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咨询与服务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外资垄断性收购中国机械制造亟待关注 |
|
http://cn.newmaker.com
1/17/2007 2:21:00 PM
佳工机电网
|
|
对外资垄断性收购的关注,既不是单纯民族情结的问题,也不是一个企业的问题,而是涉及到国家工业发展战略。
2006年我国机械工业生产销售产值增长30%左右。
在油嘴油泵行业,德国博世公司收购我国油嘴油泵行业的排头企业——江苏无锡威孚有限公司后,我国的油嘴油泵行业几乎全部被跨国公司并购、控股,经过多年建立的技术中心被撤销合并;
在化工机械制造行业,占举足轻重地位的"锦西化机",已与跨国巨头西门子合资;
在轴承行业,外资并购潮也愈演愈浓:美国铁姆肯公司收购烟台轴承、Torrington收购无锡轴承、舍弗勒收购西北富安捷轴承……根据中国轴协的统计,到目前为止,国外跨国公司在中国境内已陆续建立了24家合资、独资轴承成品生产企业,综合总投资约4亿-5亿美元,已初步形成8亿-9亿套轴承生产能力。
然而比增长更引人注目的,是外资并购话题。
在工程机械行业,伴随全球产销重心向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逐步转移的趋势,外资看好中国工程机械类企业,纷纷对国内龙头企业展开了并购活动。近年来,国外大型工程机械巨头如卡特彼勒、小松山推、韩国现代等不断通过合资或者并购的方式进入我国工程机械领域。它们对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的投资具有较强的战略性意图,利用中国的资源优势、低廉人力成本,把中国的企业并入其全球化战略,从而实现其中长期战略布局。
装载机是中国目前市场保有量最大的一个工程机械产品,而且全部是国有品牌,低廉的价格,足够的性能,遍布各地的服务和备件,使得跨国公司产品难以进入。但是近期也有跨国公司从长远的战略考虑,正在酝酿结合国有企业的改制对装载机全行业进行整合。如果说顶级的大企业暂时不会响应的话,第二集团军中的企业则出于自身的考虑可能会将自己的企业交给跨国公司经营。
此外,我国重点领域的一批龙头企业——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有限公司、潍坊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等也都被跨国公司紧紧"咬住"不放。
同时,也有一些中国企业正在或明或暗的向外资抛橄榄枝。中国最大的机床生产企业——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1月在上海举行推介会,公开出让49%股权。集团拥有四家控股子公司(其中有两家上市公司),还拥有一家全资子公司,总资产86.6亿元。去年集团机床产量超过6万台,数控机床超过1万台,两者产量在国内同行中居首位。
沈阳国资委资产经营处的刘处长表示,此次出售股份的目的是为了引进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引进实力雄厚的战略投资者,实现公司治理的多元化。但是业内人士认为,够条件而又买得起的只有外资,地方政府没有说出口的中意目标也是外资。
"现在的趋势是,并购对象正从过去的中小型企业转到了排头兵企业。"一位机械行业的专家说。
龙头企业引人注目
如果没有众多的"垄断性"并购,2006年应该是欢欢喜喜庆丰收的一年。
2006年机械行业总体运行态势较好,增长速度高于去年的预期。各分行业中,增长速度超过30%的有工程机械、电工电器、机床工具以及通用基础件,农机、重型矿山、石化通用、汽车的增长速度也较高。
从公布的机械行业上市公司业绩来看,30多家机械设备上市公司中有22家公司的净利润实现增长。其中10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50%,成为今年半年报最为抢眼的一个行业。G山推、G重机、G柳工为165.84%、99.41%和55.18%。另外,有18家机械设备上市公司预计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将实现大幅增长。多数公司年内盈利能力不断增强。如G云内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8.92%,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幅激增175.75%,前三季度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100%;上半年净利润已过亿元的G重机、G山推预计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增长幅度分别是50%、150%至200%,体现了机械行业的业绩持续增长。
展望行业龙头企业的未来,更没理由悲观。
虽然未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下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机械行业,但是总体看来,中国对工程机械产品需求量将会长期保持较高的水平。铁路、公路、机场、港口、市政工程(地铁、城市道路等)以及小城镇建设都将产生对工程机械的旺盛需求。潜力巨大的新农村建设将会拉动我国"十一五"期间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保持合理的较高水平,从而拉动装载机、挖掘机等工程机械的强劲需求。此外,中国的工程机械出口近年来一直在高速增长,也将持续拉动国内的工程机械行业。
据行内人士预测,中国"十一五"期间挖掘机、混凝土机械、推土机、平地机、摊铺机等国内容量增幅将在50%以上,同时出口也将有较大突破,年出口额将超过40亿美元。中长期行业前景较佳,再加之公司自身的创新发展,行业龙头企业的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但是,当外资将这些行业龙头尽收囊中后,国内机械业还能从发展中分享到多大利益?
