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数码产品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MP3进入调整期 厂商寻求利润突破 |
|
http://cn.newmaker.com
6/22/2007 9:17:00 AM
佳工机电网
|
|
前不久,信息产业部公布了《2006年电子信息产品行业质量监督抽查结果通告》,在对6大城市,32家MP3企业的抽检结果显示,产品合格率仅达34.4%,不乏大品牌的产品落马。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出现较低合格率的原因是,占据国内MP3主要份额的国产品牌,几乎都以代工为主,而这些代工工厂水平参差不齐,在没有行业标准的约束下,由于利润和降低成本的驱动,厂商往往会选择一些实力较小的工厂代工,使产品出现质量隐患。而如今的MP3市场被企业喻为“平淡无奇”,多数MP3企业逐渐退出或者试图寻找新的产品来替代。
代工作坊是质量隐患源头
对于这次抽查,一些落马的知名MP3品牌虽然认为抽查范围有局限性,部分产品属于2005年和2006年的产品。但这也不足以掩盖MP3在整个数码产品中确实存在质量隐患较高的一个事实。
虽然国内MP3市场几乎被国产品牌所掌控,但绝大多数MP3品牌并未拥有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而较低的入门门槛使一些品牌仅处于贴牌组装阶段,没有技术含量的组装也同时拉低了整个行业的水平。
赛迪顾问消费电子事业部分析师韦玉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为MP3代工的工厂有上百家,也正是因为国产MP3品牌几乎都是通过代工组装的生产,而为了降低成本,并没有选择实力较强的代工工厂,由于这些工厂水平参差不齐,操作流程不一样,往往会出现质量隐患。”
另外,国产MP3的恶性价格竞争也导致了产品本身质量的缺失。
杂牌产品仍大量充斥市场
虽然2005年MP3市场由于品牌多利润低的残酷市场竞争,返修率过高和售后服务支出不菲,让很大一批“小作仿”式的工厂纷纷“倒闭”或转向其他行业。但这种假象的“倒闭”后来被调查是为了逃脱来自售后的巨大压力。由于MP3市场技术含量低,进入门槛容易,又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和相关部门的管制下,在目前的二、三、四级市场,一些杂牌MP3产品仍旧大量充斥市场。
由于MP3产品的消费群体70%以上都是学生,对价格较为敏感,这也促使一些杂牌企业先期用低劣低价的产品来冲击市场。韦玉怀告诉记者,在赛迪顾问今年第一季度MP3市场调查结果显示,市场销售量最大的MP3产品的价格主要集中在300元。
也正是受到上百家杂牌品牌在价格上的挤压,一些正规军品牌也想尽一切办法减少成本投放,压低价格以确保竞争力。
价格恶性的竞争同时也导致MP3利润进一步降低,为了控制成本,国产品牌几乎全部使用公模。据悉,开一个MP3模具需要6万~10万元,一些工厂为了节约成本,往往使用免费或者廉价的公模。以至从市场上看,国产品牌MP3在外观、功能和价格方面都非常相似。
MP3市场开始平淡无奇
在经过2002到2004年MP3爆发式的增长后,从2006年到目前为止,MP3市场增长开始逐步放缓,据赛迪顾问第一季度调查显示,MP3仅以单位数增长,整个市场进入平淡无奇的局面。
由于MP3低价带来的低利润,不少国内企业开始追求新的增长点向其他视频播放器转移。
长虹佳华副总裁郎东海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MP3被很多杂牌企业用低价格来冲击,作为正规企业必须关注技术趋势和产品质量。从目前产业发展来看,视频与音频结合的产品更有发展,长虹佳华的产品重心将在MP4领域。”
他同时表示,MP4相对MP3的进入门槛要高,高端产品对有实力的正规品牌来说是个很好的机会。
纽曼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推广中心总监吴广祥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认为,MP3在高端领域仍有空间,他表示:“MP3产品的趋势是音质的回归和专业音乐播放器。MP3开始从基本型过渡到视频MP3,音质回归和2.4英寸显示屏仍有增长空间。而MP4产品的高性价比特性会取代一部分高端的MP3用户。”
可以看出,MP4将成为企业下一个竞争和利润的角逐点,但目前MP4市场没有明确的定义。韦玉怀表示:“目前很多企业将视频MP3当作MP4宣传,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消费者。”
在记者采访中,也有企业认为如果把MP4仅定义为看电影,在视频播放的应用上会大为减少。因此,市场上MP4产品的价格仅在500元以内。
可见,如今在市场上盛行的MP4产品,着实需要制定统一的行业规范才能促进市场的良性发展,以免出现再次的“质量”事件。
|
对 音响/数码产品 有何见解?请到 音响/数码产品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