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通信/网络设备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NGN下一代网络演进中坚持融合 |
|
http://cn.newmaker.com
1/14/2007 6:52:00 PM
人民邮电报
|
|
编者按:刚刚过去的2006年,国际对于NGN的研究和实践仍在不断向前推进。由于NGN的研究范围已经渐渐超出了原来以软交换为核心内容的固网范畴,开始向包括移动、固定在内的全覆盖全业务网络方向发展,使得NGN的发展走势出现了新的变化,FMC和IMS架构成为NGN研究的新热点,并且对NGN网络架构、业务平台、业务模式、产业链条、业务监管等都将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将在崭新的2007年以及未来的时间里逐渐显现出来。
2006年的信息产业有很多的热点,下一代网络(NGN)就是其中的一个。在2006年,下一代网络在标准、技术、业务、应用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成为现有网络演进的主力军。NGN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带动了运营商的转型,同时在2007年将继续向融合方向发展,随着技术、设备、解决方案的不断成熟,网络演进的步伐也将加快,所提供的业务将更加多样化,必将有更多的创新机遇。
NGNR1国际标准发布,中国取得突破
ITU-T在2006年7月份和11月份发布了NGN版本1的系列标准。这些标准包括NGN版本1的需求、NGN的体系架构等多个国际建议,这些标准的发布标志着NGN版本1的技术研究已经成熟,为NGN设备的研发和NGN网络的演进和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NGN的研究进入了R2的研究阶段。
传统电信技术上我国在国际标准上基本没有话语权,只是标准的跟随者。下一代网络的现有规范标准不成熟,给我国的科研院所、电信制造商和运营商提供了较大的空间。近年来,我国在NGN标准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NGN领域共提交了270多篇文稿,文稿所涉及的领域包括业务需求、框架体系、服务质量、安全、未来承载网、网络演进、信令、固定移动网络融合(FMC)、用户数据库等方面,其中我国主导形成的标准共有8项:未来分组网的总体要求、未来分组网络的高层体系架构、资源接纳控制协议no.2、PSTN/ISDN仿真体系架构、基于呼叫服务器的PSTN/ISDN仿真实现、NGN功能要求和体系架构、NGN中资源和接纳控制的要求和体系架构、VPN业务的QoS支持框架和特征。
NGN的标准将在2007年继续发展,各个标准化组织将联合制定统一的IMS标准,综合考虑固定移动融合的需求,并在NGNR2中考虑流媒体的需求,支持在NGN网络上提供IPTV等流媒体服务。
软交换替代PSTN技术已经成熟,是2006年NGN建设的重点
软交换作为现有传统网络向NGN演进的关键技术之一,在经过全球各大运营商多年的测试和商用之后,替代传统的PSTN业务方面的技术及其设备条件已经成熟。软交换是NGN实施的初级阶段,业务主要定位于窄带用户的语音业务以及PSTN的演进。
2006年软交换发展迅速,全球范围的软交换和网关出货量大幅度增长,是2006年NGN建设的重点。同时从我国各大运营商的网络建设情况也可以看出,不同的运营商(包括固定运营商和移动运营商)在网络演进时都选择了软交换,分别作为长途局(用于提供长途业务)、汇接局(用于网络智能化)和端局(用于提供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并且网络运行状况良好。用软交换系列设备来替代传统的网络,一方面是运营商在竞争的环境中快速部署网络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同时也是出于节省成本考虑,并能够为用户提供一些新的业务,包括IPCENTREX业务以及与智能网或应用服务器配合提供的业务。
在IMS商用成熟之前的2007年,软交换仍然是网络演进的主要技术,软交换网络将会和PSTN长期共存。
IMS仍处于试验阶段,是NGN控制层面的发展方向
IMS是2006年一个热点话题,无论是下一代网络还是固定移动融合的网络都离不开IMS。IMS作为目前NGN中提供综合业务的控制层面的主要技术,受到了业界的青睐,也承载了太多的业界期盼。
IMS是一个在PS域上面的多媒体控制、呼叫控制平台,IMS使得PS具有CS的部分功能,支持会话类和非会话类的多媒体业务。IMS为未来的多媒体应用提供了一个通用的业务平台,典型的业务如:Presence、Messaging、Conferencing、PoC等,因此对于运营商,IMS的需求更多的是未来FMC和近期市场的需求,在考虑建设IMS网络时,不仅要考虑移动用户的需求,也需要考虑大客户的需求和一些潜在固定宽带用户的需求。IMS的用户定位主要是宽带用户,业务定位是固定移动融合业务和话音、数据、多媒体、流媒体服务,用户的接入方式可以是3G、WLAN、xDSL/Cable、Wimax等宽带接入方式。
