时候正值互联网开始普及。我们这个电脑推出以后,使客户上网变得很容易,就这么一下,我们的市场占有率上升了9%,占整个中国市场的18%。这款电脑推出的时候,有一套完整的策略,同时在300个城市进行展销。其他的企业,即便有同样的技术,如果没有这样的配套推广能力,也达不到和我们同样的成功。
第三个例子是说技术研发是为企业战略服务。我们是通过发展集成技术来不断向核心技术逼近。“一键上网”不是很复杂的技术,但很受客户欢迎,还使电脑的毛利率提高到15%,而其他国内同行的一般不到10%。有了钱,我们开始做更大的投入,进行前瞻性的技术研究。
这三个例子说明,同样的技术、同样的研发、同样的投入,在不同的企业、不同的管理人员手中,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所谓“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不是说随便一家企业就行。因此,当政府准备进行某项技术创新时,选什么样的企业、如何调动企业的积极因素,都是决定最终效果的根本性问题。刚才厚健也谈到了,希望政府进行有选择性的支持,但是怎么选择我希望政府要认真考虑。因为以前确实有这种情况,各级政府有了好项目以后,政府自己组织一班人马办公司,选择级别合适的政府官员办级别相当的企业。由于对企业运行规律不熟悉,成功者很少,而损失巨大。原因就是刚才说的,可能根本不是技术本身的问题。
我讲的这些话,似乎是商业上的事,其实关乎到科技创新的成败,也可能是国家有关主管部门不得不进行研究的问题。
严望佳:当前,科研院所和企业脱节的情况很严重。我们是做网络安全的,从一般技术、通用技术、核心技术,现在都得去研发。从企业来讲,不是说研发人员越多越好,也不是说研发投入越大越好,而是要把研发投入放到最核心的地方。企业要考虑,这个投入是不是能够带来差异化?是不是不可替代?是不是能够被知识产权保护?对于通用技术、一般技术,我们想交给科研院所去做,然后买回来,关键技术我们自己开发,这样可以把核心技术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里。我们经过考察,发现基本上找不到可以合作的科研院所。
目前的教育与创新体系存在脱节的问题。在中关村可以找到很多大学毕业生,但是找不到特别适合我们企业的。我们只好找那些有潜力的毕业生,经过6个月到1年的培养,他们才能承担企业的工作。这个培养成本对我们企业来讲太大了。
|
对 管理咨询与服务 有何见解?请到 管理咨询与服务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