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件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基珀密封工业:12年煎熬终完美蜕变 |
|
http://cn.newmaker.com
6/5/2007 1:31:00 PM
中国工业报 秦可
|
|
当“合资→亏损→外商独资”几乎成为一部分国企合资发展“定式”之时,青岛基珀密封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基珀)的中方代表却以另开新局,在与日本企业进行了长达10年的合资运营之后,毅然购回全部日方股份,不仅确保了国有资产不受损失,且成功实现了企业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开放背景下的强强联合
橡胶制造业是青岛的传统产业之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生产各种橡胶制品的大大小小的企业遍布青岛,青岛密封工业公司的前身就曾经是其中的一家小型街道工厂。当时,恰逢国家振兴民族密封工业,作为全国首批14家重点扶持的密封件制造企业之一,青岛密封工业公司获得了国家近5000万元的扶持资金,这使得企业的综合实力上了一个新台阶。
1995年,在宏观形势的引导和国家相关政策的鼓励下,青岛密封工业公司把目光瞄准了外资,此时恰好也有许多外商开始对中国日渐开放的市场和不断增长的经济充满信心,于是合资几乎没费多大力气就谈成了。
青岛密封工业公司当时的规模虽然并不很大,但在国内密封行业却处于龙头地位,而合资对象日本基珀株式会社也在东南亚地区享有盛誉,所以双方的合作算得上强强联合。青岛密封工业公司最初的想法是单纯的:提高管理水平、增加职工收入、做大做强企业。于是,在剥离掉不良资产及冗员之后,青岛密封工业公司以其完全优良的资产与日本基珀成功合资,合资公司注册资金1200万美元(当时折合人民币8264万元),日本基珀占48%,以现金方式注入;中方占48%,以设备、厂房等固定资产折价计算,另外4%由双方合资项目的中介公司日本共和资材株式会社持有(2001年,日本共和资材将其持有的4%的股权转让给日本基珀,之后日本基珀的持股比例增加至52%)。合资公司定名为青岛基珀密封工业有限公司。
合资初期,青岛基珀集合了中日双方在管理、技术、生产、营销等方面的经验与优势,有机融合,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提升,成功构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技术体系。公司相继开发了轿车用发动机油封、气门导杆油封、轿车转向机高压油封等一系列新产品,这些产品在技术上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合资公司通过赴日学习和日方现场指导,积极引进日本的零库存管理、订单管理等新型管理模式,并结合中国的环境状况以及中国员工的思想特点,逐步实践探索,除了将双方的技术精华与管理经验得以有机结合与灵活运用之外,更重要的是完成了员工思想从旧的国有体制到合资企业机制的转变,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理念差异中冲突升级
尽管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员工素质等各方面在合资后明显提升,但企业效益却不如人意。从1995年合资到1999年,青岛基珀的年销售收入仅仅比合资前增加了几百万元,而累计亏损却高达1600万元,这一结果大大出乎中方所料。几年间,除去合资初期用于技改的费用,日方现金注入的4000余万元告罄。
1999年受中方委派开始交替担任总经理和董事长职务的马小维在青岛基珀后来的变革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马小维上任后的第一个职务是总经理,负责公司生产经营,企业在他的带领下逐步出现转机。2002年,企业销售收入首次打破在低位徘徊数年的僵局,一举达到历史最高点,增长幅度接近50%。
青岛基珀合资期间,正是国际市场竞争日趋加剧、中国市场的国际化趋势日渐明显的时期,任何企业都开始面临无法回避的市场现实。针对这种情况,中方适时提出了“做大做强汽车、家电产品配套,继而进入军工、铁路产品配套领域”的经营发展思路,但此建议没有得到日方的支持,这引起了中方管理层的疑虑。2003年年初,日本基珀总部人事变更,新任社长开始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海外的投资业务,在日方的要求下,中日双方的董事长、总经理职位对调,马小维担任董事长,不再具体管理公司的生产经营。日方接任总经理职务之后,合资公司的经营思路发生了变化,合资公司按照日本基珀要求,大幅提高了日本委托加工产品的比例,这些返销产品不仅存在污染较大、易出废品的问题,而且价格低廉。在这种情况下,青岛基珀变得越来越像日本基珀的一个海外加工厂。
