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模具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产销两旺 中国模具业仍将阳光灿烂 |
|
http://cn.newmaker.com
2/6/2007 3:02:00 PM
佳工机电网
|
|
2006年对中国模具行业来说,可以说又是艳阳高照。从国内看,机械、汽车及电子信息产业等模具需求大户的持续发展,是中国模具行业高速增长的最大助力;从国际看,一方面是我国中低端模具有着较强的竞争力,国际采购商到我国采购的比例逐年增大,另一方面工业发达国家模具生产向我国转移进一步加快。因此,总体看来2006年我国模具行业产需两旺,持续快速运行。虽然全年统计数据尚未出来,但预计模具年销售额有望达到720亿元,将会有18%以上的增长率。另据海关统计,模具出口全年达10.41亿美元,增幅为41%以上。2007年我们也可以乐观的预计,模具行业这种产销两旺的局面仍将延续。
模具产品水平提高较快
随着汽车工业去年以超过20%的增幅发展,进入汽车领域的模具企业和模具产品比上年有大幅增加。汽车企业也对模具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模具企业加紧改进,不断提高水平。同时,由于模具出口大幅增长,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模具水平的提升。2006年模具水平提高的主要表现有:大型级进模长度已超过3米,精密级进模已可与2000次/分高速冲床匹配;热流道模具和气辅模具有的已达国际水平;在CAD/CAM技术得到普及的同时,CAE技术应用越来越广,CAD/CAE/CAM一体化技术得到发展,并取得较好成果;模具新结构、新品种、新工艺、新材料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专利数量增多。
企业信息化建设受到重视
信息化特别是信息化管理,不但已被许多企业提到议事日程,而且得到了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国内外有关软件同台竞技,二次开发富有成果,数据库日渐丰富。通过信息化管理,模具生产周期大为缩短,生产效率提高,企业效益增加。
行业集群生产进一步发展
产需两旺的市场环境及良好的发展前景,使得许多企业家和投资者踊跃投资于我国的模具行业,其中外资和民营资本仍是主流,投资热情普遍高涨,较大的技改项目和新建项目在2006年不断涌现。由于集群生产具有方便协作、降低成本、扩大市场、利于交流及可享受较为优惠的政策特点,因此2006年这一生产方式得到进一步发展。现在全国已有十来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模具城、模具园区、积聚生产基地等,正在建设、筹建或规划的还有十多个。除集群生产之外,有些地方还在发展模具联合体及虚拟制造。
企业品牌意识增强
由于模具的从属性和对特殊用户的依赖性,品牌在模具行业长期不被重视。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品牌效应已愈加重要,“经营品牌”已成为模具企业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据了解,全国已有10个左右的省、市级驰名(著名)模具商标和品牌,个别企业已在申报全国著名商标。随着质量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对环保的重视,2006年又有一大批模具企业通过了ISO9000的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及ISO14000环境管理认证。同时,2006年行业内又增加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包括国家级和省、市级,还有不少企业在2006年建立了模具技术中心或研发中心。
人才培训工作取得成效
鉴于模具行业人才特别是中高级人才短缺严重,近年来各地办学和培训工作备受关注。学校、培训点、企业三方面都在2006年加大了工作力度并受到了良好效果,中国模协的培训点也从2005年的48个增加到目前的55个。为了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中外交流和合作得到加强,例如:苏州模协与新加坡有关方面的教育培训合作已进入实质性阶段,中国模协也正与葡萄牙模协探讨合作培训事宜。国家有关部门也正针对模具人才急需的现状,加紧研究开展模具人才远程培训事宜,模具设计师也成为国家认可的一个新工种。
高端市场面临强大压力
我国模具行业经过2006年持续高速运行,模具生产总量和水平虽然都有较快提高,但仍旧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一方面模具大量进口,另一方面是竞争加剧,这就是“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综合症。模具行业高端市场面临外资企业的强大压力,中低端市场则是民企之间的剧烈竞争,有的已变成了互相压价的无序竞争。此外,随着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我国模具行业的结构正在不断改善,但仍与市场要求尚有较大距离。
在行业发展总体乐观的情况下,也还有许多必须克服的困难。例如:不断攀升的能源、原材料和人力资源价格与模具产品价格难以上升之间的矛盾将进一步加深,企业利润空间必将进一步被挤压;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和技术进步步伐较慢与市场和用户需求之间的矛盾仍旧突出;人才紧缺一时还难以解决;不少模具企业的体制和机制仍旧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等,都需要我们下大力气解决。
|
对 塑料模具 有何见解?请到 塑料模具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