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工机电网 在线工博会 我的佳工网 手机版 English
关键字  
  选择展区 >>
您的位置: 首页 > 家电/照明/健康设备展区 > 音响/数码产品展厅 > 新闻 > 正文 产品 会展 人才 帮助 | 注册 登录  
音响/数码产品
 按行业筛选
 按产品筛选
本产品全部新闻


e展厅 产品库 视频 新闻 技术文章 企业库 下载/样本 求购/论坛
  市场动态 | 技术动态 | 企业新闻 | 图片新闻 | 新闻评论 佳工网行业新闻--给您更宽的视角 发表企业新闻 投稿 
富士转身:迈向多元化
http://cn.newmaker.com 5/10/2007 10:04:00 AM  佳工机电网
欢迎访问e展厅
展厅
2
音响/数码产品展厅
数码相框, 音频播放器, 音响,...
2007年4月18日,苏州工业开发区迎来了一位新客人,投资约3.5亿元人民币的富士胶片印版(苏州)有限公司举行了隆重的开业大典,这也是继7年前在北京组建富士星光工厂之后,富士胶片在中国重金打造的第二个印版生产基地。

这种南北呼应的格局显示了富士胶片对中国市场的热切期望。“中国是富士胶片唯一建立了两个印版生产基地的国家,中国的纸制传媒和商业印刷未来将持续高速增长,在富士胶片印刷事业的全球版图中,中国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专程赶来参加开业典礼的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全球副总裁兼印艺系统总部全球总裁井上伸昭说。

大多数中国消费者对富士的认识依然限于其胶卷、数码相机等产品,而事实上对于今天的富士胶片而言,印版材料的重要性正日益超过大众消费品,成为公司的利润支柱之一。目前,在中国印刷事业最发达的广东地区,富士版材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50%,在全国主要发达城市占有率也都超过了30%。

根据富士胶片控股株式会社公布的截止12月底的2006财年第三季度报告,财季内实现销售收入60.72亿美元,其中影像业务收入为14.48亿美元,仅占总体业务的24%。另外两块主业,信息产品和文件处理业务,则分别占据了37%和39%的比重。

显然,这也是去年10月份富士更换企业标识,将绿色的六角形取景框从标识中去掉的原因。问题是,业务日趋多元化的富士,能够重现当年胶片时代的辉煌吗?

影像进退

对于任何一家传统胶片时代的光学厂商来说,数码大潮的到来都无异于一场暴风骤雨的洗礼。爱克发倒下了,柯尼卡美能达将相机业务出售给了索尼,柯达依然在亏损的泥潭中挣扎,尼康、佳能都先后停产传统相机,将重心全部放到了数码业务上。仿佛战后的土地,整个胶片产业都是一篇凋敝景象。

“这就好像钢铁公司突然被告知,新的材料已经研制出来,世界上再也不需要钢铁了,企业等于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4月中旬,富士胶片中国区副总裁徐瑞馥在接受《互联网周刊》采访时说,“当时我们所面临的环境是非常严峻的,所以企业必须再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胶片行业的寒冬已经降临,富士也未能幸免。以富士胶片2005年中期结算为例,从2005年4月到9月,公司销售额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4%,但营业利润却同比减少了40.8%。

其实对于数码替代胶片的趋势,富士早已有所预料。早在1988年,富士就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带存储卡的民用数码相机“FUJIX DS-1P”,1998年富士还推出了世界上首台拥有百万像素级CCD的“FinePix700”,像素达到了150万。但是到了2000年以后,胶片业务衰退的速度之快,还是超乎了富士的预料。

为了挽救富士胶片这块金字招牌,2000年就任富士胶片株式会社第七任社长的古森重隆,启动了富士历史上规模空前的重组行动。这次战略重组横跨了2005、2006两个财务年度,总支出高达16.9亿美元。削减胶片业务是富士这次重组的核心内容,“因为胶片市场整体规模缩小,使得公司内部原有的感光材料制造规模已经和市场容量不匹配,因此必须关掉多余的生产线,原来生产线上的人员也要进行重新调整。这就是公司此次战略重组的主要内容。”徐瑞馥说。