双方的目的可谓大相径庭。此前,中方一直希望通过合资引入的先进技术和优质产品支持国内密封件行业发展,并以合资公司身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经过了多年市场经济的洗礼,中方已经认识到绝不能满足于做别人的加工厂,只有具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掌握关键技术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至此,在经营理念、经营战略上的分歧已经明显地摆在面前,再加上合资公司持续亏损的局面终于导致了双方冲突的爆发。
艰难的回购
确认了日方意图与自己的确存在实质性分歧之后,中方管理层觉得该是主动改变这种局面的时候了。
2005年上半年的一次董事会上,中方针对两年来合资公司不理想的经营状况对日方总经理的工作提出疑义。当时恰逢日方总经理两年一届任期已到,中方提议请日方重新推荐总经理,而日方则坚持推举现任总经理连任。双方在经过反复讨论也不能达成一致意见之后,日方的提议被否决。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障公司的正常运转,中方在总经理人选暂时空缺的情况下,由中方代理起了总经理的职责。
中日双方僵局的持续,向各方传递着压力。为了不重蹈众多国企合资失败的覆辙,马小维选择了坚持。
之后双方多个问题上的不一致意见都没能得到统一,但对于造成被动局面的根本原因的认识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双方持股比例过于接近。于是,改变股权结构成为最佳选择。僵局维持了很长时间,谁都不愿意放弃或减少自己的股权。但幸运的是,青岛市有关政府部门在了解了企业的真实情况后,没有一味迁就外资,也没有为了政绩而把引资的光环无限放大,而是站在了公正的立场上,让双方自行协调解决。最终,中方以3200万元的价格购回了青岛基珀10年前价值4000余万元的52%的股份,企业在经历10年多的磨难后重新回到中方手中。
在一切恢复平静之后,马小维介绍了企业的现状。目前公司已成功进入家电高端客户市场,成为海尔、三星、小天鹅等知名企业的主要供货商,仅供海尔一家配套的年销售收入就超过1000万元;在汽车配套领域,上汽大众、一汽大众、北汽福田、斯太尔等重量级厂商都成为其用户;同时,该公司还将触角延伸到大型农用机械配套领域,为洛阳一拖集团、潍坊农业装备集团等大企业提供大型农用机械密封件。公司系列产品进入美国OEM(主机)市场以及澳大利亚、德国、日本、韩国等国际市场,并赢得了德尔福沙基诺、伟世通、辉门公司等知名汽车零部件集团的青睐。
2007年3月,公司与中国兵器集团直属特大型企业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合资成立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力克橡塑制品有限公司,专门生产坦克兵器专用的密封件,此举标志着青岛基珀已昂首跨入其战略规划的第二个层级———军工产品配套领域。
2007年5月,青岛基珀密封工业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青岛开世密封工业有限公司。马小维说,取名开世是为了表明公司要开拓世界市场、开创企业新篇章的决心。作为我国密封行业的隐型冠军,开世密封在国际市场应该拥有理想的份额和地位。他和企业都有这个信心。
记者手记:从“基珀”到“开世”的现实意义
中国合资企业的一个发展瓶颈,就在于中方过于依赖外方(诸如技术、管理、资金等要素),更多的依赖导致话语权的丧失,最终合资公司任由外商左右。而外商只关心外方利益,不但以最小的投入换取中国市场,同时利用中国的低成本生产环境,为其加工在国际市场上更低成本的产品,赚取更大利润。
合资双方的矛盾往往来自经营理念的差异,外资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常采用增资扩股、低价加工的方式,稀释中方股份,挤占合资企业利润,造成合资企业大幅度亏损,外方再顺势低价收购。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掌握市场主动权,兼顾短期利润和长期发展,增强自身综合竞争实力。同时,中方不能一味迷信外方的管理技术,应根据中国国情和文化基础,采用中西合璧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方式,积极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
眼下众多合资企业纷纷拆伙,外商频频发力购股,而中方大多只能在尴尬与无奈中被动接受这样的结局。对中方而言,想收购外方股份非常困难,青岛开世的中方购股成功,对众多合资企业也许具有借鉴意义。
|
|
|
读者评论:共有条评论,
查看全部新闻评论
贴吧 |
| |
· | 佳工网友 张刚
于5/21/2012 7:52:00 PM评论说:
| | 马小维董事长确是英明、工人都崇服你、但是由于老工人与年青管理者价值观不同、跟不上步伐、个别老工人收入太低、希望你关心一下0谢谢(电话:15865554573)
|
对 密封件 有何见解?请到 密封件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