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福特中国第二步战略:用发动机拴牢马自达 |
|
http://cn.newmaker.com
5/10/2007 2:31:00 PM
佳工机电网
|
|
4月26日,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工一年多的长安福特马自达发动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CFME)终于瓜熟蒂落。CFME每年35万台的发动机供应长安福特目前25万辆整车的生产绰绰有余。不过如果考虑到一汽马自达M6每年5万辆的产量在内,CFME富余的产能并不多。
此前,福特汽车高层曾经在多个场合表示,2010年左右,福特在华目标是占据乘用车市场10%左右份额,福特中国董事长程美玮表示,福特在华的终级目标是进入前三强。
随着重庆工厂的扩建和南京工厂今年的竣工投产,长安福特两大整车基地的生产能力将分别达到20万辆和16万辆,总产能将达到36万辆。
显然到2010年拥有10%市场份额,留给福特的时间已经不多。2008年将是福特在华事业关键的节点。
35万台发动机
南京发动机工厂的投产将改变福特在华乘用车发动机基本依赖进口或进口组装的局面,并在长安福特马自达自组筹建马自达经销网络切断与一汽马自达关系后,成为两者联系的重要纽带。
CFME工厂首批投产引进马自达公司技术的BZ系列发动机,该系列发动机拥有1.3L、1.5L和1.6L三个排量,将主要装载在目前在重庆工厂生产的马自达3和未来将在南京工厂生产的马自达2上。
在此之后,由福特汽车和马自达公司联合开发的“NEW14”系列发动机也将很快在CFME工厂投入生产。该系列发动机拥有2.0L和2.3L两个排量,将主要装载在目前已经投产的S-MAX上。
CFME工厂表示,所产发动机除了供应长安福特马自达外,还将为合资三方在华的整车制造企业和关联企业提供发动机配套。福特内部人士则向记者证实,上述所指三方在华的整车制造企业也包括了一汽马自达。
“M6及其后续产品上将会采用我们的发动机。”上述人士表示。一汽马自达所产M6轿车目前拥有2.0L和2.3L两个排量,发动机目前均为进口。
除了发动机配套外,CFME工厂还将提供驱动轴等部件,在长安福特马自达重庆工厂组装生产发动机。
CFME的投产至少在两方面可以给长安福特马自达带来好处:首先是在相当程度上降低长安福特马自达的生产成本。由于发动机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重庆又深居内陆,导致长安福特的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据了解,发动机成本一般占到了整车成本的15%左右。发动机生产引入国内后,单机成本比纯进口发动机至少可降低20%。同样受益的也将包括一汽马自达的M6。
其次,生产成本较高,导致长期以来长安福特的优势主要集中在中级车以上市场,而在目前市场份额最大的经济型轿车市场,自从嘉年华停产之后,基本可以说放弃。经济型轿车市场利润较为单薄对于市场份额却至关重要。长安福特马自达目前正酝酿推出新嘉年华和马2进军这一市场。
CFME的投产再结合南京工厂的地理优势,长安福特马自达未来在价格和低成本制造上面将更具主动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有配合福特汽车到2010年占有占乘用车市场10%左右份额的目的。
福特冲刺10%市场份额
根据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的预测,到2010年,中国乘用车市场的规模将达到年销售900-1000万辆,这意味着福特在华的年销量必须要达到90-100万辆才能达到占有10%市场份额的目的。
2006年,福特汽车旗下直属各品牌在华全年零售总量达16.7万辆,其中长安福特马自达销售13万辆。2006年全国乘用车市场销量517万辆,以市场份额计算,福特仅占有3.2%。如果考虑福特持股33%的马自达品牌,福特汽车的市场份额则将提高到接近5.4%,2006年马自达在中国的总体销量为11.2万辆。
很显然,上述数字距离福特2010年的目标相当遥远。
“2008年对于福特汽车在华事业相当关键”,汽车分析师孙木子认为。首先是福特南京工厂2007年底投产,将带给长安福特马自达至少16万辆的新增生产能力,但是真正体现在产量上需要等到2008年,其次是马自达2、新嘉年华和新蒙迪欧均将在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投产,2008年这几款车将成为长安福特马自达增量的重要来源。
长安福特马自达副总裁邹文超上海车展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由于规划预计不足,2006年和2007年长安福特在产能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这一问题将在2008年得到解决。
福特汽车目前已经将其旗下福特、马自达和沃尔沃三大主力品牌引入中国市场,福特的目标是进入中国市场前三。一位福特汽车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福特将采取类似通用在中国推行的“多品牌、全系列“战术,利用福特丰富的全球资源和开发能力,全面冲刺中国市场,只要主要车型均能够进入主流阵营,累计起来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这也意味着最终将达到进入中国市场前三位的目标。
在产能、车型和发动机陆续到位的情况下,2008年将成为福特汽车在华事业关键的一年。
|
对 发动机 有何见解?请到 发动机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