富士在全世界的感光材料工厂有三个,分别位于日本本土、美国和荷兰,在此次重组中削减了5000名员工。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工厂并没有被关掉,只是削减了生产线规模,生产任务也比以前大为减少。古森重隆的判断是,胶片的需求并不会消失,因此富士也不会全面停产胶片业务。“富士此次改组,是下决心将传统的胶卷业务领域进一步缩小,将核心支柱领域转向液晶材料等非终端消费类产品。”一位日本分析师认为。

与此同时,富士加快了向数码领域进军的步伐,并积极发展以平板液晶显示屏材料为首的高性能材料、医疗/生命科学、印刷、光学元器件等成长性事业,以扩大新兴业务领域。

时下,富士的重组已经临近尾声,重组的效益也开始初步显现。根据富士2006财年第三季度报告,公司销售收入为60.72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1%,营业利润5.9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69.7%。富士重新抬头的态势已经非常明显。再来看具体的影像业务,第三季度实现销售收入14.48亿美元,营业利润1.13亿美元,计入0.18亿美元的结构改造费用后,0.95亿美元的净营业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48.4%。富士将该领域改善的原因归结于影像事业部门的结构改造,带来了固定费用的降低、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经费的合理运用。“经过这两年的大幅度削减,现在我们的感光材料的生产体系已经与现在的市场规模相匹配了,接下来公司将会进入高盈利期,公司业绩每年都将以几何级增长。”徐瑞馥表示。

多元化突围

在公司从单一的胶片到产品覆盖三大事业领域的同时,富士已经将多元化视为公司振兴的必由之路。从感光材料、数码相机到数码冲印设备,从印版到LCD材料,从打印机、一体机到生命科学产品,富士的产品线长得几乎可以列满整整一页白纸。通过多元化的战略,富士意欲在数码转型大潮冲刷后,以另一种途径发展壮大。

虽然日本企业普遍有着经营多元化的历史传统,但富士的步伐跨越幅度之大依然令人惊讶。2006年9月,富士推出了自有品牌的化妆品,并首先在日本市场进行销售。公司计划在2008财年使化妆品和美容保健产品的销售达到100亿日元。

“富士居然做化妆品,这是大多数人感到很奇怪的事情,可实际上,化妆品跟胶卷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徐瑞馥解释说,“富士有几十年研究胶片的技术,对化学材料的了解非常深入。胶卷上面用的涂层都采用明胶,这是一种胶原蛋白,它对皮肤是最好的。另外,从加工技术上,胶片生产技术和化妆品也有异曲同工之处。薄薄的一层胶片上其实涂了四种感光层,上面的颗粒相当精细,一小杯胶原蛋白材料可以均匀地涂在九个足球场这么大的地方,这种技术可以确保化妆品抹在脸上充分让皮肤吸收。”

怀疑者终于可以稍微合上惊讶的嘴巴了。从富士做化妆品这件事的背后,可以看出这家公司技术路线的一些端倪,即技术复用主义。富士希望将同样的技术在不同的领域进行应用,这样就能在不大幅增加研发成本的情况下,给公司带来新的增长点。徐瑞馥说:“融传统与现代于一体,而不是抛弃传统,另起炉灶,这就是富士多元化的原则。除了化妆品之外,这样的例子其实还有很多,只不过化妆品比较出人意料,其实也在情理之中。”

在实现了从胶片、数码相机直到化妆品的巨大跨度后,今天的富士胶片公司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呢?对于这个问题,古森重隆说,今后的富士既不是胶片企业也不是数码相机企业,而是一家“综合信息技术公司”。

古森重隆对于公司的未来充满信心。尽管上一年度的财报尚未正式出炉,但富士公司已经发布了乐观的预计数字,预期到2007年3月底2006财年结束时,总销售额可望达到233.05亿美元,这一数字比年初预期上调了0.85亿美元,较上年则增加了3.1%;营业利润也将水涨船高,达9.32亿美元,比年初预期上调2.54亿美元,较上年增加56.3%。古森重隆已经制订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2007年,富士销售收入要达到242亿美元,营业利润达到17亿美元。

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目标,重拾信心的富士已经开始播种下更多的种子业务,这一次它选择了押宝中国市场。

中国牌

和众多日企一样,富士也将2008年北京奥运会视作大好的市场机会。由于数码相机产品被奥运TOP赞助商柯达所盘踞,因此富士选择了从印刷业务打开缺口。据国家新闻出版署统计,2005年中国的印刷工业总产值已经达到3326.7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左右,在今后的5年中全国印刷业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预计在8%左右。

