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与公路设备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未来全球汽车市场的增长机会在哪里? |
|
http://cn.newmaker.com
3/13/2007 4:36:00 PM
佳工机电网
|
|
今后,亚洲和欧洲将会主导全球产量的89%。预测结果是:2007~2012年全球汽车生产量和销售量的驱动因素仍然来自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以及伊朗、泰国、东南亚一些国家。
2000年至2005年间,全球新车需求量的增速一直保持在6%的水平。这个数据尚可接受,但绝大部分需求量的增长其实来自飞速发展的亚太、中东和拉丁美洲市场。在发达国家,汽车需求量的增长一直停滞不前。
2006年也基本如此。来自欧洲汽车制造商联合会(ACEA)的统计数字表明,2006年,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和欧盟(包括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新车销售年增长率只有0.7%。由于油价一直处于高位且经济增长速度始终迟缓,2006年美国汽车销售量只有1650万辆,比往年下跌了3%。相关调查显示,在未来半年内计划买一辆新车的美国家庭数量已经暴跌至1970年代的水平。毫无疑问,未来在发达地区的汽车产销增长都是有限的。
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也加重了汽车工业缓慢发展的步伐。这迫使制造商和他们的供应商都要寻找更低成本的制造中心。通过对不同国别的成本研究,未来的亚洲将是汽车行业的主要参与者,但亚洲的汽车制造商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2006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34万辆,比上年翻了一番。这些来自中国的汽车进入了俄罗斯、中东和东南亚的市场。同时,中国也毫不掩饰自己的勃勃雄心,即要在未来10年内,占有世界汽车出口市场10%的份额。与此同时,印度汽车生产商协会也报告称,2006年印度的汽车产量已达1090万辆,比上年增长16.2%,同期他们也对外出口了193810辆轿车,比上年增长12.9%。同时,韩国的现代汽车集团也已成为世界第六大汽车生产商。
随着亚洲汽车生产商实力的不断扩张,行业长期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又将给价格带来更大压力。这些严酷的市场状况已经给很多汽车生产商和他们的供应商敲响了警钟。
产品布局对于汽车制造商的未来变得越来越重要。他们不但要考虑到本地的制造成本,还要考虑到运输成本以及市场准入成本。在一些国家,社会成本,比如罢工和福利也要考虑进去。他们甚至还要考虑到不同地区对不同品牌的认可程度,尽管产品实质是一样的。
一般认为,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等四个国家是未来最好的地区,生产成本低而且市场巨大,但这里也有关系复杂以及法规混乱的缺点。
美国的汽车资讯机构CSM的分析师迈克尔·罗宾内(MichaelRobinet)认为,对于许多的行业参与者,他们需要了解市场增长带来的好处,但他们也要考虑很多其他东西。首先,销售增长也带来了生产增长,亚洲的生产商需要以地区的生产能力来应对全球的市场需求,他们希望货币能够稳定,这会保证其成本结构不会发生大幅地变化。
也有一些人认为,由于政策和贸易的压力,亚洲汽车公司可能会把生产基地挪到欧洲、北美,或者是其他地方。这是一个错误的猜测,亚洲汽车制造商的生产布局,考虑更多的是寻求货币结构的稳定化,以此获得成本结构的稳定性。
机会来自亚洲
预测一下2007~2012年的情况。全球汽车产量和销量的驱动因素仍然来自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以及伊朗和泰国等东南亚一些国家,北美也会有一些增长,日本的增长会非常有限。一种观点认为,在低迷一段时间之后,未来的北美和西欧市场可能会出现比较不错的增长潜力。这从数字上可以佐证,到2020年,美国每年有4000万新的汽车驾驶员产生,这一定会带来汽车消费的增长。
CSM认为,在未来几年里,世界汽车产销主要集中在三个地方:中东地区、大中华地区以及东南亚地区。罗宾内说:“就我个人判断,我觉得东南亚地区也许比大中华地区增长速度要快一点,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的发展空间可能更大一些。澳大利亚也可以看作亚洲市场,不过那里的发展机会不大。至于日本和韩国的发展速度,和这些新兴市场比较,差距就很明显了。”
亚洲制造商的增长在生产和销售上都会出现,他们市场的份额在增长,但产量的增长如何与市场销售份额的增长一致,将是他们需要及时考虑的问题。汽车生产的产能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建立起来,一座工厂的建造周期一般要1~2年,甚至更长。如果能够保持销售的市场份额不断增长,那么在全球的产能可以不断增加,但是有时候市场份额在下降,这时候产能的增加反而是累赘。不用说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在北美市场的极端例子了,他们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一直做的工作就是让产能和销售的步调一致,而他们的做法就是削减之前扩充的产能。
丰田在这方面还不错,它的产能在全球不断增加,丰田的销售增长幅度已经足以保证它在2007年成为世界第一。但它必须协调二者的关系。现在丰田已经在有计划地减少产能增加的速度,可能在一定的时期会出现负的增长,这对长期发展有利。丰田现在的目标是把整个产品系列的车型划分得更加细密,同时会把车型设计和制造得更加完美。