不能否认并购对促进产业升级、改善管理有着巨大好处,但是不是所有的并购都是成功的。
地方政府的推动力
2006年外资在收购交易中爆出的强势作风,已经不再是行业内的秘密。据与外资合作或接触过的多家公司称,在控股权、控制销售权及财务权、品牌使用权,外资都提出苛刻的控制要求。
"外方控股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对’自主’的否定,几乎所有的外方控股企业都对自主创新采取种种限制。即便是有个别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其创新成果也毫无例外地尽属控股方。这样,在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被严重弱化的同时,也造成技术创新成果的流失。"
在凯雷收购徐工科技中,"搅局者"三一重工执行总裁向文波在博客中抨击"凯雷并购徐工案"的文章并非毫无根由。
曾经风靡一时、看似逻辑正确的"以市场换技术"理论在中国汽车行业的实践惨败后,在机械行业的验证结果如出一辙。西北轴承集团在这方面吃过亏。在与世界第三大轴承公司、德国最大的轴承企业FAG公司合资的过程中,西北轴承本想通过引进外资,引进技术,做大做强产业,却不料最终辛辛苦苦20年的主导产品被别人低价拿走了,7000万就卖了,从此失去占企业40%的市场。西北轴承集团董事长李树明说,外资企业通行的做法是用亏损逼迫中方就范,慢慢退出企业,亏损增资扩股,以钱压人,这正是中方企业的致命弱点。李树明说,绝不能让西轴吃过的亏再在其他民族工业企业的身上被复制、被重演,使民族工业现在所受到的伤害由皮肉扩大至筋骨,甚至导致支离破碎。
今天的外资企业不同于往日,对中国国情日益谙熟,现在他们已经开始从攻关企业转向攻关地方政府。而地方政府受政绩考核影响,大多会站在地方政府的角度,从官员政绩而非企业的角度出发,更难站在行业或者国家经济安全的角度去考虑行业发展。
十六大后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加快,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一股地方政府驱动的、结合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有效利用而进行的国有资产重组浪潮。北京曾开展工业百户国企与外资、民间资本交购重组行动,推出了104户并购重组企业,北京北开电气公司、北京毕捷电机公司等一批有一定市场份额的企业均榜上有名。而在江苏省的国企重组活动中,徐工集团等业内的龙头企业也被列入对外招商项目。另外上海电气集团公司也曾推出资产总量达80亿元的108家国企改制重组项目吸引了很多投资者的关注。
可以说,在地方政府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国内龙头企业被纳入外资企业的旗下。这使得外界对机械业的并购交易愈加关注。今年3月,两会期间前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公开提出"要谨慎对待垄断性跨国并购"。在种种压力下,6月28日,《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迅速出台。它明确了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目标。"到2010年,发展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集团,增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重大技术装备的制造能力,基本满足能源、交通、原材料等领域及国防建设的需要。"《意见》还提出了有关政策支持方面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市场为导向的重组并购、税收优惠政策、资金支持等。
对外资垄断性收购的关注,既不是单纯民族情结的问题,也不是一个企业的问题,而是涉及到国家工业发展战略。一个客观的事实是,一旦外资控制了中国机械行业,那么他们必然要将中国企业放在其全球战略的角度来考虑,那么今天很有希望在世界称强的企业就有可能就此沦为外资产业链中的棋子,自主创新也就沦为空谈。
|
对 管理咨询与服务 有何见解?请到 管理咨询与服务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