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中心/FMS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CIMT:精彩,下一次 |
|
http://cn.newmaker.com
5/8/2007 12:54:00 PM
机电商报《锐制造》
|
|
相对于以往的机床展会,CIMT2007可说是创造了几个历届之最。
展商申请数量最多:展会满足率只有50%。协会方面表示,“满足现有展商需求,展位面积要翻一倍。”
参展商实力最强:来自28个国家的世界机床产值前20名的机床制造业巨头全部参展。
参观人数最多:截止4月12日,前4天展会入场17万人次。
成交额创记录:前4天成交额累计8.9亿元,意向成交额10.08亿元。
但更激动人心是本届展会国内展品水平最高:从国内外参展的展品情况看,数控化率约97%。国内参展的五轴机床数量高达40台,还有许多展品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国产展品投得头筹,固然值得庆贺,但另一方面,我们冷静下来,却需要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国外先进同行们其实并没有将他们最先进的产品拿到中国市场上来。
这样的例子很多:2006年美国芝加哥举行的IMTS2006,日本马扎克就展出了智能机床,而这次在北京举行的CIMT2007,虽已经过去1年,我们却并未在展商目录上找到这款产品的踪影。韩国斗山机床4款型号尾数中带“5”的立式加工中心是专门针对中国市场销售的产品,价格比他们本国同类产品低20%~30%。
因此,国产机床与自己相比,进步很大;但横向比较,差距同样巨大。这次展会笔者曾在DMG展台驻足良久,细细地观摩了几款机床。站在封闭严密的加工中心旁边,隔着玻璃挡板,看到刀库仿佛风过耳一般“刷一刷”干净利落地换刀过程,一时之间,竟然有些迷失:究竟是在观看一个加工过程,还是在欣赏一场精湛的艺术表演?
为什么国内机床的制造技术根本上还是落后国外一大截?追根溯源,还是研发投入不足。
相比前几年,许多机床企业在研发投入上已经前进了一大步。北京机电院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7%,秦川机床集团公司每年都保证占销售收入6%以上的科研费用投入。虽然国际跨国公司的这个数字一般都在15%~20%,但中国能够达到3%以上的企业就属佼佼者了。因此一些研发比例能达到3%以上的国内机床企业,已经超过了一般行业的投入水平。但问题是最终的研发投入除了与比例有关之外,还与绝对值有关。DMG一年的研发投入 200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约2亿元。山高刀具一年的研发投入也有2亿元人民币。每次谈及此事,山高大中华区的总裁蒋文德都底气十足:国内有哪家企业能有这样的研发投入?
相比之下月内的机床企业就没有如此的气魄了。沈阳机床集团的董事长陈惠仁曾就研发投入接受过记者的采访:沈阳机床的研发投入逐年都在提高,我们不与 DMG比。
虽然现在的机床企业和10年前相比,有了根本性的扭转,做大做强声不绝于耳,但对于中国机床企业将来的成长模式,却是存在不同声音的。
一位曾辗转国内外许多企业,并多次去国外考察同行的机床界老专家就发表了这样的看法:国外的机床企业其实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更多的是几十个人的小企业,一年的产值也不过几百万、上千万元,但就是这样的企业,他们近百年来生存得挺好,并以独特的技术优势屹立不倒。是不是机床企业非得大而全,都得产值过亿?不知道将来那么多的产品都卖给谁?国家对许多国有机床企业一再地注资,真能挽救他们的将来吗?为什么不扶持新兴的私营企业?也许,这样的担心纯属杞人忧天,但居安思危之言,也许值得借鉴。
因此,在欢庆这次展会空前意义的同时,也不妨考虑一下它的另一面。只有等到我们自主创新的产品登上世界机床行业之颠的那一天,或者是离这个高峰不远之际,才是真正的精彩。
|
对 加工中心/FMS 有何见解?请到 加工中心/FMS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