“报纸、杂志还有商品宣传册等等都要用印刷板材,这就是富士巨大的机会。随着北京奥运会的到来,中国的印刷业相当火热,除了北京富士星光以外必须要新建一个厂,否则根本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徐瑞馥说。

这便是富士胶片苏州印版工厂破土动工的初衷。此前,富士在苏州就已经有4个工厂,数码相机工厂、PS版(预涂式感光版)工厂、摄影化学品工厂和半导体材料工厂,除了苏州的几家工厂,富士的关联公司还在天津和深圳有两个生产镜头组件的工厂。一连串工厂的兴建,使得中国正在成为富士在海外最重要的根据地。以数码相机为例,2006年,富士苏州工厂大约生产了400万台数码相机,超越了富士的日本仙台工厂,一跃成为富士全球最大的数码相机生产基地,这同2005年底富士胶片决定大幅提升苏州工厂产能的决策密切相关。

为了强化本地业务,富士大胆起用中国人员管理公司,强调人员本土化。据徐瑞馥介绍说,目前在富士胶片中国公司内部,总监级以上的领导共有12名,其中有9名是中国人。富士在苏州数码相机工厂专门设立了一个技术研发中心,其中90%都是中国人,而在富士的北京办公室,“甚至连一个日本人都没有,全部是中国员工”。从这一点上来看,富士走在了其他日本企业的前面。

中国市场正日益成为富士复兴计划的重要一环。据统计,富士胶片在中国的累计投资已经超过了3亿美元。“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中国的成功与否,决定了跨国公司在世界竞争中的胜负。”古森重隆表示。

不过,想要打赢中国市场的战斗并非易事。富士的战线拉得过于漫长,这将它置入了十面埋伏的境地。将中国市场作为未来支柱性增长点的跨国公司并非一家,在富士的竞争者名单中,仅仅一个数码影像领域,就可以看到佳能、索尼、尼康等一系列国际品牌的名字,本土的新兴公司也在虎视眈眈。况且,富士在医疗影像、印刷版材等领域都面临强劲的竞争对手,富士是否具备这样的超群实力呢?

同时,富士还急需进一步提升在中国的品牌形象,同佳能、索尼等摇滚明星般的日本公司相比,富士公司的演出风格过于沉稳了。富士需要加强其招牌业务—数码相机,尽管这一业务已非富士的利润支柱,但它依然是大众了解富士品牌的首要窗口。一些本地消费者指出,在普通家用数码相机领域,富士公司的产品很有特点,但是还不足以打动他们,因为消费者不仅想要优良的画质,还要精美的外观—产品必须足够“酷”。而在数码单反相机领域,富士公司的布局也略显单薄,仅靠一款产品来同其他阵线完整的厂商来竞争,胜算较低。

这便是刚刚复苏的富士所要面临的严峻挑战。4月28日,一支由富士胶片日本总部和中国公司员工组成的小分队悄悄踏上了前往内蒙古科尔沁沙漠的行程,这支队伍的任务是到沙漠植树,为当地的环保绿化做贡献。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富士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将如同这次植树行动一样,必须面对风沙肆虐般的竞争考验,努力将根扎向深处。

发表评论】【新闻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更多有关音响/数码产品的新闻:
·欧盟拟对数码相机征收进口关税 5/9/2007
·数码相机市场逐渐走向成熟 单反一枝独秀 4/28/2007
·优百特联手Spansion挺进高端市场 4/27/2007
·华旗将与Sisvel签约 解决数码产品专利争端 4/25/2007
·微软订购批量燃料电池 疑为Zune播放器充电 4/17/2007
·微型燃料电池有望在便携产品中大行其道 4/13/2007
·飞利浦全线挺进国内电池市场 4/11/2007
·iPod销量突破1亿部 数字音乐售出25亿首 4/10/2007
·日本摄像机新品角逐中国市场 4/6/2007
·06年数码相机市场佳能夺冠 三星第五 4/5/2007
查看与本新闻相关目录:
·家电/照明/健康设备展区 > 音响/数码产品展厅 > 音响/数码产品新闻

对 音响/数码产品 有何见解?请到
音响/数码产品论坛 畅所欲言吧!





网站简介 | 企业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English | Showsbee | 会员登录  
© 1999-2024 newmaker.com. 佳工机电网·嘉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