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软件/周边产品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软件服务与外包产业将获得更多政策支持 |
|
http://cn.newmaker.com
10/9/2006 9:39:00 AM
佳工机电网
|
|
我国的软件出口和服务外包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尽管具备成本、人力资源等优势,但同时在产业环境、人才结构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近几年,我国软件产业的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软件出口、软件外包取得了快速增长,由于在成本、人力资源、产业发展环境、产业基础等方面具备比较优势,使当今国际软件与服务外包向中国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软件出口日益成为产业和企业关注的重点。
特别是18号文颁布之后,通过各界共同努力,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环境得到改善,已经具备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的能力。为我国的软件企业走向国际化发展道路,加强国际合作,开拓海外市场,大力发展软件出口与服务外包创造了有利条件。
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指出,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以六大软件产业出口基地为依托的软件出口群体,中国软件出口企业的市场拓展经验不断丰富,技术研发能力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企业规模较小,缺乏核心竞争力,国际市场运作经验不强,人才结构矛盾等问题日益突出。
对日出口仍为主体
据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秘书长胡崑山介绍,当前中日之间在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合作方面呈现大幅度增长,对日软件出口仍占主导地位,占出口总额的59%。美国和欧洲的服务外包,也从印度向中国、东南亚等地区转移。2005年对欧美的出口占到20%,比2004年提高了4%。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理事长陈冲指出,当前日本是中国软件出口最重要的合作伙伴。虽然目前多数进入日本市场的中国企业在日本软件市场的位置是三、四级承包,但最早进入日本市场的一些骨干企业,已经逐步积累经验,开始向利润更丰厚的高端项目发展,逐步与日本的总承包商一起面对用户,从需求分析开始介入项目、参与系统设计,承接详细设计和流程图开发及程序编码与程序测试工作,并承担后续维护等服务。
但由于自身能力方面的不足,目前我国软件企业直接在美国市场“打单”的还很少,主要依赖与跨国公司在华机构的合作取得项目。一批软件企业通过与IBM、微软等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研发中心、分支机构进行合作进入欧美软件外包市场,也有一些软件企业通过与世界顶级公司合作进入国际市场。
陈冲认为,中日两国在地理位置、语言、文化方面具有合作的天然优势,在产业的发展上有很强的互补性,在未来我们还应继续拓展日本市场。日本企业在发包时,已经逐渐开始在金融、流通、制造等每一领域尽量集中委托给固定的公司,以使中国各承包企业在某一领域通过知识积累增强专业性,发包量及发包层次也在不断提升。我国软件外包公司今后要逐渐开始参与解决方案详细设计,承接一些规模相对较大、系统相对完整的项目,以获取更高的利润。
另一方面,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软件发包市场,占据全球软件发包市场的65%,也是我国软件企业必须要进入的市场。美国的软件外包市场是开放的,对承接外包的供应商有着平等竞争的商业机制。供应商的企业规模、技术能力、语言能力、项目经验、流程控制与质量管理能力、营销能力、知识产权保护、教育与人力资源供给能力、商业品牌等方面的能力是考核外包能力的要点。
2005年软件出口的一个新动向是与印度大公司的合作。印度最大的几家软件公司如TATA、Infosys、TCS、Satyam和Wipro先后进入中国市场,落户北京、上海、杭州、南京、成都、西安、天津等地,为中国对欧美的软件出口带来合作机会。
“发展我国软件出口一定要根据我国具体国情,不可能重复走印度及爱尔兰成功的道路。” 陈冲表示,中国发展软件外包不仅要瞄准国际市场,更要关注国内市场,这是我们与印度、爱尔兰等外包大国的最大的区别,也是我们的优势所在。
产业环境有待改善
我国软件出口相对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大连、西安等几个地区。这几个地区的共同特点是拥有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与产业配套设施,拥有当地政府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还有一大批通晓外语的软件人才,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软件企业在这些地区形成了群体优势,已具备了较为完整的软件产业链和区域特色。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缺乏行业领军大企业,小规模企业较多,同类软件的重复开发现象严重,存在恶性竞争的状况。”陈冲指出。
