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与公路设备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汽车拼装市场缘何逍遥二十多年? |
|
http://cn.newmaker.com
6/13/2007 9:23:00 PM
中国工业报
|
|
河南省汝州市因集聚大量拆卸车辆的群体被戏称为“中原第一拆”,由于拼装车市场规模很大,这里又被称为中国“三汽”。据称,当地拼装车市场已有二十多年历史,百余户农民在家中造汽车,产品销售遍及全国各地,年拆车1万余辆,交易额2000余万元。
多年来,某些利益群体为了牟取不当利益,采用报废汽车的零部件拼装整车,不知出过多少危险的“马路杀手”。难以想像,一个非法的汽车拼装市场能够存在,并且过着潇洒的红火日子,还引领着当地村民致富奔小康……
也许是穷则思变,当地的拼装车起源于运沙车的不经用。一辆新买的运沙汽车用不了三五年就要报废,这对于经济并不发达的地方来说,显然是一项奢侈的沉重负担。不报废,把尚可使用的零件拼装一下,继续发挥汽车的余热,就成了一种穷则思变的选择。然而,“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穷日子”过法并不适合汽车领域。
二十多年前,国内汽车市场在经历了“独尊国企”的垄断市场之后,又进入了国企与跨国公司联手的垄断市场。垄断的结果是,汽车厂商难以满足真实的市场需求,却攫取产业壁垒滋生的暴利。拼装车,在供需双方认为合理的利润空间之下,也就有了冲破垄断壁垒的生存潜能。
在当地拼装车市场逐步大的过程中,断断续续地遭遇政府部门的打击,甚至引起了高层的重视和关注。可是,拼装车市场仍然活得十分滋润,“业主”们不过是把活动进行得更为隐蔽。更不容忽视的是,部门利益驱动之下所提供的“保护伞”,才是拼装车市场逃过一劫又一劫的“护身法宝”。据报道,交警部门甚至有保护拼装车上高速的嫌疑,当地有关部门的问题之严重也就可见一斑。
追本溯源,也许还有很多“也许”,比如地方保护主义、技术标准问题等等。耐人寻味的是,国家对于拼装车所涉及领域的管理,是有一套十分严格的法律法规的,却在实际执行中走了样、变了形,为社会埋下了极大的风险和隐患。
|
对 汽车与公路设备 有何见解?请到 汽车与公路设备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