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申请/商标注册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知识产权保护亟待产学研用结合 |
|
http://cn.newmaker.com
5/10/2007 10:10:00 AM
佳工机电网
|
|
“从在华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和授权数量看,我国相关重大装备制造企业两项指标,均明显低于行业研发机构。”这一结论出自国家科技部牵头、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近日发布的《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知识产权问题研究报告》。
今年4月26日是第七个世界知识产权日。由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主办的中国装备制造业自主知识产权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国家物资储备局局长苏波指出,从调研报告中列举的案例可以看出,我国并不缺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如万吨水压机、冷热连轧等设备都属于自主研发,但企业申请专利却很少,说明企业保护知识产权意识淡薄。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给企业自主创新提供系统化的支撑平台,国家相关部门应对此给予高度重视。“拥有越多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企业,发展后劲才更足。”他强调。
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工业组组长李冶提出,要加强装备制造业知识产权的保护,“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相结合才是根本途径。
六行业自主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未过半
机械信息研究院战略与规划研究所所长石勇开宗明义地指出我国装备制造业知识产权发展的现状:装备制造业的自主知识产权主要掌握在科研院所,在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中占据主体地位的装备制造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拥有装备制造业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力军。“由于基础研究薄弱,用于新产品、新工艺研发投入力度不大,不但致使原创性技术创新成果偏少,而且忙于应付消化吸收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投入严重不足,二次开发能力不足,陷入了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
作为科技部重大调研课题、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这份报告选择装备制造业电力、石化、冶金、仪器仪表、机床、工程机械、煤炭机械、农用机械和环保设备等九大传统、重点领域进行重点调研,对国内外单位或个人在华申请专利数量进行了相应地统计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各行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中,除电力装备在60%左右、煤炭机械在70%以上、环保设备达到70%以外,冶金装备、石化装备、仪器仪表、机床、工程机械、农用机械等均未能超过50%。
作为课题组主要成员,石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综合当前各行业知识产权存在的主要问题,除了行业技术不过关,无法取得专利权外,最主要的原因还包括: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很少申请专利;国内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不完善;用户不买国产设备,制造企业缺乏支撑的市场体系等。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蔡惟慈强调,有业绩才能创造自主知识产权,振兴装备制造业关键是要有市场支撑,应把市场作为保护装备制造业自主知识产权的着力点。蔡惟慈表示:“随着我国机械行业发展总量的不断扩大,国外对我们的防范心理越来越重,我们原来提出在引进的基础上再创新的路子越来越难。这就突出了机械工业要通过重视自主创新,通过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来支撑行业持续发展的紧迫性。”
对于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知识产权发展中存在的基本问题,石勇分析认为,六大方面值得关注:一是长期研发投入不足,技术积累亟待加强;二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能力和水平不能完全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重大技术装备的自主研发能力与国外先进水平尚有较大差距;三是基础技术、基础机械和基础元器件发展滞后,数控系统和发动机更是薄弱环节;四是重要的产品和工艺技术主要依靠从国外进口,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再创新、盲目重复引进的现象严重;五是总体设计、成套能力薄弱,缺乏具有系统设计、成套能力和系统服务功能的总承包企业;六是应用部门缺乏购买国产装备的主动性,严重影响了制造部门大力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积极性。
强化企业主体建立认定与保护制度
值得关注的是,日前发布的《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快转变机电产品出口增长方式的意见》明确提出:“2010年,高新技术机电产品要占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55%,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要占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20%。”然而,目前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认证制度却尚未建立。
对于我国当前存在的大企业申请专利比例相对较低的现状,与会专家认为,国家应加强对企业主体建设的政策扶持,鼓励企业提高自主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
在鼓励企业成为创新主体方面,科技部去年启动了创新型企业试点工程。科技部调研室主任胥和平表示,在试点工程的基础上,今年工作的重点将突出三大战略:一是要加强企业研发基地的建设,包括工程中心、技术中心、国家实验室等一系列工程的建设;二是要加强推进产学研联盟;三是要加强企业公共技术服务能力的建设。
从机械工业发展来看,去年机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43%,其中,用于土建等方面的投资却占绝对比例。也就是说,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更倾向于建厂房、征地等外延方面的建设,设备和工业研发条件改善等方面则投入甚微。
蔡惟慈对此表示担忧。他认为,主要原因还是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强,特别是很多国有企业还存在短、平、快的思想。“机械企业能否把连续几年20%的增长速度持续下去,能否做大做强的关键是要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他强调。
以市场支撑作为自主创新着力点
“在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方面,我们不缺钱,也不缺技术,缺少的是一个同等竞技的机会,给我们一个同等的机会,就是给我们的最大保护。”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孙强毅的呼吁引起了与会企业代表的共鸣。
“任何研究都只是研究,既没有业绩,也没有创造产权,只有在有业绩的情况下,加上我们自身的努力,才有可能创造自主知识产权。”与会专家表示。
在制造企业与用户企业加强合作方面,石勇作主题演讲时分析指出,一方面,我国装备制造业特别是重大技术装备,总体设计、系统集成技术能力薄弱,难以为用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和“交钥匙工程”。另一方面,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研究单位、设计单位、制造企业、安装企业和用户的密切配合。
而我国目前装备制造企业面临的困境是,在行业主管部门撤销后,行政协调组织不再存在,而具有总承包能力的企业尚未形成,研究院所、设计机构、制造企业各自独立。有些成套设备制造体系已逐步被跨国公司打碎打断,而仅仅变为跨国公司的零部件供应商。
据介绍,目前我国自主创新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市场准入仍难以突破。我国装备制造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往往因没有依托工程而得不到验证,或被应用部门以没有运行业绩而剥夺投标资格;不少国产装备即使已具备相当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应用部门仍以各种借口拒绝使用,或人为设置各种障碍,抬高了国产装备进入市场的门槛。
蔡惟慈表示,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关键是自主产业要有市场的支撑。从当前国家政策层面看,解决“首台首套”问题是关键,即应建立制造企业与用户企业的风险共担机制,把强化市场支撑作为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的着力点。
对此,苏波同样认为,对于装备制造业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展而言,国家相关政策应系统化,包括解决“首台首套”的问题,“怎么让知识产权的产品有一个舞台,能够得到用户的认可?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苏波强调,要明确企业为创新主体的责任,创新不竭的动力来自于市场对企业的这种压力,它生存的压力是它创新的不竭动力。也就是说,明确企业主体的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的责任。同时,国家要给相关企业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市场发展平台,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与鼓励。
|
对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 有何见解?请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