陈冲还指出,软件产业链中企业之间配合与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差,专业化分工尚未形成,很少考虑相互之间的连接,软件的标准化及工程化程度也不够。国内大部分企业从事一般应用软件和软件开发基础的工作薄弱,无法围绕产品进行技术积累,处于全球软件产业格局的中下游。单个开发技术水平很高,对大型软件的管理和组织,以及质量的保证有所欠缺。
“要进一步提高软件质量和规范化管理水平,规范技术标准,鼓励软件企业重视标准化和质量体系建设,制定软件整个生命周期的行业标准,统一开发平台、管理平台、测试平台、质量平台,这样有助于建立成熟的产业链模型。”陈冲表示,我国的软件企业还要着重提高进行开发过程管理、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争取大型应用系统和数据处理软件的二次开发和客户化工作的整体接包。
据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透露,目前信息产业部与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正在研究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使我国的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适应新的环境变化。同时,还与商务部等部门制定专门针对软件与服务外包的有关政策,涉及到基础设施、通信设施、网络设施、人才设施等问题,为参与国际竞争创造更好的条件。软件与集成电路的行政立法工作正在进行,已经认定六个国家软件出口基地,信息产业部将和商务部联合认定十个软件服务外包出口的重点城市。
另悉,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发展基金最近也把软件外包作为鼓励发展专项,商务部也有软件出口的配套资金支持。
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马彦民告诉记者,科技部火炬中心于2004年启动了欧美软件出口工程,目标是建设一个国家的服务体系,在合作、竞争的基础上形成中国特色的发展机制,先试点,后示范,再推广。目前已有99家软件企业、11个软件基地加入试点。2005年,32个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的软件销售收入达到1872亿元,约占我国软件总收入的50%。
人才架构需要调整
很多企业在中国作服务外包时感觉到‘人才奇缺’;而另一方面,每年大学毕业人数众多,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这充分说明我们人才架构有问题,需要调整。”娄勤俭表示,以前的人才培训都是以国内市场开发需求为主,未来要加强人才培养力度,改善人才结构,提高人才工程化和国际化水平。
缺乏核心人才梯队,市场开拓能力低是制约我国软件出口和外包的重要问题。受语言、市场营销能力、资金等方面的制约,中国软件出口企业缺乏一批懂得国际市场规则的专业人员,因而出击国际市场的能力较低。
“在各大专业的国际外包论坛及展会上,难得听到中国公司的声音,很少看到中国公司的身影。”陈冲告诉记者,英国的IT经理们每天都接到许多来自印度等国家的推销电话、传真和电子邮件,却很少有人收到来自中国的业务联系电话、传真和电子邮件。
娄勤俭表示,我国的大学着重从技术培训开始,公司的培训也多是面向技术。国家为了支持软件发展,设立了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和35所软件技术学院进行人才培训。有的培训很好,做到了面向市场和企业;而有的只是作为大学计算机系的扩展,没有达到应有效果。因此信息产业部准备启动实训基地的建设,希望把学院式的教育过渡到企业所需要人才的培训。
据西安软件园的陈俊锋介绍,西安软件园建立了大学生岗前实训基地,在培训示范区供学生接受模拟企业环境的项目化培训。2005年软件园认定的培训机构为园区企业输送了近千名优秀的软件工程师。2005年还启动了西安软件园“英才就业支援计划”,针对西安高校计算机专业家境贫困、学习成绩优异的毕业生,提供为期8个月的免费软件工程师课程的培训,并提供到西安软件园企业就业的机会。首批试点的有西北大学、长安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石油学院和邮电学院等五所高校。
娄勤俭表示,我国企业要抓住国际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的发展机遇,加强协会在服务外包方面的组织和能力建设,团结广大软件出口基地、园区、企业,共同打造中国软件企业的整体平台和良好的国际形式。将软件出口与硬件出口相结合;软件出口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软件出口与软件服务相结合,从而提高软件产业的国际化水平。
|
对 电脑/软件/周边产品 有何见解?请到 电脑/软件/周边产品论坛 畅所欲言吧!
|