今后,亚洲和欧洲将会主导全球产量的89%。因为通用汽车不仅仅在北美地区,在韩国、中国、中欧和东欧,它也建立了一些工厂。它需要尽快从成熟的市场走向发展中的市场,这可以改善它在全球市场所占的份额。对于这样的企业来说,在全球化的过程当中,他们可以充分利用全球化的框架和平台来扩大他们的生产和销售。
不过,要了解这些市场并不容易。由于国内需求以及消费习惯的积累,欧洲以及日韩等国家更多关注B级车和C级车(笼统而言,CSM标准的A级车相当于一般的A00级车,B级车相当于A0级车,C级车相当于A级车,依此类推),提供这些车型的制造商主要是本田、丰田和现代等等。日韩需求最大的是C级车,而且是大型的C级车,他们对A级车也有所青睐。而这些国家所生产的D、E、F等级别的车则主要是为了出口。
在这一点上,大中华地区跟日韩市场是相似的,B、C级别的车在当地很有竞争力。罗宾内估计,到2010年,同其他车型相比,B、C级别的车在中国会获得更大发展。
罗宾内说:“我们北美地区的朋友并没有了解到这些重要的信息,他们应该了解到这些重要的信息。因为没有了解亚洲和中国市场的情况,他们向中国出口受到影响,因为美国市场很少生产B、C级别的车,只生产D、E级车,另外还生产F级别的车,这些车销往日本、韩国和中国等其他市场的份额不是很高,如果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向日本和韩国学习,满足当地的实际需求。”
选择合适的市场
10年前,在一个项目上只能建一个平台,但是现在,60%~80%的平台都可以进行多次利用。全球性的平台共享使得汽车生产和设计产生了更大的灵活性,这融入了更多的技术,推动了汽车行业的发展。目前和未来最主要的是这些平台的改进,加强动力传输系统和变速箱的技术,汽车制造商可以通过跨平台研发来实现能力和车型的增长。
根据全球产量最高的10个平台在2006年和2012年的对比,2006年能够进入前十名的汽车平台的最低产量已达到100万辆,到了2012年这个数字将是150万辆。丰田MC平台主要生产D、E级别的车,它在未来几年的增长将非常迅速,2012年的时候将近500万辆。
企业在某一个市场主要的目的并不全是为该市场服务,同时也是要为出口服务,而这就必须要加强产量。它主要发生在中欧和东欧,以及其他发展中市场。通用的一个新平台生产了各种各样的车型,它的一些产品决策是为墨西哥、加拿大分公司制定的,因此任何通用美国总部作决定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墨西哥、加拿大的国情,要支持墨西哥的购买力,促进加拿大市场份额的发展。
目前,低成本国家主要是在中欧地区,亚洲一些地区也包括在内;高成本国家包括加拿大、美国、西欧大部分以及日本、澳大利亚等。未来汽车制造商的生产显然要走向低成本国家。在高成本国家,一些制造商,比如通用汽车,市场份额在不断下降,但未来几年他们的增长还能达到1%~2%之间。CSM估计,从2006~2012年期间,这些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大约可以维持在0.8%。
在低成本或者说超低成本国家,产量的增加趋势明显,但也不是无限扩大。他们的成本优势是相对于北美和欧洲的,随着产量和市场的变化,其生产成本也会慢慢增加。当地制造商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在经历一段时间增长后,也可能面临下降的情况。
不过,在未来几年,低成本和超低成本的国家给全球带来的产量增加不可小视。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国家的汽车产量份额增加会非常高,因为他们的成本很低,那么通用、大众等也向现代学习,不断地迅速逃离高成本国家,转向低成本的国家。他们在波兰、土耳其、巴西都开设了工厂,在中国的工厂也在逐渐增加产能。
中国还有更大潜力
中国是最神秘的市场,这里制造成本低,市场需求旺盛,但是市场对车型、品牌以及质量的关注和理解,还有些模糊,这里仍然是一个需要培育的市场。
大家已经把目光投向中国的二级城市和三级城市,那里的需求增长非常大,特别是对于本地小的品牌来说,增长速度非常之快。而在一级市场,需求仍然没有得到完全满足。中国的汽车拥有率不高,面对13亿的人口数字,中国在2006年产销超过720万辆显得并不令人惊奇。没有哪家公司会认为这里的速度会下降。而且,中国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的收入在逐渐接近,虽然差距还是非常大。一些汽车制造商首先在沿海地区进行销售,然后到内陆地区进行销售。
一位汽车行业的分析师说,2006年通用汽车在中国并不是第一,实际上是第二,在乘用车市场,通用只能排第二位,但加上SUV和其他的汽车,它会成为第一。这位分析师表示了对通用汽车的担忧,他说:“通用中国在过去两年表现不错,但我们还是担忧它只是依赖于一两个车型而进入前三位,在中国想要成功的话,必须在很多方面都做到很好。否则未来发展是非常难的。”
油品问题,特别是柴油的品质,在未来对中国市场的影响会比较大。有些地方的技术不错,有些地方则比较低。这种不均衡会给很多新车型和新技术带来障碍。另外,中国政府对柴油发动机的态度也至关重要。在中国,柴油发动机以前给人们的印象排放污染非常大。如果政府不想发展柴油发动机,那么就会影响这个行业的发展,即使政府只在大城市限制柴油发动机车辆,这同样会影响全国其他地方的柴油发动机发展。
能够改变中国汽车市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国有汽车制造商的崛起。上汽、一汽都已经推出自主品牌的轿车,广汽、南汽、东风等也陆续提升和展示自己的自主研发能力。他们在过去几年的发展和积累还是不错的,如果能够再用几年时间,在生产和技术上取得突破的同时,和国际市场的企业建立一些战略合作关系,他们的发展潜力很大。
毕竟,从中国市场走向世界市场,把中国优势变成全球优势,这是每个汽车制造商都希望获得的能力。
|
对 汽车与公路设备 有何见解?请到 汽车与公路设备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