全球大的运营商都在对IMS进行积极试验,包括移动运营商和固定运营商。同时设备制造商也在不断推出IMS的解决方案。多业务论坛MSF于2006年10月举行了全球IMS网络兼容互操作测试。由BT、Vodafone、Verizon、KT、ETRI以及NTT与新汉普郡互连实验室(UNH-IOL)共同举办,包括26家主要设备提供商的197种通信设备,12月1日发布的测试报告认为“IMS的成熟度超过人们的预期”。我国的多个运营商都在2006年进行了IMS的技术试验。
2007年IMS在不断完善标准的同时,运营商仍然会积极地进行试验,不断地促进其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成熟,会有小规模的商用试验,但不会大规模地建设。
IP承载网解决方案仍在探索中,呼之欲出
为适应电信业务IP化的趋势,满足电信业务的需求,国内外在传统IP网络(即Internet)的基础上,衍生发展了多种承载网建设方案,例如以单一网络承载包括Internet业务在内的所有业务;对普通用户和重要用户分别用两个平面承载等等。国内的典型网络实例包括中国电信CN2、中国网通IP承载网以及中国移动的IP专网等,他们是基于IP+MPLS技术构建的新型多业务承载网络,采纳了IP领域的大量新技术,包括服务质量技术、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安全技术、高可靠性技术以及管理技术等。IP承载网采用扁平化组网模式,网络物理层次结构包括骨干网、城域网两层。
上述的IP承载网还是建立在互联网设计理念上的,IP地址无序、动态路由、逻辑上的网络平面结构、网络设备之间不建立信任关系等技术特性造成了IP网络的四大问题:安全与可信任问题、服务质量(QOS)问题、商业盈利问题和满足前三项要求下的大规模组网问题。这些问题由于与互联网设计理念相关,长期得不到彻底解决,已经成为严重阻碍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因素,成为世界性难题。
为了满足电信业务可控制、可管理、可运营的要求,有必要研究一种基于分组交换的新型体系结构,弥补现有IP网络的上述缺点,支持未来多种信息服务。目前ITU-TNGN中已经展开对未来基于分组网络(FPBN)需求的研究,并已经通过了两份建议,Y.2601:未来分组网络的主要特征和要求;Y.2611:未来分组网络的高层体系架构,并正在征集满足要求和体系架构的候选技术,在2007年将会有相应的候选技术进行研究和制定。
NGN和NGI将长期共存,近期独立发展
2006年无论是NGN还是NGI,都在发展之中,并互相吸收对方的优点。
电信网和互联网是两张现存的网络,虽然NGN和NGI在某些特征上有许多类似的地方,但是二者有本质内容的区别,导致其在运营、商业模式、服务质量、安全、监管方面的区别,因此电信网和互联网将根据自身的特点在近期继续发展,电信网在运营商业务和网络发展的驱动下向NGN演进(电信网的发展策略),互联网更多地受软件、IT等技术的驱动向NGI演进。在一段时间内,这两种网络将并存并独立发展,对于一些非实时业务,在不影响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两个网络可以考虑互通,例如消息类业务。
对于网络远期发展的预测,更多考虑的是技术的驱动,而不是现有网络的运营、管理问题,而NGI和NGN的技术特征基本一致,所以未来这两个网络应该有融合的趋势。
NGN的管制问题仍要继续研究
NGN与传统的电信网络存在很大的差异,包括组网、区域的概念、寻址方式、业务生成、业务分类以及固定移动融合所带来的问题等等。因此在NGN管制方面,既有互联互通、资源分配、接入网开放等原来电信网的既有问题,又有网络与传送分离、适配各种接入方式等带来的新问题。NGN这样的融合网络将会利用各种各样的设备来提供电信业务,NGN促使人们改变根据传送不同的业务的不同技术和网络来设计不同的立法和管制政策。
对于NGN的管制,已经扩展到对未来基于IP的宽带网的管制,各个国家对于NGN有着自己的情况,有着自己的侧重点,包括美国、英国在内的国家都在对NGN的管制政策进行研究,但共同的原则是政策和管制框架要适应市场环境的发展、技术转型的变化,鼓励创新、鼓励竞争、保护消费者利益和维护国家安全。
我国也一直在对NGN的管制问题进行研究,包括业务的分类等,随着NGN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对相应业务研究的不断深入,监管问题会逐步得到较好解决。
|
对 手机/通信/网络设备 有何见解?请到 手机/通信/网络设备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