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与公路设备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美日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市场“抢道” |
|
http://cn.newmaker.com
3/31/2007 5:53:00 PM
佳工机电网
|
|
尽管跨国企业正在热火朝天地向中国大举投资,但在中国,很少有哪个行业的表现会对跨国企业的年度业绩产生重大影响。汽车行业却是一个例外。
2006年,中国汽车销量增长了35%,并藉此一举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21世纪初,中国汽车年销量仅为50万辆,去年却达到380万辆:仅在一年的时间里,中国汽车市场总销量就增长了逾100万辆。对某些行业来说,它们在中国的首要任务是放眼长远建立立足点,以便搭上中国经济增长的东风:但对汽车企业而言,中国市场已是它们的当务之急。
中国汽车市场的两个领军者分别是大众汽车和通用汽车。对大众和通用来说,好消息是它们依然是这个蓬勃发展的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品牌。坏消息是,两个可怕的竞争对手正紧随其后:日本和中国汽车品牌。
与一些国际竞争对手相比,日本汽车制造商采取了一种更谨慎的进军中国方式,但它们正在慢慢开始打造一个强大的平台。去年,日系品牌在中国市场份额为27.2%,据各系品牌首位。
尽管本田和日产的市场份额在2006年双双下滑,但本田依然位居日系品牌之首,市场占有率为7.6%;日产也依然占有5%的市场份额。不过,近来风头最强劲的是丰田。
尽管多数国际汽车制造商都已在华开展业务,但去年,丰田的市场份额依然增长了2.3个百分点,达到6.6%。
“在一个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实现这种幅度的增长实属不易,”亚洲汽车资源公司的TimDunne表示。“在中国,丰田已经开始取得增长动力。”
丰田对待中国市场的态度,甚至比它的一些本国同行更加谨慎,部分原因是出于对中国反日情绪的担忧,而其早先进军中国市场的努力也曾遭遇营销失策,即2003年丰田被迫就一则电视广告致歉,原因是一些中国观众认为,这则电视广告影射了日本对中国的军事胜利。
但在过去两年内,该公司增长迅速,并正在稳步实现其10%市场份额的目标。该公司已在中国拥有5家工厂,再加上今年计划开设的工厂,其汽车产能将达到年产69万辆。
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的其它跨国企业包括福特和标致雪铁龙等。去年,福特在华销量增长一倍,达到13.1万辆,标致雪铁龙也实现了43%的增长,销量达到20.1万辆。菲亚特仍在苦苦挣扎,其销量下降13%,至3.13万辆,韩国起亚汽车销售仅仅提高了5%,达到11.5万辆。
然而,在中国汽车市场上最令人惊诧的一个群体,就是中国本土品牌。仅在几年前,中国品牌还默默无闻,中国企业唯一真正参与的活动,就是作为大众汽车和通用汽车等公司的合作方,合资建立汽车制造企业。
但在去年,中国汽车品牌已占有26.4%的市场份额,仅次于日本品牌。来自安徽省的奇瑞汽车已成为中国市场第四大汽车品牌,年销量超过30万辆。
北京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的陈桥宁表示:“奇瑞已迅速成为中国汽车业的代表,是最值得关注的企业。”
中国品牌能够取得如今的地位,其采用的手段与其它许多中国企业过去的做法一样,即价格战。大多数中国品牌汽车一直是具有价格竞争力的小型车,目标群体是那些成本敏感型的首次购车者。
但是,这一过程并非一路顺风。许多中国品牌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可能会导致消费者怀疑自己花钱购买的汽车是否物有所值。曾经的行业领军者,例如天津一汽夏利汽车等,其市场地位已经岌岌可危,上一季度的销量同比出现了下降。
有两家中国企业正采取不同的方式进入中国汽车市场。两年前,上海汽车和南京汽车展开了激烈竞争,抢夺已经破产的英国汽车制造商罗孚的剩余资产。
今年3月份,这两家公司将在国内市场展开竞争,各自推出基于罗孚75汽车打造的竞争车型,因为它们均收购了罗孚75汽车的部分技术。
与其多数国内竞争对手不同,它们争夺的将是高端市场而不是低端市场。
由于日本和中国品牌迅猛发展,市场领军者大众汽车和通用汽车已采取措施,以期保住自己的领先地位。一年前,大众汽车似乎已经处于穷途末路。这家曾经控制中国汽车市场大半壁江山的公司,其2005年的汽车销量同比却出现下降,市场份额也已跌至20%以下。
但在最近数月,该公司已努力扭转了这种跌势。去年,大众汽车销量增长42%,至69.4万辆。它还通过加大在中国的零件采购量来削减成本。对分析师而言,问题是大众能否引入足够多的新车型,以维持目前这种良好势头。
|
对 汽车与公路设备 有何见解?请到 汽车与公路设备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